王彩姣
我接診過一個孩子,老是有事沒事地深吸一口氣,再“唉……”一聲長吐氣,問她哪里不舒服也說不上來。相關檢查均無異常。后經詳細詢問才知道,由于父母工作的變動,孩子一家今年才從縣城遷到省城,她也轉入省城的重點小學學習。生活環境的改變及學習上的壓力,讓她老是不由自主地嘆氣。
精神性嘆息癥:病出有因
這種“嘆氣”醫學上稱為“兒童焦慮神經癥”,又叫“兒童精神性嘆息癥”。是由于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引起的,無器質性病變。多見于5-13歲的兒童,女孩較多見。他們對植物神經的控制尚未穩定,一旦受到外界環境中的不利因素影響,就容易誘發植物神經功能紊亂。
此時的孩子正處于從幼兒園向小學生活過渡的階段,學校的約束、老師的訓導、家長的嚴求、同學間的競爭,都會使他們感到緊張。特別是做錯了事情或考試成績不好,受到老師批評、同學們嘲笑、家長的責罵后,孩子的心理負擔會更加沉重。另一方面,父母對孩子期望值過高,小小年齡,琴棋書畫,樣樣都要練,使孩子在精神上很少有放松的時間。
此外,轉學造成對新環境的不適應,包括語言、生活、學習及朋友圈的改變,以及不和睦的家庭關系,等,均會給孩子稚嫩的心靈造成難以承受的壓力。如果這種壓力得不到及時的緩解和疏導,孩子就會出現嘆息樣呼吸。
專家建議:心理疏導+關懷安慰
對于孩子這種心理性疾病,心理疏導是主要的治療方法,具體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注重培養孩子的情商,塑造健全人格現在的孩子多為獨生子女,家長往往對孩子過分保護、事事代勞,使他們養成自私、任性等不良性格,不能很好地融入集體生活。因此,父母要正確引導,培養他們獨立生活和謙讓大度的處世交際能力,增強心理防衛能力。
不給孩子過多心理負擔不要強迫孩子去學他們不喜歡的東西,以免造成心理壓力。多給孩子戶外活動的時間,讓孩子在寬松愉快的環境中自然成長。
及時消除孩子心理緊張因素家長要多和孩子談心交流,經常與學校的老師聯系,了解孩子的在校情況,及時發現其心理問題,并進行有效疏導,消除孩子的心理壓力。
“無視”患兒的嘆氣表現家長不要過分關注,更不要訓斥或強迫其停止嘆氣,否則會加劇患兒的緊張,甚至產生逆反心理。也不要總在孩子面前念叨他的嘆氣癥狀,無形中反而提示了孩子嘆氣。可多陪孩子做游戲、講故事或戶外活動等,在輕松的氣氛中消除孩子的嘆氣狀態。
不要忽略孩子感受有些家長忙于工作,以為孩子小,只要給他吃飽喝足就夠了,無暇顧及孩子的感受。孩子可能會因為偶然的嘆氣引來家長的關注,而不自主地把嘆氣轉變成一種習慣,藉此獲得精神上的關愛。家長應多反省自己,多與孩子談心交流,多花些時間陪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讓孩子的心理壓力得到及時釋放。
營造和睦愉快、積極向上的家庭氛圍家長們應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形象,不要在孩子面前爭吵打架,這會讓孩子無所適從,緊張兮兮。也不要經常在家中打牌賭博,這不但給孩子造成負面影響,也使孩子感到孤獨。
對一些嘆氣癥狀較為嚴重的孩子,可請心理醫生指導,或遵醫囑服用少量抗焦慮藥物,幫助孩子早日從嘆息中走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