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國
小敏最近很苦惱,臉上突然出現小紅疹,時有燒灼感,還會脫屑。到醫院檢查,醫生說她是敏感性皮膚。詢問病因,原來是前些時候由于工作需要,經常上彩妝,且長時間不卸妝,久而久之,皮膚耐受性降低,引發了皮炎。
皮膚過敏≠敏感性皮膚
敏感性皮膚是指皮膚的耐受性較差、抵抗力弱,受到外界刺激后容易產生不適反應。而皮膚過敏是指過敏體質者接觸過敏原后,皮膚出現紅腫熱癢等表現。兩者之不同在于,皮膚敏感是一種狀態,而皮膚過敏是一種疾病。
敏感性皮膚薄而脆弱,毛細血管擴張較明顯,容易發紅,且呈不均勻潮紅,時有燒灼感、針刺感或小紅疹出現,有的會脫屑。而皮膚過敏則表現為明顯的紅腫,出現紅斑、丘疹甚至水皰,常常感到劇烈瘙癢。
敏感性皮膚有先天性和后天性病因。前者主要與遺傳及皮膚類型有關;后者主要與環境因素、內在疾病、精神因素、濫用化妝品等導致皮膚耐受性降低有關。而皮膚過敏是一種變態反應,與食物、藥物、化妝品、花粉、理化因素(金屬、油漆、化學物品等)、動物皮毛等有關。
敏感性皮膚日常護理
皮膚防護:柔和清潔,物理防曬要做好皮膚的清潔,避免污垢刺激,使過敏原無處藏身。清潔皮膚時不要使用任何洗面奶(可選用嬰兒香皂),僅用溫水洗臉。敏感性皮膚耐受性差,應盡量避免蒸臉、按摩、去角質等皮膚護理。平時要注意潤膚保濕和防曬,修復受損的皮膚屏障,減低皮膚的敏感性。防曬最好以物理性防曬為主,外出在陽光下最好戴遮陽品(帽、傘、鏡等);防曬霜可選擇低防曬系數的產品,高防曬系數的產品容易對皮膚產生刺激。
避免刺激:遠離過敏原,慎用化妝品敏感性皮膚者更容易發生皮膚過敏,因此要遠離已知的過敏原,避免接觸有可能導致過敏的物質。春季花粉飛揚時盡量減少外出,避免花粉過敏。化妝品要選擇性質柔和、成分單一并專為敏感性皮膚設計的產品;用習慣的化妝品最好不要隨便更換;使用新化妝品前應先做皮膚試驗,方法是將新化妝品涂抹在耳后或前臂內側皮膚,3~5天后若出現異常反應,就避免使用該化妝品。彩妝會增加皮膚的負擔,盡量不要化妝或不化濃妝;必須化妝時,要盡量減少上妝時間,卸妝時需溫和徹底。如果皮膚出現任何不適,應立即停用化妝品,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
營養調整:生活規律,飲食調理生活要有規律,保持充足的睡眠,愉快的心情,健康的飲食、排便習慣。運動能增進血液循環,增強皮膚抵抗力,促進和保持皮膚最佳狀態。在飲食上多吃水果、蔬菜。特別是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如胡蘿卜、卷心菜等,避免酒精、較重調味料、辛辣食物、咖啡、濃茶等對皮膚有刺激的食物。
及時就醫正規處理
敏感性皮膚患者就醫心情十分迫切,但往往存在諸多誤區。有些患者未能到正規醫院就診,而是選擇無資質的美容店;有的就診后不按照醫囑正確用藥,敏感狀況改善后便不再復診;更有甚者根據朋友建議或經驗自行到藥店購買藥物,或者使用一些“偏方”、“秘方”。這往往導致皮膚愈發敏感和脆弱,甚至患上“激素依賴性皮炎”。因此,當敏感性皮膚出現問題時。應及時就診,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正確用藥,切忌病急亂投醫。此外,急性期和緩解期用藥存在不同,一旦病情緩解應該及時復診,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