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鄭東新區概況
鄭東新區是鄭州市委、市政府于2002年決定成立的,從組建機構到征地拆遷,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于2002年年末拉開了鄭東新區建設的大幕,鄭東新區管委會按照“三年見形象,五年成規模”的目標和鄭州市跨越式發展的總體要求,采取有力措施,不斷提高管理服務水平,堅決按照規劃要求,高標準、高質量、高品位搞建設,不斷加快鄭東新區建設步伐。2007年后又進一步提出“十年建新區”,以及在全市率先實現“三化兩型”城區的新目標。截止2008年東新區建成面積達50平方公里,累計開工項目458個,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17.7億,2008年地方財政收入28.18億元,其中一般預算收入9.81億元,房屋在建和建成面積突破2000萬平方米,總人口突破15萬人。法人和產業單位940個,初步形成了產業集聚,一個特色鮮明,環境優美、功能完善的新城區初步展現。
二、鄭東新區產業構成分布
按三次產業劃分:第二產業法人單位66家,產業活動單位8家,其中工業一家,建筑業73家。第三產業法人單位709家,產業活動單位157家;其中批零貿易業312家,住宿餐飲業8家,金融業47家,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13家,房地產開發企業89家,其他房地產業58家,其他服務業339家。第二、第三產業單位數之比為1:11.7。
三、鄭東新區產業構成特點
1.鄭東新區是以服務業為主要產業,沒有第一產業,第二產業也很薄弱,主要集中在第三產業,一、二、三產單位數之比為0:1:11.7。這和我區的產業規劃,以及現階段建設情況有關。
2.房地產業一枝獨大。達到了147家,房地產開發企業更是達到了89家之多,說明鄭東新區投資財富顯現,城區環境的美化,對投資者和入駐者有巨大的吸引。
3.高新技術企業還很薄弱,僅僅只有6家,且5家規模較小。
4.物流業剛剛起步,物流園區建設較慢,物流單位較少,只有13家。
5.金融業引進卓有成效,未來前景廣闊。通過二次招商,已初具規模,金融單位有44家,對我區區域性金融中心的形成創造了有利條件。
6.以商業為代表的傳統服務業發展較好,以通信業、文化產業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較為薄弱,仍需努力。
四、鄭東新區產業集聚的建議
2009年是我國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經濟衰退,實行經濟刺激的關鍵一年,投資將大規模增加,我區必須緊緊抓住這一大好發展機遇,繼續落實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爭取國家、省、市的投資項目,激活社會投資,擴大對外開放,加大招商力度,促進投資增長,以投資保財政收入增長,把投資增長作為推動經濟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手段來抓。同時積極培育各種服務業態在我區生根發展,尤其是鄭汴路兩側交易市場的發展,逐漸調整我區的稅源結構,逐漸實現從房地產開發向科技、外包、物流等高新產業的轉型,使之多元化和合理化。為確保我區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建議突出以下重點:
1.房地產一支獨大,提供的稅收占國稅收入的79.6%,地稅收入的72%,占財政口收入的91.56%,直接決定了我區的財政收入,且其受政策影響大(這次國家宏觀調控即可證明),受土地儲備影響大,隨項目的流動而流動,不能對我區稅源形成長期有效的支撐。一但有個風吹草動,對我區的財政沖擊太大,今年我區的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速為28%,遠低于前五年的平均增速94.27%,即是由于房地產業的不景氣造成的。建議逐漸調整其在我區經濟中所占的比重。
2.由于我區的第二產業,尤其是工業很薄弱,不利于服務業的發展。發達國家的發展過程表明,服務業的發展必須要經過工業化過程,因此我們必須依托東開發區和鄭汴產業帶工業的發展,助推我區的第三產業的發展。
3.積極調整投資結構,重點抓好薄弱環節,達到調整產業結構的目標。我區投資構成中,非房地產社會投資從絕對量到占總投資的比重上,均有較大幅度的滑落,因此應積極爭取省市公益項目落戶鄭東新區,將鄭州市體育中心、歌劇院、黃河博物館、美術館等文化體育設施,爭取到東區,盡快開工。即可以增加我區的投資,同時又對新城區進行了文化產業的配套。
4.大力抓好人的入住、人氣的聚集,越利于東區的發展。入住人群的形成越快,越利于傳統服務業態的形成。
5.加快CBD區、大企業、金融業的引進,加快國家干線物流港和鐵路集裝箱物流港的建設,盡快形成產能,使金融業和物流業成為助推我區經濟騰飛的兩翼。
6.加快鄭汴路兩側的交易市場的培育,形成更具特色的交易品市場,例如形成以河南省新華書店配送中心為主線的圖書、動漫、網游等現代文化品的交易中心,注重文化產業和高校園區的內在聯系,以及和藝術中心、體育中心、圖書館、客家文化中心等文化設施的銜接,形成大文化休閑的環境,形成我區的文化產業集聚。
7.加快高校園區建設和擴大科技園區的建設,提升鄭東新區的文化科技品味,加強兩者的科研聯系,以高校的研發能力形成科研成果,以科技企業的生產能力和對市場的把握能力,加快成果的轉化,形成市場、科研、生產、再到市場的有效配置,最終形成生產力,形成我區的高新技術產業集群。
通過努力,最終完成鄭東新區產業發展規劃,著力打造“三中心三基地”,建設活力、繁榮東區。打造全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中心。依托正在建設的鄭州綜合交通樞紐配套工程,實現多種交通方式在鄭東新區的立體對接,編織輻射全國的快速交通網絡。
打造全國物流中心。加快鄭州國家干線物流港、鄭州鐵路集裝箱中心站、中南郵政集散中心等重點物流項目建設,利用鐵路、公路、航空等多種運輸方式,構建以鄭州為中心,覆蓋全省、輻射全國、通達全球的物流中心。打造區域性金融中心。逐步把中央商務區發展成為金融聚集區,到2012年,入駐的金融機構達到30家以上。
打造全省企業總部基地。吸引跨國公司區域性總部、國內大型企業集團總部或區域性總部、省內企業集團總部等入駐,打造總部經濟聚集區。打造全省現代服務業基地。以鄭州國際會展中心為平臺,積極推動會展業向國際化、專業化、集團化方向發展,促進會展業與商業、文化和旅游業結合,打造全國知名專業會展品牌;以商業步行街、寶龍城市廣場等商業項目為龍頭,建設市級商業中心區,以如意河兩岸、順馳風味小吃街等為主,培育特色街區。
打造全省現代制造業基地。吸引高新技術骨干企業、大型制造企業入駐經濟技術開發區,加快建立新型產業基地和現代制造業基地。
建設生態宜居城區,構建和諧東區。
作者簡介:姬炳祥,男,統計師、經濟師,現任職鄭州市鄭東新區管理委員會計劃財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