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慧
摘要:本文從IC的概念、開展IC的現實意義以及IC的建設思路和建設過程中實施過程中的思考等方面入手,為研究高校圖書館IC建設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圖書館 IC 信息共享空間
1. 什么是高校信息共享空間
信息共享空間的英文名稱為:Information Commons,簡稱IC。目前在圖書情報學界來說,IC還是一個比較新的概念,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不同的學者和專家所研究的側重點不同,給出的定義也不盡相同。盡管許多學者或專家對IC概念的解釋不盡相同,但公認的基本觀點是:是將信息資源、信息服務和物理空間這三要素整合在一起,為用戶提供一個相互促進學習和交流、互動合作、研究創新的信息共享環境。
高校圖書館IC則是以內容最為豐富的知識庫為依托,支持校園內各個學科教學和研究,將校園內的各類用戶團結在一起,實現整個學校甚至國內外公共、高校及科研院所圖書館的信息資源共享。
隨著人們對IC的不斷認識,也被稱為知識共享中心(Knowledge Commons)、共同學習空間(Learning Commons),在此基礎上有學者又提出了更廣泛意義上的全球信息共享(Global Information Commons)空間這一概念。
2. 高校圖書館開展IC的意義
近年來由于網絡技術的不斷提高。借助于網絡技術的電子資源的出現,國內各類圖書館(無論是公共館或高校館)的館藏借閱量減少,館藏利用率下降。然而,進館的人數正在不斷增加。這是由于IC的出現。
2.1 IC的實施滿足了用戶的需求
在以前大家來圖書館主要是通過閱讀獲取知識。隨著計算機技術、網絡等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信息獲取方式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信息需求發生了實質性的變化。
2.2 IC可以提升圖書館服務水平
在信息社會,讀者檢索、評價和使用信息的能力,是最基本但又是最重要的信息能力。具備這些信息能力的讀者,在學習和研究過程中就會覺得輕松而且得心應手。
3. 高校圖書館IC的建設思路
3.1空間建設
目前高等學校圖書館的IC建設有兩種形式。第一種是借助于傳統的電子閱覽室和參考咨詢室的基礎上進行改造,使得IC服務區與原有服務區相結合;另一種則是完全新建IC服務區等。在高校圖書館IC建設過程中可以根據自己學校的情況來選擇適合自己的模式。新建模式、改造模式或者這兩者的相互結合。
3.2 隊伍建設
與傳統圖書館的服務模式相比,進行IC需要一支高素質的服務團隊。這個團隊不僅需要很高的外語水平、計算機水平、學科背景,還要精通網絡技術和圖書館專業知識,這是提高服務水平的關鍵。
目前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學歷層次和學歷水平不斷提高。高校圖書館已經儲備了各專業學科的本科生、研究生。為適應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用戶的需要,圖書館還要以各種形式為在職館員提供進修、崗位培訓和學術交流的機會,為他們的成長營造一個良好的學術氛圍。培訓的形式和內容多種多樣。如:繼續教育、自學、講座、業務短訓和干部進修等,內容包括參考咨詢技能、數據庫使用方法、圖書館規章制度與處理流程、服務設施的維護與故障處理等。
3.3制度建設
由于IC是一種新的服務管理模式,以前也沒有相應的規章制度。這就需要我們圖書館根據服務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進行總結和歸納。在此基礎上來建立相應的業務流程和管理辦法來保證服務部門、資源建設部門、信息技術部門等有效合作。
圖書館的IC服務主要是三個部門的相互配合:服務部門、信息部門和技術部門,這三個部門要進行有機的配合,要以圖書館的大局為重,不要以小部門的利益為重,要以圖書館的整體利益為重。高校圖書館創建以讀者為中心的信息共享空間,為用戶提供了一種共享式的學習環境。更為重要的是,它為圖書館的發展注入了生機和活力,使其功能更加多樣化,推動了學習與研究。這不僅是廣大讀者的迫切需要,也是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發展的方向,代表著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的新潮流。
4. 高校圖書館實踐IC的思考
4.1對圖書館服務理念的挑戰
傳統大學圖書館一般按職能劃分為多個部門,如流通借閱部、期刊借閱部、教研咨詢部、文獻建設部、數字技術部等。這些部門開展的各項服務相互沒有關聯,大多是獨立的。讀者在圖書館內查找資料時需要到不同的部門、不同的地方。這種情況下是以圖書為重的。
4.2 根據高校圖書館的實際情況建設IC
在這里需要說明一下,IC的概念雖然說是一樣的,但是他不是一層不變的不是固定的。所以我們不要僵化自己的思維把IC理解的太死。因為不同的高等院校的不同用戶具有不同的需求,他們對圖書館提供服務的要求也不同,況且,不同圖書館的實際情況也不同。因此,各館以用戶需求為導向構建的IC必然是多元的。這種多元化可以表現在物理空間方面。
4.3 對圖書館員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傳統圖書館環境中,圖書館員因部門職責的不同,分工也不同,不同部門的館員往往術有專攻。而IC對圖書館員的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強調用戶在信息獲取過程中與咨詢館員進行交流的重要性。
4.4 對圖書館管理提出了挑戰
要進行IC的建設,圖書館管理者必須思考如何管理來自多個部門的相互配合,使之融合;員工培訓、日程安排;開放時間、室內布局或擺設、采用梯級服務還是傳統服務;電子資源的更新;圖書館與用戶的互動;設備更新費用、數據庫和全文許可費用、軟件升級和硬件更新,以及是否購買紙本;系統安全、管理權限、設備維護等。這些問題都是圖書館管理過程中都必須思考和面對的。
參考文獻:
[1]任樹懷、盛興軍,大學圖書館IC 規劃與建設:理論基礎、構建模式與實施策略[J].圖書情報工作(5),2008:82-85.
[2]卞 清,信息共享空間:面向用戶的信息服務新模式圖書與情報,2007(4):5-9.
作者簡介:王慧,女,1979年10月生,2009年碩士研究生畢業于電子科技大學軟件學院,助理館員,河西學院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