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笑春
摘要:就國內外工程項目各種承發包模式做了一一介紹,并對其優點和缺點進行了對比。
關鍵詞:工程項目 承發包 合同 項目管理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基礎建設熱火朝天,投資主體也越來越廣泛,這樣必然涉及到項目的承發包,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特別是我國加入WTO以來,情況也更復雜。同時我國工程及相關單位也必須了解國際項目承發包的規則,來參與國際競爭。下面就國內外常用的幾種工程承發包模式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一、按合同的計價方式
1.總價合同承包 根據總價的不同又分為:固定總價合同與調值總價合同。
2.單價合同 承包商對每一分項工程填入單價,以單價和工程量的乘積之和,再加上開辦費、基本費用項目和指定分包工程費構成標價。
二、按承包者所處地位
在工程承包中,不同承包單位之間、承包單位與建設單位之間的關系與地位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的承包方式。
1.平行承發包。采用這種方式,業主把任務分別委托于多個設計單位和施工單位,其關系是平行的。
平行承發包適合邊設計邊施工、涉及行業較廣的項目。對質量控制較有利。但是其對項目組織和管理來說,難度較大;對投資控制和進度協調不利。
2.總承包。一個項目的建設全過程或某個階段的全部工作,讓一家承包單位負責組織實現。采用總承包方式對業主的項目管理有利,而對進度和質量控制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對承包商來說,責任大,風險高,需要具有較高的管理水平和豐富的實際經驗。
3.分包。分包是相對總包而言的,指承包者負責一個工程項目的一部分工程,在現場的活動由總包統籌安排。
分包有兩種方式:一是業主指定,并與業主直接簽約,直接對業主負責,僅僅是在現場的活動由總承包商安排。二是總包自行選擇分包商(Sub-Contract),分包直接與總包簽約,對總包負責,但是前提是該分包商的選擇要得到業主的認可(這是國際慣例)。
4.轉包。轉包就是中標的承包商將工程的承攬權轉讓給另一家承包商,可以收取一定的轉包費或無償的,也可以根據需要另定其他合同條件。在世界不同國家(地區),不同的法律和法規對轉包的限制也不一樣。在我國:轉包非法,但是在世界某些國家(地區)或國際組織里,轉包合法。
5.聯合承包。當工程項目規模巨大或技術復雜,以及承包市場競爭激烈,而由一家公司總承包有困難的時候,可以由幾家公司聯合起來建立聯合體去競爭承包合同,以發揮各家的特點和優勢。
三、按承包內容(范圍)
1.設計施工總承包。這種合同方式又稱為“交鑰匙”或“項目總承包”。對業主來說,項目管理、投資控制、進度控制和合同管理均較有利,但因為有此能力的承包商相對較少,業主的選擇范圍較小,還有就是承包風險大,合同價也較高,質量控制較難。對承包商來說,雖然風險較大,但利潤也很可觀。
2.階段承包。階段承包的內容就是工程某一階段或某些階段工作。如可行性研究,設計任務,勘測設計,建筑安裝施工等等。在施工階段,按承包內容的不同,還可分為:包工包料、包工部分包料和包工不包料。
3.專項承包。由于專業性較強,項目某一階段由專業分包單位來承包,也稱專業承包。如勘測設計階段的工程地址勘測、供水水源勘測等;在施工階段的深基礎施工,金屬結構制作和安裝,通風設備、電梯的安裝等等。
四、成本加酬金合同承包
這種承包方式的特點是按工程實際發生的成本,加上商定的總管理費和利潤。適合于開工前對工程內容尚不十分清楚的情況,如邊設計邊施工的緊急工程,或遭受地震、戰火等災害破壞后需修復的工程。具體做法:
1.成本加固定百分數酬金。承包商和業主事先談妥酬金,以支付公司管理費和利潤。隨著工程的進展,業主支付工程的直接費。
2.成本加固定酬金。工程成本實報實銷,但是酬金是事先商定的一個固定數目。
3.成本加浮動酬金。這種承包方式要事先估算工程成本和酬金的預期水平。如果實際成本恰好等于預期水平,則工程造價就是成本加固定酬金;如實際成本高于預期水平,則減少酬金;如實際成本低于預期水平,則增加酬金。
五、CM模式及系列招標承包
1.CM模式。CM(Construction Management)模式,也稱為兩階段招標,或快速跟進法(Fast Track)。這是起源于六七十年代北美地區,它的基本出發點是縮短建設周期。
當采用CM模式時,CM公司的早期介入,改變了傳統的承發包模式中設計與施工相互脫鉤的弊病,使設計人員在設計階段就可以獲得有關施工技術、施工方法等方面的建議,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程費用,也能提高工程質量。CM模式又可以分為兩種基本類型:CM/Non-Agency(非代理型)和CM/Agency(代理型)。
2.系列招標承包。系列招標承包是指一個公司在成功的完成一個項目合同之后,其他幾個相似的項目按同樣的單價、技術規范及承包條件授標。
六、BOT模式
BOT(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造-運營-移交模式。有時也稱“公共工程特許權”,是20世紀80年代在國外興起的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的融資和建造模式,來彌補政府對公共基礎設施投資不足。在協議規定的特許期限制,項目公司擁有投資建造設施所有權,通過向設施使用者收取適當費用,收回投資并獲得合理的回報,特許期滿后,將設施無償的交給簽約方的政府部門。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隨著我國改革開發的不斷深入和國際交際的日益頻繁。工程建設的量和規模也更大了,這就需要我們對國內外任何一種承發包模式從它的概念、合同、組織、方法及招投標等多方面去全部理解。同時,盡快掌握國際工程市場的一些通行的模式、規則和慣例也是我們能否走出去的關鍵所在。
參考文獻:
[1]叢培經主編,建筑施工項目管理,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6.
[2]成虎,錢昆潤主編,建筑工程合同管理與索賠,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96.
[3]李建偉、徐偉主編,土木工程項目管理,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