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苗苗
“國有資產”是伴隨著我國國有企業改革新出現的一個概念,從經濟學的一般定義而言,資產是具有增值能力的東西,它具有價值形態和實物形態,它們是可以相互轉化換。由于運動與增值是資產的本質屬性,所以在國有資產的載體上,就有了很多物質化和非物質化的表現形式。我國的國有資產在國民經濟中居主導地位,它不僅存在與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而且控制著國民經濟的主要行業和關鍵部門。
法治精神在1999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中第一次明確地被直接寫入了我國《憲法》。國有資產監管制度的建立與完善基于特定的理論基礎,國有資產監管活動即監管客體必須在一定的思想、理念、主旨和信仰的支配下進行。東西方各國法律監管原理原則的構造是國有資產監管實踐的學理源泉和指導思路,為我國法制現代化建設進程提供了理論指導。在依法治國的大環境背景下,國有資產監管的總體指導思想是法治原則,其應該在我國的國有資產監管中得到深刻的反映和表現。人們的政治實踐表明,通過憲法界定個人權利、限制政府的權利、賦予國家機關實施和監護由憲法界定權利結構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這就是人類的憲政運動的生命力之所在。憲政運動帶來了憲法的頒布實行,也帶來了對憲法的尊重,于是,必然帶來了國有資產監管中憲法精神的滲透。
法制的統一,嚴格健全的監管體制以法治精神的存在為前提,監管體制有可以是法治精神的保障系統。在我國特有的國有資產監管領域,實現合法的和有效的監管也賴于法治精神、有賴于依法治理經濟的法制環境,這種環境完全取決于法治自身的特性和優勢。作為一種社會控制的精巧工具,法律具有不同于其他社會控制手段的主要性能,這使國家資產監管活動必須依法推動行為前提。其原因是:法律具有國家意志性;法律是一種嚴謹的行為規范體系;法具有穩定性和持續性的特點。監管法治精神的保障系統,對國有資產實施監管是實現國有資產增值保值并走上法治道路的必要環節或基本途徑,加強國有經濟經營管理中的法治建設,意味著必須強化國有資產監管。從國有資產監管的特殊作用看,法制意味著以法律監管權威為主體和監管對象之間建立起約束與契約關系,使其猶如一道法制的屏障,既能保障被監管者守法,也能保障監管客體的監管目標實現。法制精神在立法環節中的主要作用,是國有資產監管法、法規和文件所規劃的作為保障國有資產監管法律與國家法律統一的制度體系,首先表現在國有資產的監管的全部立法活動,包含在經常性的評判之中,對違憲違法活動進行有效的校正,將切實有利于法律的統一并正確實施和保證法制的正常運行,因此,在監管立法、制定監管規章中,法制統一的精髓表現為要求有協調一致的法律原則、法律制度、法律規則;要求下位法不得與上位法相抵觸;要求與調整同類經濟契約關系的立法要相協調、相吻合;要求實體和程序相銜接;要求法律內容與資產監督的具體活動基本一致。法治精神在執法環節中的主要作用,執法活動是國有資產監督機關,根據國家授予的法定職權執行國家法律,并且對相對人的權利義務發生法律影響和法律后果的行為。法制精神在司法環節中從一定意義上而言,國有資產監管模式是相對于執法、司法環節中分離出來的針對國家資產經營者的更深層次的行為控制模式。在現在強調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對國有資產進行產權和責任明晰的監管的重要性,更進一步的凸顯了出來。從理論上說,國有資產監管的基石是社會控制論,在對社會進行控制和對違法行為進行預防的所有手段中,法律應該是最為重要的居主導地位的手段。由于國家和社會的經濟交往生活,都必須在法律支配下進行,任何組織、團體、個人都不能進行超越法律的活動,這實際上是所有主體的所有法律活動的一種絕對化的要求,它本身就構成一種行為模式,一種監控行為體系。可以說,人們愈強調監管的權威,人們的資產監管行為就愈受法律約束,在國有資產監管制度的發展過程中,相關法制建設目標是健全有關國有資產監管基本制度的法律法規。
在國家經濟管理領域中,建立法制化國家政治結構思想,被明確的表述為“以權力制約權力”。國有資產監管的政治思想環境之一,就是存在外部對企業資產經營者權力進行制約的必要和可能,而監管又是實現國有資產,而監管又是實現領域權力制約的有效手段和途徑。在以市場經濟為目標取向的國有企業改革中,存在著許多利益集團或組織,利益集團或組織,其宗旨都是為了實現自己所代表成員的共同利益,當經營者權力的過于強大或超越權力委托人的意志愿望所期待的范圍時,經營者需要被監管,當經營者權力的濫用導致對出資人或委托人合法利益侵害時,經營者需要被監管。當經營者權力的“人治化”行使,使危及法律尊嚴的“權大于法”使危及法律尊嚴的“權大于法”的現象在國有資產經營中客觀存在時,經營者需要被監管。經營者權力的界限不明或者越界行使往往導致國有資產管理的混亂和需要被監管。在我國國有資產經營的地位與職責問題,以及代理人與委托人、權力與利益、權力與權利、權力與權力的關系問題等,均對社會政治穩定、國家經濟發展、政治文明建設、和諧關系的構筑起舉足輕重的作用,
總結歷史的經驗和教訓,文明不能不對企業經營者權力運作問題進行反思和探索,文明不能在走任人治主義盛行、特權主義存在、任家長作風泛濫、任國有資產流失、任產權關系依然模糊的老路。提倡和觀測制衡原理在國有資產監管的必要性實質是在倡導法制的方略即在國有資產監管中弘揚民主精神,在經濟領域目前我國也面臨著對企業資產經營權的界定問題:在此過程中必須解決一個兩難的問題,既要保證資產經營權力對經營管理活動進行控制的力量,又要防止企業全力逾越以設定的規制。我國國有資產的監管的基本任務就是調整法制現代化,政治文明,以及和諧社會建立過程中經濟領域全力與權力、全力與權利和平衡利益關系,國有經濟發展壯大和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目標也將可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