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濤
在國家公布汽車行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后,原本被人期待的第一樁并購案并沒有發生在被看好的北汽身上。廣汽打響了新一波兼并重組浪潮中的第一槍,對象是北汽也曾經心儀的目標:湖南長豐,不過現在應該叫廣汽長豐了。
根據協議,長豐集團將其持有的長豐汽車151052703股(占長豐汽車總股本的29%)轉讓給廣汽集團,本次股份轉讓完成后,廣汽集團將成為該公司第一大股東;長豐集團持有的長豐汽車股份將由目前的265522024股(占公司總股本的50.98%)減少至114469321股,占公司總股本的21.98%,仍為該公司第二大股東。經長豐汽車董事會、股東會同意后,長豐汽車將更名為“廣汽長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廣汽集團總經理曾慶洪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所收購長豐汽車股份的平均價為6.975元,全部交易廣汽集團共出資10.05億元。
這只是第一步,沒有人會相信廣汽僅僅只是想成為長豐的第一大股東,根據規劃,未來一段時間,廣汽集團將會進一步增持長豐汽車的股份,并最終實現完全控股,預計整個收購過程廣汽集團將花費20億至30億元。
此間有分析認為,廣汽的收購成本偏高,因為目前只要投資10億元左右便可以新建一個10萬輛規模的生產基地,廣汽不必花大價錢收購長豐。但現實并非如此,經濟危機之后國家投入的4萬億拉動內需的資金,已經明確不再增加工業領域的產能,這也包括汽車行業。廣汽此前確定在番禺建設自主品牌基地以及菲亞特生產基地遲遲未能成行,與上述政策不無關系。
芳而此次廣汽控股長豐,將進入其一直欠缺的SUv制造領域,同時可以借助長豐的現有設施發展自主品牌,這其實是一個一舉兩得的行為。
對于長豐汽車來講,與廣汽重組的好處體現得更為明顯。2008年長豐汽車的銷量只有2.6萬輛,其產能利用率不足30%,這表明依靠SUV支撐的企業發展已經遭遇瓶頸期。在與三菱的合資計劃無果而終之后,長豐的轉型戰略走得頗為艱難,資金與技術的匱乏讓長豐處于更加邊緣化的位置。在國家明確規劃重組的計劃之后,長豐的轉變頗為迅捷。
廣汽打響第一槍之后,也留下了懸念,這其中,三菱如何退出、投入何種生產車型、是否與菲亞特合資、下一個目標是否是福汽等,都成了行業關注的熱點。
其中的一個懸疑似乎已經有了答案,廣汽集團董事長張房有在與長豐簽約的前夕明確表示,廣汽將把上報國家的一個合資項目,轉到湖南省注冊。言下之意,似乎透露出廣汽菲亞特將和廣汽長豐有關聯。
不經意間,“大廣汽”已經在路上。而相對應的是,同樣在兼并重組浪潮中呼聲很高的北汽,卻一直停滯不前。而有消息稱,廣汽也看上了福汽,這對要做“大北汽”的徐和誼來說,不是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