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濤
韓流再度歸來!
對于韓系車來說,“悅動”就是救世主。在它的帶領下,北京現代又恢復了令人咋舌的“現代速度”,就連東風悅達起亞也順帶著沾了光(東風悅達起亞近期月銷量穩定在15000輛以上)。
4月,悅動單一車型銷量達到22889輛,再加上伊蘭特的16029輛,“悅動+伊蘭特”組合已經將“卡羅拉+花冠”組合遠遠地甩在了身后。
幸福似乎來的太過簡單,尤其是在大家都紛紛喊著要“過冬”的時候。這個時候,人們有太多的理由去梳理一遍“韓流”在中國走過的歲月。
經典瞬間
回首韓系車進入中國之后的幾年,每一年都可以用一部電影去概括其在中國市場的表現。
2002年中國市場上的韓系車,應該叫《千里走單騎》。源于馬自達i21的普萊特,起亞在引入之后把其也帶到了中國,這也是韓國汽車廠商在中國本地生產的第一款車,憑借充沛的動力與穩定的質量,定位于奧拓與賽歐之間的市場空當,這款車一度成為當時家用轎車的熱門車型,并積累了不錯的口碑。
在有了東風悅達起亞和北京現代兩個主體之后,2003年韓系車征戰中國市場的故事叫《新月雙劍》。東風悅達起亞推出首款轎車千里馬之后,憑借時尚的造型、充足的動力與合適的價格,千里馬開創了東風悅達起亞的黃金時代。與此同時,北京現代成立,以CKD方式投產索納塔,以令業界驚訝的“現代速度”飛躍式增長,當年銷量就突破5.2萬輛,一舉進入國內汽車十強之列,并刮起一陣“韓流”,成為當時車市物美價廉的代名詞。
2004年是韓系車在中國市場最為風光的一年,創造了一個《神話》。雖然這一年的中國汽車市場開始震蕩調整,4S店生存危機首次呈現,汽車產品開始積壓。但“新三樣”福美來、凱越、伊蘭特異軍突起,尤其是伊蘭特,連續一年蟬聯中級車市場的月銷售冠軍,與北京現代另一款車型索納塔一起創下了中國車壇的“伊索神話”,也使北京現代步入國內汽車五強行列。伊蘭特不僅讓北京現代賺足了腰包,更讓韓國現代感到中國車市的巨大吸引力,押寶中國沖擊世界第五也成為現代集團的不二選擇。
物極必反,在登上頂峰的時候,韓系車也面臨著《十面埋伏》。“索納塔”和“伊蘭特”使北京現代在2005g以超過23萬輛的年銷量位列上海通用、上海大眾、一汽一大眾之后,成為年度五強企業中惟一在市場占有率上呈現出增長趨勢的企業。東風悅達起亞則憑借又一款主力車型賽拉圖的上市,進入月銷量萬輛俱樂部。這一年韓系車的市場占有率達到了頂峰,幾乎趕上美系車在中國的份額。但就在同年,日系、歐美系及中國自主品牌汽車紛紛發力,使得車價進一步下探,新車推出速度大大加快。
《無極》而終的時間定格在2006年,繼伊蘭特之后,北京現代以飛快的速度推出了御翔、雅紳特這兩款被寄予厚望的新車,但市場反響之冷淡,大大出乎現代的預料,改名、降價,但無論怎么變,消費者就是不買單了,問題出在哪里?北京現代也因此患上“新車恐懼癥”,正如當年上映的大片《無極》,觀眾評論眾多,票房卻是慘淡收場。
2007年,連續3年排名單車銷量前3位的伊蘭特和連續2年排名廠商總銷量前五名的北京現代雙雙被擠出了前10名。韓系車以不可思議的速度走向邊緣化的窘境。面對這一狀況,北京現代在第三季度開始內部體制改革,東風悅達起亞也推出又一款新車獅跑,并且幾乎同時進行兩次價格調整,但面對眾多競爭對手的出招,這對難兄難弟一點還手之力都沒有。不過,《集結號》已經吹響。
在金融危機全面爆發的2008年,韓系車在中國市場的表現只能用《十全九美》來形容,這其中缺失的一美,還應該歸咎于天算。
受益者
在很多人為自主品牌因為國家相關政策的刺激而一路走高的形勢叫好的同時,很多人也忽略了自主品牌最大的競爭對手,也就是“韓流”同樣是這次振興和調整計劃的最大受益者。
北京現代某負責人便表示,韓系車目前在中國市場的快速增長主要得益于國家對汽車消費稅和購置稅的調整政策,對1.6升排量以下的車型產生了刺激作用。“北京現代和東風悅達起亞的車型主要集中在該細分市場。自從政策出臺后,伊蘭特、悅動等該級別的車型銷量都保持了良好的增長勢頭。”不僅如此,相對于其他品牌的車型,韓系車一直堅持以性價比取勝,這在經濟形勢出現下滑的情況下,正得到消費者的青睞。
汽車行業分析師鐘師介紹,在經濟旺盛的時候大家都買稍好的車,但是經濟衰退的時候,消費者就要講經濟實惠。“現在美國市場上出現沃爾瑪超市銷量大增的現象,就說明老百姓開始關注價廉物美的東西,消費風氣在發生轉變。”
同樣,“韓系車一直以來主打的是高性價比,車價便宜,質量也還不錯,這是競爭優勢。”鐘師如是說。
但是,國內的一些自主品牌產品,“同樣是低價產品,但卻只能做到價廉而不能做到物美,導致了在物美價廉產品有機會的時候,一些自主品牌產品卻錯過了這個發展機會。”鐘師認為。
而在美國,韓國現代起亞汽車也頻傳喜訊。今年前幾個月,現代起亞汽車在美國市場還保持著正增長,這和通用,福特同比下滑近半成的業績相比,形成了鮮明對比。
由于現代汽車在美國市場上銷售的車型超過一半在韓國本土生產,所以除了物美價廉的小型車同樣受到歡迎的原因以外,這還主要得益于國際金融市場所導致的韓元匯率變化。“去年以來韓元的持續貶值也使得韓系汽車在價格上更有優勢。”起亞汽車中國副總經理柳元昊分析。
覆轍不會重蹈
“韓流”歸來,顯然有了更加充分的準備,事實上,在2007年兵敗如山倒之后,北京現代和東風悅達起亞也在做著必要的調整,現在看來,這些調整,在配合著政策的實施之后,顯示了巨大的成功。
去年12月,面對不斷惡化的全球經濟形勢,鄭夢九強調“應將金融危機引發的經營危機作為改善企業體制、加強企業競爭力的契機;加強對中小型車的開發、銷售,應對金融危機;加強節能環保技術開發,為應對今后經濟復蘇后的市場做好準備。”
這個強調,在中國,被演化成了兩部分。企業內部的整頓、生產的本土化以及不斷推陳出新的新車攻勢,構成了韓系車在中國進行調整的主要內容之一。無論東風悅達起亞還是北京現代,車型品種豐富、產能充足已經成為共同的特征,兩家企業均形成了從經濟型、中級、中高級轎車到SUV的全系列產品布局,生產能力之和已經達到100萬輛以上,與大眾、通用等企業不相上下。
當然,人事的調整也是必須的。樸宗沃接替高玉錫擔任東風悅達起亞總經理、李峰接替李洪爐擔任北京現代的常務副總,顯然,這樣的人事布局也帶來了至少在目前看來是成功的市場反應。
目前,北京現代和東風悅達起亞都調高了今年的銷售目標,按照其規劃,北京現代要挑戰40萬輛的目標,而東風悅達起亞要完成20萬輛的任務,如果實現,韓流在中國又將達到一個新的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