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力 劉彬鳳
摘要:本文以期為教育和就業體制的改革、和諧社會的構筑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本文以信息經濟學中的阿克萊夫的次品市場模型分析為基礎,試圖通過對企業錄用高校畢業生決策機制的研究,從勞動力需求的角度,詮釋當今高校畢業生面臨的就業問題并由此產生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最后本文根據前文的模型分析得出:高校準確定位自己的人才培養,明確學生畢業后的工作定位,將會充分發揮文憑的信號功能,從而促進高校畢業生的就業。
關鍵詞:效應函數 次品市場模型 企業錄用決策 逆向選擇 高校定位
一、研究模型與方法
本文主要根據阿克萊夫的次品市場模型對企業錄用決策進行研究。
(一)企業的決策
假定勞動力就業市場上有畢業生和企業兩個集團群體,分別稱為集團1和集團2。
集團2中每個潛在雇主的效用函數和約束條件為:
式中代表雇主的效用函數水平,其中代表雇主對于非雇傭行為所獲得的效用水平,q代表雇員的真實能力水平,n代表雇主的錄用決策(代表選擇不錄用,代表錄用),p為雇員的工資水平,表示雇主收入。
最大化雇主的效應,可得雇主的最優解:(3)
(二)畢業生的決策
集團1中,每個畢業生的效用函數和約束條件為:
最大化其效應,可得最優解: (6)
(三)逆向選擇的發生
根據阿克萊夫的次品市場模型,本文假設畢業生的能力水平在[0,2]上服從正態分布,則q=0(沒有能力)與q=2(能力最強)的概率密度都是1/2。
首先,雇主知道在[0,2]上服從正態分布,因此其所愿意支付的最高工資為。其次大學畢業生由及式子(6)可得只有當自身真實能力水平時,才會選擇就業,而的畢業生則會被迫退出這個逆向選擇的市場。進而的分布隨即由退化為 。這是逆向選擇的第一個過程。
在第二個選擇回合中,買主便根據進行決策,這時 ,然后畢業生q的分布就會退化為
同樣的道理,經過第三次……第N次逆向選擇,這個本該有效率的市場最終的均衡結果:沒有就業,市場徹底萎縮。
從上面的分析可知,高校擴招所帶來的畢業生數目增多,導致畢業生的能力水平難以以一張畢業證書顯現時,企業錄用就會出現逆向選擇,進而出現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
二、擴招下的高校人才培養定位分析
在本文的分析框架下,信息的不對稱性導致了畢業生勞動力市場的低效率,再加上高校擴招過快,而高校自身定位不清,發展方向不明確,導致勞動力市場出現供求的結構性不平衡、畢業生工作難求的局面。因此高校準確定位是解決此問題的一個關鍵因素。
(一)擴招后的高校定位不準確的表現
(1)高校出現了改名熱、升級熱
高校改名之風日盛,有將 “學院” 升級為“大學”;從“理工”到“科技”;從地方性高校到冠以“中華”、“中國”為名等等。
(2)高校專業設置盲目、雷同
一些高校把市場看成是設置專業的唯一原則,不顧自身條件,盲目跟隨市場,一味追求設置新專業,以顯示自己的特色,致使許多專業設置盲目與過細,導致專業穩定性或學生適應性差,培養出的學生競爭力很差。
(3)國家政策的錯位導向,導致高校定位出現問題
國家的高等教育發展戰略可以說成是大學發展戰略,當大學在大發展的同時,高職高專卻發展遲。國家的這種政策是導致高校定位出現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或者說國家的政策形成了高校傾向于集體向綜合性大學發展的客觀性動機。
(二)校正高校定位,實現新定位的轉型
從上文對文憑信號失效條件下的企業錄用決策模型機制的分析,本文對高校人才培養定位提供些許建議。
(1)總體來看,各類高校從自身實際出發,要正確定位
各類高校應清醒認識自己的定位問題,及時轉變辦學理念,盡快實現辦學定位的自我轉型;同時負有管理責任的政府也要對高校進行正確的規范和引導,推動其準確定位,使之能健康發展,為國民素質的提高、綜合國力的增強做出更大的貢獻。
(2)加強政府宏觀管理,促使高校實現定位的轉型,均衡發展高等教育
政府應轉變對發展高等教育的思路,加強對高校的管理和服務,從制度層面上減少高校盲目追求大學的客觀動機。
(3)高校準確定位、積極同市場需求建立緊密聯系
各類高校定位清晰,在社會人才培養中分工明確,才能培養出不同層次、適應不同需要的社會人才。
四、結束語
造成高校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除了本文提出的高校定位不準確這個因素外,還涉及到總量的供求問題、高校畢業生所屬專業等和市場脫節的結構性問題、以及國家財政資助方式等諸多因素。本文以信息經濟學中阿克萊夫的次品市場模型分析為基礎,僅從企業的角度分析其雇用高校畢業生的決策機制并由此產生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提出了對高校清晰定位的相關建議,從而促進高校畢業生順利就業,以期對我國的教育事業發展有所裨益。
由于本文篇幅的限制,并沒有對其他影響大學生就業的因素進行分析,這些都是值得筆者進一步研究的內容。
參考文獻:
[1]平新喬, 微觀經濟學十八講[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2]溫銳、劉世強、熊建平, 略論當前我國民辦高校發展定位的轉型[J].教育研究, 2008-11.
[3]鄔大光, 我國民辦教育的特殊性與基本特征[J].教育研究, 2007-1.
[4]劉志業、欒開政、李衛東, 教育過度與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 2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