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暉



關羽藝術簡歷
關羽,1962年生于河北,現為法國國際藝術家協會副主席,香港《水墨經典》雜志執行主編,河北當代書畫院常務副院長,河北中國人物畫研究會理事。
1988年,作品《山里人》獲“河北青年國畫家作品展”一等獎。1990年,作品《殉道》獲“河北省首屆中國畫展”金獎。1998年,作品《谷神》入選“全國第八屆群星獎大展”。 2003年,參加“法國?巴黎首屆當代中國藝術精品展”。 2005年,《仙音圖》等作品參加“中國?法國國際繪畫大展”。
作品入編《中國河北美術家作品集》《中國名家畫人物作品集》、《世界美術集》等。
一、原:遵四時以嘆逝,瞻萬物而思紛。悲落葉于勁秋,喜柔條于芳春。心懔懔以懷霜,志眇眇而臨云。
任持自性而信馬由韁,抽象無為而具象雜糅。這是關羽的畫給我的直覺印象。
那些抽象畫魔魘一般盤踞在我腦海里,揮之不去。那些極具視覺沖擊力的濃艷色塊,點點線線,妖妖嬈嬈,載歌載舞,干擾著我的正常視聽。向來以為東方人作抽象畫,是不必太深究的。可是這一回,關羽地地道道的東方抽象畫卻使我遲遲不能放下,繞不過去。一定有些地方是與眾不同的。可不同究竟來自哪里呢?面對著諸多元素的再造,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將他的作品變成可以供人不假思索就可以明白的粗淺文字。那濃墨與淡彩之間的縱橫捭闔,似乎雜陳著宇宙間無數的真理,所有的具象都被升華為一種神秘的哲學符號。在他的畫里,皮影、剪紙的感覺都有,輕盈中又很沉重;宗教的神秘情懷、禪者的云水隨緣時刻充斥于其中;還有一種原始生物的感覺,古樸,蒼涼,厚重,深遠。
關羽的畫融進了他獨有的對人與自然不可泯滅關系的感悟和思索,品味雅,境界高,意韻深,自然而然感動人,足以讓人愛不釋手。
二、圓:欲以究無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也。
我一直認為,與任何外物相遇,不可著意,著意則滯;不可絕緣,絕緣則離。關羽崇尚老莊學說,這種學說提出:萬物與眾生的本源都是“道”,它無形無質,虛靜空漠,無所不在,卻渾然一體,永不毀滅。顯然,“道”的一切特征,均與世間有形之物相反。人們既無法證實,也無法否認所謂“道”的存在。只是,探求體驗這一永恒之物的努力,卻給中國藝術帶來了特殊的美學效果。由于“道”是無形的,人們只能從有形自然去體會它,而關羽的畫,便是通過特殊的語言符號透過這些畫面去表現那種無形力量的存在,以幽寂曠遠的情韻引導人們精神上的超越。
這正如關羽在其談藝錄中所言:“無法處是至法。創造是把具象變為抽象,具象是生命的體驗,抽象是生命的浪漫。抽象是體驗真誠的釋放!”是的,他的畫,凝練古樸,看似風行雨散,實則狂放不羈;觀之隨隨便便,實則意在言外;麗而不艷,藏而不露。他在長久的苦苦磨礪之中,以天然的悟性和獨特的創造激情,獨樹一幟自成一家。
三、 遠: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得則遠矣。
仁者無疆。關羽深諳此道。為了抒寫心中那片永遠的綠洲,為了探尋心靈深處那汪自然之海,他先后前往美國、法國、意大利、德國、荷蘭、比利時、日本、馬來西亞等地訪師覓友,虛心求學。2000年,其作品參加了“意大利PADOVA中國當代繪畫展”和意大利PADOVA國際藝術博覽會;2002年,參加了“法國巴黎中國藝術家作品展”;2003年參加了“法國巴黎首屆當代中國藝術精品展”; 2004年,參加了法國“DROUOT”國際拍賣行作品拍賣會……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河北電視臺、意大利電視臺、法國電視臺、馬來西亞電視臺和國內外的各大媒體對此均有報道。
意大利的一位收藏家在欣賞了關羽的畫后曾說:“關羽以優美的書法線條,自性的情來書畫自然、宇宙之境界,形成東方的現代抽象畫風格,并具西方翰墨風流之像,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實為難能可貴。”
關羽在三十多年的創作中,優秀之作,可圈可點。你與其把它們看作是“抽象畫”,不如把它們理解為西式的“大寫意”——從這些畫作中,你可以發現森林湖泊,甚至毛茸茸的“微生物”。觀眾完全可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憑借自己的興趣和角度,發揮想象,既可以將畫面某些形狀聯系現實中的物象,也可以完全從點線面的安排,色彩的搭配,畫面的氣氛、節奏等來欣賞。作為一位局外人,我以為,關羽的畫風成熟古樸,瀟灑隨意;其畫作之特點大巧若拙,大智若愚,大稚若趣,大雅若樸。別有一番情趣。
和西方一樣,中國的抽象藝術承載著其先民最原初的文化記憶,當中國經典的藝術形式逐步形成時,抽象藝術的精神實際上已經和這些藝術形式融會貫通在一起了。中國繪畫的大寫意、大潑墨、大潑彩,中國繪畫的意象和意境,中國書法的狂草,中國的山水園林,無一不表現著抽象藝術的語言和境界。
關羽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路越行越遠,越行越健然,而其神氣則無止,面對著懂他的或不懂他的,他都表現出作為一個藝術家的超凡定力。紅塵擾攘,不能阻斷他堅實的腳步;日月潛行,無法左右他選定的方向!
(責編: 王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