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虎
[關鍵詞]素質教育 教師 能力
一、更新觀念,認同素質教育,打好基礎
更新教育觀念,認同素質教育,是教師的當務之急,要把對素質教育的認識與理解落實到自己的思想和行動上,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質量觀、人才觀。盡快地從應試教育的樊籠里跳出來。
二、強化師德,展現人格風采,挺起脊梁
教師的職業勞動是一種以人格來培育人格、以靈魂來塑造靈魂的勞動,教育過程自始至終都是一個人與人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過程。為了使學生的人格得到健康發展,教師必須首先塑造自己高尚的人格。一般來說,學生都對教師有著一種特殊的信任和依賴感,他們把教師看成自己學習上的導師、德行上的榜樣、生活上的參謀。任何一個成功的人,無不受益于教師高尚人格的影響。
三、狠練內功,積極參與實踐,構建主體
1.語言表達能力。語言是教師傳遞教學信息的重要媒體。因而,掌握語言的藝術,學會說話的技巧,是十分重要的。教師的語言不僅要做到準確、鮮明、生動,而且還應該具有簡明、形象、親切、詼諧風趣等特色,狀物使學生如臨其境,抒情能使學生如坐春風,言志能使學生豪情滿懷,說理能使學生由衷折服。
2.文字表述能力。合格的教師應當具有教學能力、教研能力、教改能力。教學經驗的總結,教研成果的表述,教改方案的制定,都需要我們將所做、所感、所思、所悟用筆表述出來。
3.新知汲取能力。 作為教書育人的現代教師,必須具備一種更新知識結構、補充學術養料、拓展教育視野的強大能力,努力使自己具有嶄新科學內涵和嶄新人文本質,做到一專多能、通曉多個學科領域,能夠指導多門學科的學習。只有這樣,才能擔當起素質教育的重任。
4.課堂駕馭能力。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主渠道。一個教師能否駕馭課堂,決定著素質教育的成功與失敗。在課堂教學中,既要把握學生的主體地位,也不能忽視教師的主導地位。同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在把握著知識傳授點的前提下,要求課堂教學具有撼人心魄的審美感染力,應多一點機智,多一點幽默。
5.感情控制能力。教師應該是一個情感豐富的角色。這種情感豐富性是一種長期自覺修養的結果,能夠和情感的積極性、穩定性、深刻性、自制性等相結合。在實際生活中,教師必須學會善于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感,決不把消極情緒帶進課堂,在學生面前總保持一個堅韌不拔、積極進取的奮斗者的形象。
6.電化教學能力。當前信息傳播技術、電腦、電化教室、多媒體教室等在教育過程中已經得到廣泛應用,并將極大地促進教師角色的歷史性轉變。它要求現代教師要具有正確指導學生進入信息高速公路檢索信息、獲取知識、解決問題,并具有相應的熟練操作的能力、改進信息系統的教學能力。一個不會使用現代教學手段的教師,很難成為一個稱職的教師。
7.教育科研能力。新的教育觀要求每一個教師不當教書匠,要做教育家。教師在教學的實踐中要不斷地積累、總結經驗,再把經驗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