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 京
印度大詩人泰戈爾是東方第一個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其代表作詩集《飛鳥集》《新月集》等詞藻優美,膾炙人口。鄭振鐸曾評論說:“泰戈爾誠然是一個印度的愛國主義詩人。如果一場災難把一切都毀了,泰戈爾的愛國詩歌能拯救世界。”而閻錫山則是一著名的軍閥政客,從辛亥革命擔任山西督軍開始,統治山西長達38年之久,是民國時期在位最長的封疆大吏。令人稱奇的是,閻錫山這個大軍閥與泰戈爾這位大詩人曾有過一段相談甚歡的“親密接觸”,值得后人玩味。
事情要從1924年泰戈爾造訪太原說起,應中國學者梁啟超、蔡元培之邀,這一年的4月,泰戈爾率領由國際大學教授沈漠漢、畫家南達拉波斯、英籍私人秘書恩厚之等組成的訪華代表團開始了他的中國之行。4月12日泰戈爾一行抵達上海,先后訪問過南京、杭州等地后,于4月23日到達北京。在北京期間,泰戈爾曾由詩人徐志摩和林徽音陪同游覽了北京風景名勝,并到故宮訪問溥儀。本來泰戈爾是計劃從北京到大連,然后從大連乘船東渡日本的,但當泰戈爾聽徐志摩等人介紹山西的鄉村建設搞得頗有特色,這引起了他的濃厚興趣。
事實上,泰戈爾不僅是一位偉大的詩人,在印度他還是一位積極的社會改革家,在自己的家鄉泰戈爾一直進行著一種鄉村建設計劃,主要內容是在農村設立學校、醫療隊,加強畜牧業和手工業,并提倡全民性的文藝活動,以使農村富余勞動力有出路,教育能普及,文化能發展??陀^地說,泰戈爾的鄉村建設計劃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因此,泰戈爾訪華時希望在中國也能找到一塊地方來實驗這種改革計劃,于是泰戈爾臨時改變了自己的行程,在徐志摩的陪同下專程來到了太原。
泰戈爾這位享譽世界的大詩人要來太原訪問,消息傳到閻錫山耳中,他深感榮幸,認為是宣傳他的所謂山西經驗的大好機會,便安排人手精心組織了對泰戈爾的歡迎接待。5月21日下午4時許,搭載泰戈爾的火車徐徐駛進了正太路火車站?;疖嚫σ煌7€,當滿面蒼髯的泰戈爾,頭戴絳色冠,身著青色袍跨出車廂時,現場頓時一片沸騰。早有人點燃了喜慶的鞭炮,伴隨著“啪啪啪啪”脆響。軍樂隊也奏響了歡快的迎賓曲。來自太原30多個群眾團體的幾百名代表,紛紛涌上前去脫帽向泰戈爾致敬。山西督軍公署交際課英文秘書潘太初代表閻錫山專程前來歡迎,整個正太車站被擠得人山人海、水泄不通。泰戈爾被眼前這熱烈的情景感染了,他不斷地和歡迎者握手,熱情地打招呼。出了正太車站后,泰戈爾乘坐馬車到太原外國文言學校稍事休息,隨即前往山西督軍公署訪晤閻錫山。
閻錫山辦公的督軍公署是一個有著二十幾個院落、近千間房子的大院,都督府、得一樓、穿心院、南廳、北廳、東花園、西花園等建筑,錯落有致又互為拱衛地連在一起,外人進來,是根本找不著北的。在陪同人員的引導下,泰戈爾饒有興致地觀賞了督軍公署的雕刻、孫中山真跡、斗拱等建筑,漫步過迷宮般的回廊、暗道、樓閣。他打著手勢,風趣地對隨行人員說:“我覺得住在這迷宮里的閻錫山更是個謎,讓人回味無窮?!?/p>
當泰戈爾一行進到督署內北廳門口時,閻錫山已經等候在那里了。只見他40多歲的年紀,矮小的個子,留著兩撇黑胡子,身穿黑緞布褂,腳穿黑布鞋,一點也不像個赳赳武夫,倒像個十足的鄉村學究。沒等泰戈爾說話,閻錫山先開了腔,一口濃厚的山西五臺口音:“今天早上喜鵲呱呱叫,我想什就來什,就把你泰戈爾先生迎來了?!闭f著手一讓,將泰戈爾一行人請進客廳。
閻錫山雖是軍閥,但一向標榜是文武全才的儒將,雙方落座后,通過翻譯互相寒暄了幾句家常,話題很自然轉到了哲學方面。閻錫山打開了話匣子,自我表白道:“鄙人留學日本打開了眼界,但仍篤信儒學:‘唯物哲學認統一為過程,矛盾為經常,故以治為變亂為常;儒家心物一體哲學認為矛盾為錯誤,統一為正常,故以亂為變,治為常。欲拔亂反治,須發揚心物一體的哲學,為政應站在全民的利害上,這便是鄙人為全山西人民服務的出發點?!?/p>
泰戈爾聽了閻錫山的話若有所思,他撫摸著自己濃密的絡腮胡子說:“這次我由印度來到中國,又繞道前來山西,得與諸位在此談話,我的心中實在歡喜。印度與中國,在世界上都是東方的古國,而印中的文化關系亦發生甚早,所以我到中國來,好像是到了第二故鄉?!?/p>
說到這里,泰戈爾仿佛是有意考問閻錫山,道:“請問閻先生,什么是東方文化?”
閻錫山沉吟了片刻說:“東方文化簡單地說就是一個‘中字?!?/p>
泰戈爾一聽來了興趣,緊接著問道:“什么是中呢?”
閻錫山早有準備,不慌不忙地解釋道:“有‘種子的雞蛋的那‘種子即是‘中,此‘種子為不可思議,不能說明的,宇宙間只有個種子,造化也就是把握的這種‘種子。假定地球上抽去萬物的‘種子,地球就成了枯朽,人事中失了‘中,人類就陷于悲慘?!?/p>
聽了閻錫山的解釋,泰戈爾微笑著點點頭,那表情或許是贊成,或許只是出于禮貌和尊重,稍停頓一下泰戈爾又說:“閻先生,您說中國是中道文化,我們此行經上海、天津、北京,為什么見不到一點中道文化的痕跡呢?”
閻錫山嘆了口氣,無奈地說:“不只上海、天津、北京找不到,就是太原也找不到,你們想要找,去鄉村可以找到一點。”
雙方一來一往,共同語言頗多,不知不覺到了晚餐時間。閻錫山盛情邀請泰戈爾共進晚餐。為了表示自己的簡樸家風,閻錫山請人吃飯從來不上大魚大肉,就是“五盔四盤”招待?!拔蹇谋P”即五個熱碗四個冷盤,五熱為丸子、豆腐、豬肉燒粉條、豆芽、燒山藥;四冷為熟牛肉、蒸藕根、芥根絲、腐干。這次泰戈爾吃的也是"3i盔四盤”,外加一個玉米湯。主食有饃、糕和晉北的大米飯。出于對客人的尊重,平時滴酒不沾的閻錫山破例陪泰戈爾喝了點杏花村汾酒,還打趣道:“我們山西人的理想是:首都遷到武鄉;太原成中央;國酒汾陽王;國宴玉米湯;國語五臺腔;國歌山西邦?!甭犃碎愬a山話,客人們都哈哈大笑,一時間氣氛非常融洽。對這充滿山西地方風情的“五盔四盤”,泰戈爾非常新奇,吃得津津有味,贊不絕口。
借著酒興閻錫山又夸耀了一番他正在山西推行所謂的治晉方略,“民國六年,錫山兼綰民政,討論施政之方,以為村者,人民聚集之所也,為政不達諸村,則政仍粉飾,自治不本于村,則治無根蒂。提倡水利、種樹、蠶桑、禁煙、天足、剪發等所謂‘六政,其中將村政建設作為施政重點”。
這時泰戈爾插話說,這次來山西,想找一塊地方進行自己的鄉村建設實驗。閻錫山當場痛快地答應下來,同意把晉祠一帶地方劃給泰戈爾做實驗基地。泰戈爾很高興,立刻就委托徐志摩具體負責這件事。泰戈爾不愧是偉大的詩人,宴席結束后,他以充滿詩情的優美語言,對閻錫山表示,“凡是被征服的、被壓迫的、被失去活命的,都應該聯合起來,把本來美麗的世界,還他一個和諧,本來充滿了生命的世界,拿回我們的生命。相信以我們大家的努力和經驗,在晉祠的這項鄉村建設實驗一定會成功的。先在太原一地開頭,然后逐漸向中國推廣,讓它全面開花結果”。
令人遺憾的是,僅僅過了5年時間,1929年6月28日徐志摩在寫給泰戈爾私人秘書、農業專家恩厚之的信中說,當時中國政局動蕩,政策多變,腐敗、社會治安問題嚴峻,計劃難以進行。
與大詩人泰戈爾談論哲學,成為了閻錫山終生難忘的經歷。他經常向自己的友人和部下談及,語氣中頗帶自豪。最后一次有文字可考的是,1949年8月27日閻錫山在臺灣主持孔子2500年誕辰紀念典禮的講話,再次提到和泰戈爾面談一事:“泰戈爾問我,從上海到天津、北京,沒有看見中國文化是什么。我說,你到太原也看不見,你到鄉間或者能看見。這樣,泰戈爾先生就指定一位研究農村的英國人在鄉下考察了六個月,臨行時,那個英國人說,中國的文化確在鄉下,由人民生活的常態中略得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