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海晉
買得起房子嗎?這已是許多老百姓面臨的一個大問題。男孩要結婚,女孩要嫁人,高房價卻成了橫在他們之間最大的現實問題。房子正在從居所逐漸變成高風險的投機商品,與投資股市只需要零散資金不同,人們買一處房產幾乎是用上老本,而代表購房“剛性需求”的80后買房甚至是全家三代一齊上陣。
因此,房市的高風險幾乎影響了每戶家庭三代人的未來。如果高房價再也無力支撐,最終出現股市那樣的暴跌,對許多民眾的打擊將遠超過股市。從擺脫貧困和穩步發展經濟的角度來說,高房價帶來的高風險有悖于實現上述國家基本目標。與西方國家相比,我國房地產市場的高房價風險給中國社會穩定增長帶來的威脅要更嚴重,政府有義務讓房價降下來,讓大多數人買得起房。
一般來說,房地產業應兼具經濟發展功能和民生功能,但以往一直是強化其經濟發展功能,民生功能遠未得到發揮。現在上海、北京等地的房價已飆升到一家人年收入的20-30倍,就連房價波動相對小的廣州,房價也達到了當地人收入的15倍。然而美國中等家庭年收入差不多為4.5萬美元,房價不過11萬美元,收入比最多約為3倍。 可以說,與老百姓收入相比較,中國房價之高,已經無法用泡沫來形容了。
其實,高房價問題并非中國獨有。紐約、倫敦等國際大都市都擁有全世界最高昂的房價,但當地居民并不反對高房價。因為高房價是大量外國居民的需求導致,即使房價上升,對大多數本地居民的生活也影響不大,反而會為當地帶來外匯收入。與此相比,中國在不斷發展,在城市擁有一套自有住房仍是許多人的夢想。根據麥肯錫不久前發布的研究報告,未來15年中國將會有3.5億人移居到城市。于是,房地產擴張加速了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大多數城市仍處于擴張過程中,未來將出現更多的大城市甚至特大城市。然而,高房價卻把大多數購房者擋在了外面。目前,購房者通常是中等收入階層,但在20-30倍的房價與家庭收入比的重壓下,他們也不得不在住房上付出幾乎所有收入,結果買了房子變成房奴,不僅消費能力大為下降,社會經濟地位也顯著下滑。試想,當房價飆升至6萬元/平方米,幾乎是一個城市白領一年的積蓄時,他怎能不絕望?因此,高房價將使財富分配極端化,處于兩極的富人和窮人增多,而中產階級規模很小甚至繼續萎縮。這樣的社會結構是不利于穩定的,也與我國社會穩定發展的目標相悖。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特有的消費和負債模式,已經導致80后小夫妻們的房貸同時也是全家三代人的房貸。一旦房市泡沫被揭穿,三代人的收入和積蓄都將被卷干凈。一對夫妻的支出,西方國家夫妻基本是靠自己的收入來消費,而中國夫妻特別是80后夫妻的消費,很多依靠父母乃至更上一代人的財務支持。可以說,在家長們財力的支持下,80后才鋌而走險成為了房奴,走上“啃老”之路, 三代人一起節衣縮食。在這種財務情況下,假如一方沒有收入或房價猛跌,不得不“斷供”,房子被銀行收回,家庭將破產。在美國,這可能只是夫妻倆的“金融危機”,不會波及到父母一代。 在中國,80后房奴夫妻一旦破產,則很可能成為上兩代人的負擔,如果再難以支付三代人的基本生活,那就成了三代人的共同破產。 一旦三代人都進入了實質性破產,國內金融機構和社會福利所面臨的潛在風險和負擔,要比西方國家大得多。
筆者認為,城市居民最重要也最大額的一項支出就是房產,而人們卻普遍承擔不起住房價格,這是整個社會都無法接受的。房子變成了“股票”,投機行為驅趕了正常需求,有悖于國民經濟發展的最初目的。的確,高房價會給地方政府帶來巨大的財政增收,也會使城市建設獲得足夠資金,帶來地區GDP高速增長,但對大多數中國民眾來說,高房價為三代人的家庭財富構筑了泡沫風險,泡沫破滅將讓許多家庭摔得鼻青臉腫。
雖然許多人并不愿意喪失高房價帶來的好處,但沒有什么比讓人們買得起住房更重要。高房價與政府的政策息息相關,政府有必要一方面擴大供給,一方面把房地產市場涌動的熱錢與利益集團剝離出去,讓高房價降下來,維持在一個穩定的位置。如果仍然追求經濟高速增長而維持高房價,那就有悖于國家維持穩定發展的基本目標,實在是得不償失。▲(作者是北京金融業咨詢專家。)
環球時報2009-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