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勤英
每門學科都具有自己的語言特色,而政治教學中的語言更具獨特魅力,下面淺談個人的幾點見解,與大家互相交流。
一、流暢
教師對教材內容的講授,是政治課堂教學的主體部分。學生從政治教師的講授中,能獲得比較系統、全面的理論知識。教師授課的語言流暢與否,直接關系到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因此,語言流暢是政治教師最基本的素質之一。教師要把需要講述的內容,通過自然、連貫、輕松、流暢的語言,行云流水般地表達出來,讓學生在一種和諧的語言氛圍中學習知識。
二、生動
高中生具有較強的接受口語的能力,這就為老師施展語言技巧提供了可能。生動的授課語言,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辨別力,往往會給教學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要使語言生動,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活潑幽默的語言會使學生產生不同的聽覺效果。一個有經驗的老師,往往在強調重點內容時,采用低聲音、慢節奏,以便使學生有一個思考、回味的余地;在講述一般性內容時,采用高聲音、快節奏,以達到在短時間內使學生形成印象的目的;在引用某一結論而引用材料數據時,快慢交錯進行或連珠炮似的語言,以加強結論的可信度,而政治課涉及面廣,會有更多的發揮余地。幽默的語言簡潔明了,令人捧腹,課堂上師生開心一笑,教學效果更佳。在學生大腦疲憊的時候,老師要講有趣的故事、或近期國際國內發生的大事,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當學生注意力集中時,老師須適時抓住教材中的關鍵詞句,以最簡練的語言,將重點內容交代清楚。
三、清晰
對基本理論的理解和運用是政治課教學的核心。一堂課45分鐘,先講什么,后講什么,強調什么,落實什么,教師必須心中有數。因此,教師把自己精心設計的教學語言,用洪亮的聲音清晰地表達出來尤為重要。
第一,清晰地表述概念、原理的不同層次對概念內涵的理解,一向是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教師對語詞的逐層分析,是使概念清晰可辨的有效方法,如對“規律是物質動力過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的層次劃分:第一層,規律是一種聯系;第二層,規律是一種固有、本質、必然的聯系;第三層,歸納規律的客觀性、可知性等特性;最后,通過提問或練習的方式,舉例指出規律的外延。這樣分層次把握概念,學生容易記憶和理解,運用起來也容易掌握其適用范圍。
第二,清晰地表述基礎理論的內在邏輯線索。教材中重點、全面闡述的基本理論,學生較易理解,而教材中理論性較強但又不能詳盡闡述的問題,就成為教學難點。高一教材中說:“滯脹是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消極作用的集中反映。”既然是“集中反應”,有關滯脹的概念和原因,教材既有介紹又不能全面闡述,我們應先將滯脹成因的邏輯線索清晰的羅列出來,再輔之以簡明扼要的板書,會使學生一目了然,即:經濟停滯——國家干預——加大投入——財政吃緊——增加貨幣——通貨膨脹——緊縮貨幣——經常停滯。一般來說,這些理論性強的內容,其內在的邏輯性也強,應以遞進關系逐步展現出來。能否理清和表述上述邏輯線索,教師語言的清晰,是突破這一難點問題的關鍵。
第三,清晰地表述知識點之間的區別與聯系。當高三學生進入綜合復習階段后,老師講授知識的密度和難度加大,一堂課要講多個知識點,因而要明確指出不同知識點之間的區別與聯系。另外,在講述一群知識點時同學們必須抓住起主導作用的一點或兩點,用一組材料或圖表把它們串聯起來,使之成為一種立體結構,以便于學生抓住重點。
四、準確
準確,是政治課的生命。政治教師所傳授的知識準確與否,對學生的學習、行為甚至世界觀的形成有著直接的影響。政治教師必須不斷提高理論修養和對新事物的觀察力、判斷力,使自己講授力求準確無誤。
高中政治課作為一門科學,有自己的理論體系和基本內容,容不得教師任意增刪和輕率修正。但實踐是發展的,新概念、新觀點不斷產生,使這門科學更充實更富有時代感。這就要求教師時刻把握理論研究的新動向,認真學習和掌握新知識,在不脫離現行教材的前提下,把一些最新的知識準確地傳授給學生。教材通篇列有充當佐證的材料和數據,對此教師必須充分利用這些材料數據,幫助學生理解基本理論。而準確地搜集、表述和運用這些素材,是對作為一個合格的政治老師的基本要求。
作者單位:河北正定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