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娟

設計思路
《望月》(蘇教版五年級下冊)是作家趙麗宏所寫的一篇散文,描寫了在靜謐的月夜,詩人與小外甥望月交談、挑戰(zhàn)背詩,表現(xiàn)了小外甥“聰明好學、愛幻想”的特點和人們喜愛月亮、追求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文章形散神聚,富有童真童趣。教學中,我緊抓文脈“望月”展開教學,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感受美妙月色,賞讀詠月詩文,感受小外甥想象奇特,同時引導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用童心感受月色,運用音樂、簡筆畫創(chuàng)設情境,力求在課堂中呈現(xiàn)出詩情畫意,使學生在入情入境的朗讀中深入理解課文,積累語言,拓展想象,提高閱讀能力。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感受月夜的美景,體會望月的樂趣及小外甥的聰明好學、想象力豐富。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
1.今天,我們繼續(xù)跟隨作家趙麗宏來到江輪甲板上,感受望月的樂趣。
板書:望月(寫成象形字的月)。
2.(指月)這是古代的象形文字“月”,就像一幅畫。
3.用輕柔的聲音讀,才能讀出望月的感覺。(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板書“月”時采用象形字的寫法,與下文簡筆畫創(chuàng)設情境融為一體。】
二、精讀第一段,感受美妙月色
1.夜深人靜,我悄悄地走到江輪甲板上坐下來,看到了一幅怎樣的江月美景圖?靜靜地閱讀課文,邊讀邊畫出你感受最深的字、詞、句,再讀一讀,細細地品味,說說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2.交流學文
⑴“安詳”用在月亮身上,使你有什么感覺?
⑵“晶瑩閃爍”說明有光澤,簡筆畫演示:波浪和光斑。
⑶月光下的景色朦朦朧朧,是一種朦朧美,簡筆畫演示:群山。
⑷“鍍”是什么意思?結合實物演示理解。多么美麗幽靜、空曠遼遠的江月美景!能通過你的朗讀表現(xiàn)出來嗎?誰愿意讀?老師配樂。
【設計意圖:對課文的理解應建立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在閱讀教學過程中,給學生時間,讓學生自己讀一讀、畫一畫、議一議,使學生成為讀書的主人,這樣學生才能對課文有所得、有所悟,同時也有助于學生獨立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在交流時,教師隨機勾勒出江水、光斑、蘆蕩、山峰,運用音樂背景渲染,描繪出清幽靜謐的“江邊月夜圖”,幫助學生進入文章情境。】
三、精讀第3至13自然段,賞讀詩文
1.自讀文中出現(xiàn)的詩句。
2.自古以來,一輪明月引起人們無限的遐想。詩人們借明月抒發(fā)怎樣的情懷?聯(lián)系以前學過的詩歌內(nèi)容,你能體會得到嗎?
3.學生再讀,體會(投影出示詩句)。
4.交流讀詩感受,老師點評。
5.讓我們一起有感情地吟誦這些多情的詩,多情的月!(配樂師生對讀)
6.省略號說明什么?你還知道哪些詠月的詩句?讀給大家聽聽。(配樂)
【設計意圖:古詩中詩人往往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引導學生聯(lián)系全詩內(nèi)容談讀詩感受,感悟詩人情懷,在此基礎上再讀、再悟,將“賞”讀詩文落到實處。】
四、精讀第14至20自然段,感受想象奇特
1.小外甥插上想象的翅膀,他眼中的月亮像什么?自讀第14至20自然段,找一找,畫出有關的語句。
2.指名答。
⑴小外甥怎么講述的?(繪聲繪色)換個詞?(有聲有色、聲情并茂)
⑵你能繪聲繪色地讀讀嗎?
3.小外甥的比喻讓你感覺到月亮怎么樣?還從他的哪句話體會到月亮像孩子?
4.小外甥用童心感受月亮,其實,他的講述也像一首童話般的兒童詩!
5.出示改好的詩,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6.課文學到這里,你覺得他是個怎樣的孩子?
板書:聰明好學
愛幻想
【設計意圖:將小外甥的話巧妙地改寫為一首兒童詩,既呼應了上文的賞讀詩文,又使學生感受到他的童真童趣、想象力豐富,更體現(xiàn)了貫穿課堂始終的月夜詩情?!?/p>
五、學習第三段,展開幻想
1.(引讀最后一段)讓我們也插上想象的翅膀,說說你眼中的“月”像什么?
2.小結:同是一輪明月,不同的人看了,感受一樣嗎?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候望月,感受一樣嗎?
3.師述:對,境由心造,有什么樣的心情,人就會賦予眼前的景物什么樣的感情。
【設計意圖:當學生紛紛說出自己眼中的月像什么之后,將“境由心造”這一人生哲理傳達給學生,成為文義的拓展,更是課堂的“點睛之筆”?!?/p>
六、作業(yè)設計
1.繼續(xù)搜集、積累描寫月亮的詩句,感受詩情。
2.推薦閱讀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3.避開城市的喧囂,在有月的夜晚,到云龍湖邊靜靜地賞月,感受望月的樂趣,看能否引起你的遐想,寫一篇日記。
【設計意圖:讓閱讀成為學生的自覺行為,將寫作由課堂延伸,是每一節(jié)語文課都應努力的方向。】
板書設計
望 月(“月”為下圖中象形字)
小外甥:聰明好學
愛幻想(板書和畫面結合在一起)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市潘塘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