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南
在幼兒園里,幼兒年齡較小發生爭執是在所難免的。對于幼兒的爭執行為,許多教師為了迅速地平息爭執,往往采用不適當的說理和批評,甚至采用恫嚇、體罰等不正確的方式進行壓制,這些方法是不科學、不合理的。那么如何正確處理幼兒之間的爭執行為呢?
一、承認幼兒之間發生爭執行為是正常的
無論何種爭執,都有積極和消極兩方面的作用。爭執的積極因素為:通過爭執,可使幼兒明辨是非,加強對事物的認識和家庭以外的另一種感官,克服“以自我為中心”的傾向,學習妥協與合作的技能,教師不應回避或害怕幼兒的爭執,應積極地在心理上接受它、行為上面對它,認為這是件“好事”。同時,也應看到爭執的消極作用:爭執有可能出現矛盾升級,甚至大動干戈的場面,造成幼兒情緒受挫或身體受到傷害,甚至在幼兒、家庭和幼兒園之間產生一些誤解和矛盾。因此,教師應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妥善處理爭執。
二、提供適宜的環境,減少爭執誘因
1.合理擺放物品
教師在擺放班級物品之前應考慮:飲水桶放在門后或廁所門口是否造成擁擠現象?幼兒是否能很方便地取到自己的衣帽?是否不需要教師的幫助就可取到所需的玩具材料?
2.養成等待和輪流的習慣
對于獨生子女來說,教他們學習輪流和掌握“等待”的原則,比論“誰大誰小”、強迫謙讓更能減少爭執行為。
3.恰當及時地調配材料與角色
觀察中發現:能否在游戲中操作物品,是幼兒爭搶角色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師在指導游戲中務必及時投放材料,使其“有事可做”。
另外,教師還應根據場地的大小和材料的多少,作出明確的規定:比如,“娃娃家”最多可進5個人,否則,
“家”里就擁擠等等。時間長了,孩子們也就學會根據情況自己決定。
三、善于觀察幼兒情緒,及時引導幫助
1.體諒并表示理解
幼兒情緒不好時,常常用消極的情緒對待幼兒園的物品和小朋友,看到這種情況教師可以說:“我知道你很生氣,你是不小心才將書撕破的吧?”使幼兒覺得老師理解他此時的心情,并且能幫助他、安慰他。
2.教幼兒學習識別他人表情
教師可以組織一些活動,如:有趣的臉譜、我的表情會說話等,使幼兒學習識別他人的表情。當觀察到別人情緒不好時就采取體諒、寬容或暫時回避的方式減少無益的爭執。
總之,教師要妥善處理幼兒的爭執,不僅需要學習一定的教育策略,更需要滿懷一顆博大的愛心去細心觀察幼兒的一舉一動。只有這樣,才能使孩子們在有意的爭執中增長才干,減少無意的爭執。
作者單位:長治市城區童樂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