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艷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應努力創設良好的思維環境,盡可能地營造創新氛圍,給孩子們更多的獨立嘗試的機會,讓他們馳騁想象,開啟心靈。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創新
在教學中教師要努力改變以傳授為主的教學模式,注意培養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實際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發現探索。例如:我在教學“角的認識”一課,了解角的基本特征時,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找角。“孩子們,角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請聰明的你們找一找。”我的話音剛落,孩子們就睜大了眼睛尋找起來。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孩子們分別在黑板、門窗、學具盒、書本、課桌等處找到角。這樣的設計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激發了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讓學生感受到了創造發現之樂。
二、引導質疑,引發創新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沒有問題就沒有緊張的思維活動,更談不上創造性思維活動,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質疑,促進學生參與教學活動,進而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例如:在教學“圓周率”時,在課前布置學生量出幾個大小不等的圓的周長和直徑,上課時,讓學生說出圓的周長,我很快說出直徑,引起學生疑問,“老師,您是怎么算出來的?”在此基礎上老師進一步引導學生帶著這個問題觀察每個圓的周長和直徑,使學生很快發現每個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三倍多一點,從而引出“圓周率”并給予學生適時的激勵,使他們敢于質疑,敢于探索,敢于創造,創設寬松的教學氛圍。
三、培養求異思維,激勵創新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引導學生利用不同思維方法解決實際問題,鼓勵學生動腦思考,發現問題做出假設,嘗試驗證和歸納培養創新意識。
例如,在教學“三角形內角和”這一節課時,我先安排猜角游戲,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探索的愿望。“請同學們猜一猜老師手中的這三個三角形內角和各是多少度?”(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孩子們紛紛舉手參與游戲。當然答案不盡相同。我便隨機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商量怎樣求證三角形內角和的度數。結果有的小組用度量的方法,有的小組把三角形的三個角剪下來,拼成一個平角,有的學生則是把三個角折成一個平角,對于孩子們的想法我都及時地給予鼓勵和贊揚,從孩子們那一張張燦爛的笑臉中,我感受到了成功帶給他們的快樂。正是這種寬松愉悅的教學環境,引發深思的游戲,給了孩子們極大的想象空間,正如一位心理學家所說:“創造力不是教出來的,所謂創造力教學,指的是學生要真正有被鼓勵展開并發表他們想法的機會,如此才能發展他們富于創造力的才能。”
時代需要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巨大的創造力的人才,陶行知先生曾說:“人人是創造之人,天天是創造之時,處處是創新之地。”可見創造性思維乃人人普遍具有的素質,絕不是少數天才的“專利”,只要我們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善于鼓勵,營造寬松愉悅的創新氛圍,教學過程設計得生動活潑,教學環節構建巧妙,具有開放性、啟迪性,就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發散思維,讓學生成為探索者,在探索中、研究中增長智慧和才干,體驗成功的快樂,發展創新能力。
作者單位:遼寧省阜新市彰武縣彰武鎮郊區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