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越
中學英語教學方式的改革是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英語課堂教學的成功,是最終提高教學效果,為社會造就合格人才的保證。新課標下英語教學主要采用了任務型教學。從教師主導作用看,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改革課堂教學。
一、備好課、上好課——引導學生樂學“不打無準備的仗”。一節好的英語課須讓教師精心備課,科學設計教學內容,選擇適當的教學方式方法,創造和諧的教學活動氛圍,令學生對英語產生濃厚的興趣。要做到如此,教師自己首先應對英語的教學感興趣,不斷研究教學方法,提高自身教學水平,并根據英語學科的特色和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創設教學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各個感覺器官,激發其潛能,增強學習效果。教師在課堂中表現出來的基本功也是學生評判好壞的標準之一,學生往往從教師語速和語調的變化、語言表達能力、板書設計等方面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若學生從中體會到英語語言的全方位的優美,必定欣然而學之。
二、學法指導,引導學生會學。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一旦掌握了科學的學習方法,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效率是自然而然的事。故教師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學習能力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具體在教學中,注意以下幾方面:首先搞好音標、字母、拼寫和單詞記憶的教學。英語有自己突出的拼寫規則,教會學生拼寫規則,讓其根據規則去記憶,就會倍感輕松。在教學生記單詞的教學中,可總結歸納一些方法,如:分類記憶、對比記憶、分解記憶、派生記憶、口訣記憶、反復記憶等。其次指導學生聽、說、讀、寫的方法,培養其學習能力。對語言的運用是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教師在課堂上遇到的最大問題是班級過大,學生人數過多,這時教師很容易選用的教學方法往往是“老師講、學生聽”,而此時最突出的問題是“說”的能力訓練不能保證。講解語言知識固然重要,卻不是讓學生學會運用語言的好方法。學生對話練習時,最重要的是鼓勵學生多開口,不能只當聽眾,不怕說錯,只怕不說,讓他們明白學習語言的目的就是用于交流。對于讀和寫的方法指導來說,把握一個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原則。再次是指導學生學會聽課和復習。這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方式。在預習時要求學生將一個單元的內容全部了解一遍,重點理解對話、句型和課文,發現不理解的詞、句或短語,先將其記下來,在課堂上加以解決;在聽課的過程中,如何聽好課是教學成功的關鍵,教學生學會思考,學會把握重點、難點,教學生學會做筆記,記的同時分清主次;在復習鞏固時,首先尋找適合自己的復習方法,指導學生如何及時把所學知識進行復習,反復記憶,并根據自己實際,有針對、有側重地復習。
三、注重情感教育,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并喜愛上英語,必須對學生傾注“愛”的情感。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充滿愛心,對學生的過錯能夠進行充分的理解和幫助,真正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思想上的問題,從內心深處與學生相通,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對學生一視同仁,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如此學生在親其師的基礎上,才可能信其道;教師在授課時,保持最佳心態,以自己的情去育學生的情,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消除了緊張感,才可能競爭學習、合作學習、團體學習,才可能積極配合教師完成教學任務,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
總之,通過教學手段的更新,活躍學生的身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興趣,達到感知—理解—共鳴—吸收的課堂教學效果,讓學生去享受英語學習的樂趣,體會成功的喜悅,形成教學的良性循環。
作者單位:山東省濰坊高密市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