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振宇
新課程改革目的就是要提高課堂效果。這就要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三維目標方面獲得進步與發展,使學生的化學素養得到提升,并掌握一定的學習化學的方法。而教學方法的改革就是教學活動的改革,就是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采用各種方式和手段實現教學目標。如何提高化學課堂教學效果的方法,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提高化學課堂教學效果的探索。
一、探究式教學,調動學生興趣
探究式教學方法是以探究為基本特征的一種教學方式,是指教學過程中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以學生獨立自主學習與合作討論為前提,以現行教材為基本內容,以學生周圍環境和生活實際為參照對象的教學方式。運用探究式的教學方法能較好地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化學課在初三才開設,如果在教學過程中方法不當,一味地采用說教式教學,就會使學生失去學習化學的興趣。要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與積極性,就要在化學教學過程中運用探究式的方法進行教學。
在學習化學的過程中學生感到枯燥無味,原因是學生認為學習化學對于自己沒有什么用處,對于自己的生活沒有指導作用。此時,教師就要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結合化學學科進行教學設計,合理地運用探究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認識到化學是一門非常貼近生活、容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積極性的課程。在教學設計中運用探究式教學的方法,要注意聯系生活實際對學生進行教學。這樣就使學生感受到化學就在我們身邊,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并且學習化學對我們的生活會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
二、自主學習,利于自我提高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知識獲取過程的主動參與者。”在化學教學中要注意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自主學習氛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發揮自身優勢和潛能,自主獲得知識和創造的本領,使自身的素質得到優化。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得到主動發展。
1.創設自主學習情境,提高自我
化學教師要在教學中或實驗中有意識創設情景,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主動參與教學,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借助實驗操作啟動靈感,培養能力,實現自主探索性學習。教師要引導鼓勵學生敢于面對學習中出現的問題,還要創造條件,敢于和善于把學生推到問題的面前,讓學生學會自己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學生只有在分析和解決問題過程中,才能暴露出認知能力上的不足,通過提高閱讀、觀察、記憶、思考、想象等認知策略,提高認知能力。
2.提供自主學習空間,實現化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
由于學生都喜歡上網,那么,化學教師就要充分利用現代的信息技術,實現現代信息技術與化學教學的整合,使信息技術成為改變學生學習方式、學習途徑和拓寬學生知識面的重要手段。
三、合作學習,促進自我發展合作學習
就是由教師對學生普遍存在的有疑惑、有爭議、認識模糊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在爭議中得出正確的觀點,形成正確的認識,在合作階段,需要營造民主、和諧、自由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民主、平等、友好、和諧的環境中學習,使師生之間達到情感上的共鳴。這樣,每一位學生才會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才會充分發揮自身的潛能,進而才會充分體驗到快樂,在思維的相互交流、碰撞中,迸發出思想的火花。
初中化學教學運用合作式學習能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促進學生自我發展。我們只有確立了“以學為本”導學思想,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之間的互助合作學習,以集體力量去教育、感化每一個學生個體,激發他們的自主意識、參與意識、創新意識,使學生在課堂上成為“主體”,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探索合作式學習策略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具有重要的意義。只有這樣我們的化學課堂教學才能夠適應新課改的要求,課堂效率就一定能夠提高。
四、優化課堂提問
化學也可以通過提問來達到教學目的,一般說來,問點應選在知識的重點和關鍵之處,如新舊知識的銜接處,以及容易產生矛盾或疑難的地方。課堂提問應該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基礎和能力水平,準確把握提問的“度”,課堂提問要掌握好問題的難度,安排好問題的梯度,調節好問題的密度,選擇好問題的角度。
在教學過程中,開始上課時,學生的注意力不夠集中,要及時提問,例如提問上節課的知識點,回答新課導入的問題等,通過提問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課堂教學中來;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發生障礙,產生偏差或受到思維定勢干擾時,要及時提問以排除障礙,從而提高化學課堂效果;當講授時間較長,學生產生倦怠心理時,也要及時提問,以便重新振作精神積極投入學習。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要時刻以學生為主體,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注重教學的各個環節,努力使學生的全部熱情和精力都投入到學習中,在生活情景中學習化學,用提問、探究培養化學思維從而有效地提高化學課堂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江蘇省江陰市南菁高級中學東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