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靖
摘 要:提供一個新的視角,探索一個新的理論觀念,為人類體育的發展在當今社會和平發展的大主題中找一個契和點。
關鍵詞:快樂體育 健康教育
健康體育教育思想的出現為“快樂體育”由空想走向現實奠定了基礎。現就快樂體育的發展歷史,及其與健康體育教育的辯證關系分析如下:
一、“快樂體育”的歷史沿革“快樂體育”思想相繼產生于德國與日本。“快樂體育”的提出無疑拓寬了其教育視野,直接催生出一系列教育領域里的新思想、新觀念、新方法。且從“快樂體育”思想出現的時間分析,其時適逢德、日兩國經濟的重新振興時期,社會發展要求學校體育突破固有的僵化模式,以培養出擺脫戰爭陰影的、社會所需要的和樂觀向上、積極進取、富有創造、勇于探索的一代新人。受德、日兩國“快樂體育”思想的影響,自上世紀80年代中期,伴隨著經濟的改革開放,學校體育教育也不斷學習吸收國外的新思想,“快樂體育”的思想開始影響我國。我國體育教育工作者也認識到,“愉快體育,寓教于樂”很重要。這對終身體育思想的形成與發展起到鋪墊作用,即從學生興趣入手,豐富其體育情感,健全其運動人格、健全其身體,固化其體育愛好,養成其穩定的體育行為習慣。并在體育教學中,“不僅把運動和情感作為實現教學目的和任務的手段,而且把運動中的內在樂趣和豐富情感作為目的”。
二、“快樂體育”教育的實質及其特點
1.快樂體育的實質“快樂體育”不僅是一種新的教學理念,或是一種教學方法,它還是一種在先進教育思想指導下的,富有人文特點的全面教育。首先必須尊重學生的運動興趣和需要,使學生體驗到運動中的內在樂趣和豐富情感,并最終通過對運動樂趣的體驗,促進體育興趣、愛好的形成,以及體育行為習慣的養成,達到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之目的。
2.“快樂體育”的特點。從教學指導思想上看,可以歸納為5方面:愛、美、情、趣、樂。“愛”即指教師在教學中傾注情感。教師首先應關愛學生,熱愛自己所從事的體育教育事業,并在教學中予以體現;“美”即利用運動中所蘊涵的美的要素,對學生進行審美知識及審美情趣、審美能力的培養,以激起學生運動美的共鳴;所謂“情”即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正常情感交流、心靈溝通;“趣”即教師在營造體育教學氣氛,選擇教學內容或采用教學組織形式時,注意輕松愉快,符合學生的心理,并為學生所接受,能夠引起學生的體育興趣;“樂”即以快樂為基點,以此為中心進行教學設計、教學實施和教學評價。學校體育工作的目標之一也應該包括是否通過體育教學,使學生產生“快樂”,進而養成學生正確的運動價值觀與運動行為習慣。
三、“快樂體育”與“健康教育”的關系辨析
1.在日常體育教學中缺乏“快樂”我國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核心,以教師的主導性作為體育課教學的基礎。在體育教學的實際操作中,講求整齊劃一、服從命令和嚴肅認真。體育課課堂氣氛相對呆板,往往是嚴肅有余,而活潑不足。長此以往,體育教學也就成為一種并不受歡迎的教學形式。體育教學不能把學生的主動參與考慮在內,也就談不上“快樂”。“快樂”的首要條件是要激發起人的興趣,而“興趣”是個人從事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是行為向良性方向運動的基本保證。傳統教學需要輸入“快樂”,才能保持應有的生命力。
2、從“健康教育”的特點看,體育教育需要充實“快樂”。人類社會剛剛跨入二十一世紀,我國學校體育教育界即興起了一股“健康”之風,體育與健康悄然走到一起,并成為目前體育教育的核心問題,受到全社會的關注。在經歷許多年教育改革后,“體育與健康”教育悄然而至。體育與健康教育與以往應試教育最大的區別在于,把以往單一的體育課技術與體能教學演化為多范圍、全方位的教學。不再將學生的運動技術儲備與體能增長視為體育教學的全部目標,而是從人的全面發展出發,將學生的社會適應、心理健康、運動參與和運動行為習慣養成也納入到體育教學目標范疇內。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人們對體育教學功能認識由片面向全面發展的一種折射。體育與健康教育的基本點是立足于受教育者及社會的全面長遠發展要求,使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其思想、科學文化、勞動技能和身心素質等。培養出二十一世紀的合格人才,而要實現這一目標,體育教學中必須要有“快樂”,且必須讓“快樂”先行。
參考文獻:
1.曲宗湖,楊文軒主編.域外學校體育傳真[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9,8
2.金欽昌.學校體育學[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11
作者單位:江蘇常州工學院體育教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