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 瑋
一、理論依據
音樂鑒賞是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和評價、判斷能力的重要途徑,具備良好的音樂鑒賞能力,對于豐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養,增進身心健康,形成完善的個性具有重要的意義。針對高中學生,更應采取多種教學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鼓勵學生主動探究并對所聽音樂有獨立的感受和見解,幫助學生建立起音樂與人生的密切關系,進而為終身學習音樂、享受音樂奠定基礎。堅持“以音樂審美為核心”,是搞好音樂教學的關鍵所在,堅持以人為本是教學的宗旨,讓學生從學的過程中自主的獲得知識與樂趣,從而增長他們的學識和才干。
二、模式結構
情境導入——欣賞討論——探究學習——激勵創造
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師生共同完成教師事先精心設計的音樂教學活動。
三、操作說明
下面是我在實施這些教學環節時的一些做法與體會。
1.創設能夠吸引學生興趣的情境。
現在的音樂鑒賞課,一味地聽歌曲或樂曲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了。要想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中來,還要在課件中的畫面下一些工夫。例如:我在上音樂與民族《五十六朵芬芳的花》這一課中,聽音樂之前,我先在課件中展示每個民族具有代表性的畫面。蒙古族的草原、藏族的牛羊、傣族的竹樓等,通過一幅幅漂亮的畫面,學生對少數民族的音樂更感興趣了,同時也讓學生了解到音樂與民族的密切關系。
2.通過音樂欣賞,學生展開討論
不同的人欣賞同一個作品,會有不同的感受和見解,但只要是自己內心的真實情感,都不能說是錯誤的理解,因此,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不管回答得質量如何,老師都要加以肯定和表揚。例如:在欣賞《祖國頌》這一作品中,當問道:這個作品應屬于哪個美的范疇中,有的學生回答優美,有的學生回答壯美,還有的學生回答崇高美。其實這三個范疇既有共同點,又有區別。崇高美雖然與優美和壯美有相同之處,但比優美更壯麗,比壯美更深刻,更富于哲理。所以它應屬于崇高美的范疇。雖然有的學生回答得不是很到位,但通過老師的講解,他會理解得更深刻,更透徹。
3.探究學習
在探究學習這一環節中,我采用的是在欣賞作品前提出問題,然后在聽完作品后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例如:在上音樂與時代《華夏音樂之光》這一章節中,在欣賞《陽關三疊》之前,老師提問:這首歌曲的速度、力度怎樣?曲調有何特點?配器和音色和現代音樂有什么不同?同學們通過討論,可以總結出速度稍緩,曲調古樸典雅,配器和音色都帶有古香古色的味道。小組的討論一般可以揚長避短,學生可以自己總結答案,印象也會更深刻。
4.激勵創造
在音樂鑒賞課中,要經常鼓勵學生創造,因為每個人都有創造音樂的可能。因此,老師在這一環節中要加以引導。例如:在上《音樂與影視》這一課中,通過對音畫對位和音畫同步的理解,來進行電影的音效音響創作,我設立的畫面有看上去教溫馨的,有看上去較恐怖的,同學們參與的積極性很高,創編得很好。通過這次的創作,使學生從實踐中體會了音樂、音響對影視的作用及其魅力。
四、操作反思
教學是種精湛的藝術,即教師嫻熟地運用綜合的教學技能技巧,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進而進行獨創性的教學實踐活動,課堂教學是一種科學,是按照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教學內容的科學邏輯規律以及教學過程本身的各種規律來進行的。本模式教學的實驗以突出審美為核心,遵循教學規律和美的規律,創造性地應用各種教學方法和美的形象最佳地完成教學任務。
五、教學課例
多彩的民歌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小白菜》《沂蒙山小調》《王大娘釘缸》等作品了解民歌概念、類別、特點等。
2.學生通過對比教學總結出民歌與創作歌曲的不同。
教學重點:
從欣賞中感受民歌的音樂特征。
教學難點
理解音樂與民族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同學們說一說你所知道的有關民歌。
二、欣賞討論
課件播放
《小白菜》 河北民歌 如哭泣般級進下行的音調。
《沂蒙山小調》 山東民歌 魚咬尾的創作手法
《王大娘釘缸》 河南民歌 唱一句走幾步,每句后面都加有襯腔
三、探究學習
將同學們搜集的山東、河南、河北民歌進行選放。提問:你眼中的民歌特點是怎樣的?學生帶問題欣賞并思考,學生自由發言討論。
老師總結整理出:
1.民歌和人民的社會生活有著最直接最緊密的聯系。
2.民歌是經過廣泛的群眾即興創編,口頭傳唱而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它是無數人的智慧結晶。
3.民歌的音樂形式具有簡明樸實、平易近人、生動靈活的特點.
四、對比學習民歌與創作歌曲的區別
1.播放原生態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長城》。
2.播放江蘇民歌《孟姜女》。
你聽出“起、承、轉、合”的音樂邏輯嗎?
3.放宋祖英演唱的創作歌曲《孟姜女》,聽民歌的旋律,試著體會原有旋律的新發展。
4.播放河南民歌《王大娘釘缸》與《好漢歌》的旋律進行對比,你從中發現了什么?
提醒學生根據提示進行民歌與創作歌曲的比較。
民歌:人民群眾創作,歌詞、旋律并非固定不變。依靠人民群眾口耳相傳.
創作歌曲:是作曲家用專業作曲技法寫成,依靠記譜法進行傳.
五、拓展學習
1.請舉1~2個例子說說還有哪些音樂作品是由民歌為素材創作的?
2.CCTV電視歌手大賽為何開設“原生態”的唱法組。
3.對于中國傳統民歌,你能做點什么。
作者單位:湖南華容一中藝術教研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