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利曼·木沙尤甫 劉 潔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雙語人才變得炙手可熱,因而,雙語教學的前景也更為樂觀。然而,在漢語教學中,我們不應忽視漢語口語語法體系對口語教學的指導作用。其次,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我們應培養學生的交際意識。最后,作為課程靈魂的教師,應把握好側重點,調動學生積極性,更好地啟發學生。
關鍵詞:漢語教學 語法體系 交際觀念
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除了少數幾個民族通用漢語外,其他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漢語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通用語,是中國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其國際和國內的地位決定了它也是各少數民族之間最通用的語言。對少數民族漢語教學就是專門承擔這一任務的學科【1】。針對這一情況,提高少數民族學生的聽與說就尤為重要。首先,教學方面,應具備較為完善的漢語口語語法體系。其次,培養學生積極交流的意識。最后,教師應創造寬松的教學環境,給學生一定的空間去學習。
一、增強學生的交流意識
語言的主要功能,體現在社會交流、交際方面。口語運用在社會生活中,可以調節人際關系,也可以協調人們的社會活動。“說”是人的一種本能,語言的使用是人們最基本、最廣泛的一種活動。因此,我們應讓學生更新觀念,敢于說話,進而做到善于說話,以適應不斷發展的社會對我們在說話方面提出的種種要求。
就目前的情況看,少數民族同學進校后會接觸到更多的同學,對彼此的新鮮和對校園生活的好奇,以及對新生活的憧憬,使他們產生強烈想交流的愿望,可是由于漢語水平有限,詞匯量不多,常常句不成章,所以羞于表達。雖然在校進行漢語的學習,但是在學習目的語的環境中,卻很少有機會進入真正的目的語交際活動,學生的語言能力還是停留在淺層次的問答式水平上,是的“學”與“用”脫節,如同我們英語教學中導致的“啞巴式英語”一樣,使二者走向統一真是我們教師的目標。
為了激發學生的交際意識,我們首先有目的地培養學生的口頭交際意識。交際意識是學生的主觀因素,是內因,所以要從根本上刺激他的這一需求,學生有了這種需求,才會產生自覺地、主動地交際行為,也就是使學生在目的語的環境中總想著去“說”,不斷去“用”的意識。有了交際意識才能使學習者總處在“用”語言的狀態中,而不是學語言的狀態中。相反,沒有交際意識,就不可能主動深入目的語的環境。經常進行解碼、編碼和輸出,也就無法從“有限的語言規則系統生成無限的正確的語句”(張黎《生成原則及其貫徹》1991年),把所學的語言知識轉換生成語言交際能力。說到底,培養口頭交際意識就是以培養語言交際能力為最終目的的。其次,要創設一個交際的環境,有了環境,有了交流的人群,有了共同的話題,有了思想火花的觸碰,才會刺激學習者不斷的更新所學的知識,才會激發學習者不斷地學習興趣,學以致用,在使用中體會學習的快樂,在交流中體會語言的巨大魅力,才會使學習者真正的愛上語言。“存在決定意識,意識又反作用于存在”《現代漢語詞典》交際意識產生于語言交際實踐,反過來又促進和指導語言實踐。因此,學習者的口頭交際意識一定要到語言實踐中去培養【3】。
二、口語表達訓練
1.課堂教學
口頭表達訓練即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口頭表達訓練的內容和方法也有自己的特點和特殊規律,所以,要想達到預期效果,就必須開設專門的課型,組成相對應的教學系統。口頭表達不但要涉及詞匯和語法,而且要涉及語音,課堂上要糾正錯誤和幫助學生進行反復練習。
要真正掌握口頭表達技能,不但要在課堂上學習,而且要在課外進行語言實踐。配合課堂教學組織的語言實踐活動使課堂教學的延伸,使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2.口語表達訓練的方法
口頭表達訓練的方法,就是怎樣訓練學生的語音能力、用詞造句的能力、成段表達能力和語用能力。語用能力主要表現為言語交際技能。
3.語音能力的訓練方法
語音是語言的教育外殼,只有通過語音,才能把意思表達出來。因此,這一過程十分重要。語音教學方面有三種方法可供選擇:①以因素教學為綱。就是按順序一組一組地教因素的發音,教音節和詞的發音和聲調。②以話語教學為綱。就是首先選擇最常用的話語,在教這些話語時,把音素和聲調分解出來進行教學。重點是綜合訓練,即說話訓練。③音素教學和話語教學相結合。就是根據話語教學的要求選擇言語材料,但是在選擇言語材料時,充分考慮語音教學中的需要,對話語內容進行精心選擇。
4.用詞造句能力的訓練方法
此方法有從單項訓練到綜合訓練和從綜合訓練到單項訓練兩種方法。前者就是先教單詞,然后由此擴展到詞組,再由詞、詞組擴展到句子;后者就是先交詞組和句子,然后再把重點詞和詞組抽出來進行專門的練習。
5.成段表達能力的訓練方法
成段表達能力的訓練方法就是連續說一段話和一篇話的能力,所以成段表達能力就包括把句子組織成語段、把語段組織成語篇的能力。教學內容不但包括言語技能,而且也包括語音、詞匯和語法等言語要素,還包括邏輯思維方式,特別是目的語思維方式的訓練。
我國歷來高度重視少數民族漢語教學,通過法規、政策加以確定并通過教育教學加以實施。學習和掌握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有利于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的改革和現代化建設,有利于增強各族青少年的祖國意識和民族認同感,維護國際統一和民族團結。
參考文獻:
1.華錦木.對少數民族漢語教學論[M].新疆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
2.鐘文佳.漢語口語學[M].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2)
3.江承鳳.淺談少數民族學生的口語教學[J].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6(3).
作者單位:1.新疆師范大學漢語教育學院 2.新疆,烏魯木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