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nimi
“我,可以冷靜一夏”——華碩K40IN筆記本電腦測試報告
探究時尚之秘
作為全新系列,K40IN給我們的感覺并不陌生,它的造型看起來似曾相識,與此前華碩推出的N系列較為相似。K40IN的轉軸設計比較特別,初看似乎是合頁式轉軸,因為鉸鏈突起于鍵盤平面,但是開合之間又發現屏幕底部的L型設計使得打開角度無法達到180度,有幾分下沉式轉軸的特征。這種混合式轉軸實際上頗為實用,鉸鏈上置能夠避免機身后部空間被擠占,L型設計又可以增大屏幕與使用者之間的距離以提高舒適度,但是下部的L型設計可能會略微影響美觀。
在頂蓋與腕托部分,K40IN同樣采用了非常具有華碩特色的“晶鉆漾彩”技術,相較于“膜內漾印”,同類型的“晶鉆漾彩”光澤度更高,耐磨性也較好。被“晶鉆漾彩”特有的光澤所覆蓋的頂蓋下是規則排列的暗紋,它們與光亮表面的相互呼應恰到好處地表達了一種低調的時尚感。打開頂蓋之后,發現腕托與鍵盤邊框采用了一體式設計,表面采用了與頂蓋一致的“晶鉆漾彩”設計。這不僅保持了整體感,并與頂蓋相呼應,還有效地提升了檔次。值得一提的是,在外觀設計上,K40IN兼顧了諸多細節,鍵盤上部采用了黑色拉絲處理,與鏡面處理的鍵盤邊框相得益彰;觸摸板與腕托渾然一體;鉸鏈與屏幕邊框采用了同樣的鏡面處理……這些細節的處理體現了K40IN精細的做工,同時還讓K40IN顯得較有檔次。
探究舒暢之秘
除卻時尚的外觀之外,從K40IN身上我們還能發掘到哪些K系列的秘密呢?從整個測試到試用體驗,K40lN都讓我們頗有幾分舒暢之感——舒適,暢快。
暢快來源于合理的硬件配置,K40IN是一款集成顯卡機型,它采用了NVIDIA MCP75L芯片組,集成了NVIDIAGeForce G102M顯卡,但它并非是傳統意義上的集顯機型,因為NVIDIAGeForce G102M還具備獨立的512MB顯存。在PCMark Vantage測試中,憑借性能不錯的中端主力Core 2 Duo T6400處理器以及GeForce G102M顯卡,K40IN取得了3000分以上的較好成績。令人意外的是,在3DMark06測試中,作為一款集顯機型,K40IN也取得了1500分以上的成績,直逼人門級獨顯機型。可以說,從測試成績的反饋來看,K40lN具備了較好的游戲性能,在隨后的游戲測試中我們也驗證了這一點。雖然《孤島驚魂2》在中等畫質下幀數只能徘徊在13fps左右,i但是在《古墓麗影:地下世界》中等畫質下,幀數提高到了18fps;而在《極品飛車:無間風云》測試中,K40IN不僅在中等畫質下幀數接近30fps,流暢度令人滿意,即便是在高畫質下,幀數也在15fps以上。對于一款“半集顯”機型來說,這樣的游戲性能也是意料之外的驚喜了。下面我們來看看舒適方面。
舒適來源于合理的接口布局與良好的使用舒適度。前面我們說到K40IN采用了混合式的轉軸設計,這使得機身后部空間得以釋放,并安置了散熱出風口,機身內大部分熱量通過這里排出。這種出風口后置的設計可以減少散熱風道以及出風口熱流對操作區域的影響,以提升舒適度。除了出風口之外,防盜鎖孔也安放到了后部空間,如果能夠將用于外接鼠標的USB接口也放置一個到后部將更為理想,不過K40IN的四個USB接口雖然置于機身兩側,但尚有一定間距,能夠較好避免設備沖突的情況。
舒適度方面,K40IN具備優秀的散熱性能,我們后面會詳述,此外,它還具有不錯的操作手感,K40IN采用了指腹彎曲鍵盤,鍵帽由四角逐漸向中心下凹,手指放置其上時,鍵帽的弧度恰好能包裹住指腹,帶來較為緊貼的觸感,提高操作體驗。另外,雖然為了照顧視覺上的整體感,K40IN采用了與腕托相同的鏡面處理的觸摸板,但觸摸板上卻布滿了圓形小凹點,能夠有效避免手指有汗時的移動困難。
探究影音之秘
在性能方面,K40IN取得了較好的平衡,既具備一定的游戲性能,也具有良好的功耗與成本控制。而在輸出系統上,K40IN的表現更加令人滿意,它采用了LED背光的14英寸屏幕,分辨率達到了1366×768,比同價位產品通常采用的1280×800分辨率精細了不少,另外,借助華碩Splendid靚彩技術,我們還能夠得到更為養眼的色彩表現,而從專業儀器測試結果來看,其色域范圍也較為適合影音娛樂。K40lN在“影”方面的表現值得肯定,而在“音”方面,作為一款6000元級的機型,K40IN的表現可圈可點。K40IN搭載了奧特藍星品牌音箱,并支持SRS Premium Sound技術。啟動SRS Premium Sound控制面板,可以通過音源類型與輸出方式調節來兼顧了多種應用——在音源類型上,有音樂、電影,游戲可供我們選擇,而每個音源類型之下還有不同的音效選項:音樂類型下我們可以選擇搖滾,說唱,鄉村,爵士等多種模式,試聽中實時切換,能夠感受到明顯的音染變化;而在電影類型下則有動作片與戲劇兩種模式,動作片模式聲音更為清晰,有利于定位,戲劇模式聲音的包圍感更強,有幾分親臨現場的感覺;游戲類型的射擊與戰略兩種模式的效果與電影類似。
探究散熱之秘
壓軸通常都是好戲,所以在測試并體驗了K40IN的諸多方面之后,我們將目光投向了K40IN最大的亮點——散熱能力,并針對這一點做了詳盡的散熱測試。所有的散熱測試都是在室溫27攝氏度-28攝氏度的室內環境中進行,為了使得測試結果具有可比性與可再現性。我們在利用紅外線測溫槍測量溫度的時候選取了“A”鍵中心點代表鍵盤左邊區域,“H”鍵中心點代表鍵盤中心區域,“I”鍵中心點代表鍵盤右邊區域;另外,觸摸板左邊區域中心點、觸摸板觸摸區域中心點,觸摸板右邊區域中心點分別代表了腕托左中右三區域溫度。
第一次測量,我們開啟K40IN并進入無任何第三方軟件的WindowsVista UItimate英文版系統中,然后保持桌面40分鐘。此次測量發現了K40INC面(鍵盤面)溫度分布的規律,高溫集中在鍵盤右側,為32攝氏度以上;低溫分布在腕托右側,為28攝氏度左右:其余區域則相差無幾,保持在30攝氏度上下。
第二次測量沿用了較為傳統的溫度測量方法——運行Burnln Test軟件40分鐘。經測量,高溫區域的溫度達到了35攝氏度:低溫區域29攝氏度,與第—次測量一致;鍵盤中部溫度有所升高,達到了33攝氏度,這應該是受到鍵盤右側高溫區域的影響,其余區域與第一次測量大致相當,仍舊保持在30攝氏度左右。此時主觀體驗并沒有感到C面有明顯的溫度變化,鍵盤右側局部觸手感覺微熱,對整體舒適度影響較小。
第三次測量運行ORTHOs軟件40分鐘。此時溫度變化與第二次測量相仿,這里不再贅述。
第四次測量運行OCCT軟件40分鐘,此時C面溫度變化與第三次測量較為接近,但是底部溫度峰值已經達到742攝氏度,與之前三次測量的39攝氏度相比,有了3攝氏度的提升,對膝上操作的舒適度影響較大。
四次測量,根據所采用的軟件,系統負荷呈遞增趨勢,但是c面溫度變化并不大,這說明K40lN的溫度控制非常穩定。而在高負荷下,C面峰值也不過36攝氏度,這令人滿意。而更為難能可貴的是,高負荷下,腕托溫度僅僅30攝氏度左右,與室溫只相差2攝氏度,這是非常難得的,值得稱贊。
為什么K40IN的散熱能力如此優秀?我們拆解了K40IN并對其進行了分析。其一就是針對發熱大戶硬盤所設計的“空氣隔熱墊”——卸下底部蓋板之后,K40IN機身內部空間整個裸露在我們面前。一般來說,腕托發熱的“元兇”就是置于其下的硬盤。而K40IN的硬盤也位于腕托左側下方。拆下硬盤之后,我們并沒有直接觀察到腕托,而是層錫箔。小心揭起錫箔之后,發現了約1cm厚的密閉空間,而在密閉空間與腕托之間,又是層錫箔。腕托低溫的秘訣就在這里——硬盤與腕托之間通過上下兩層錫箔密閉了一個空間,密閉空間內是接近1cm厚度的“空氣隔熱墊”,有效地隔絕了熱量向腕托的傳遞。其二是風道設計,近來盛行的輕薄風使得筆記本電腦越做越薄,部分筆記本電腦對造型妥協,造成狹小的內部空間無法形成有效地循環,熱量就只能通過機身外殼來散發。K40IN則偏向于散熱能力,保持一個較為傳統的機身厚度的同時,底部蓋板還在散熱系統風扇位置進行了突起設計,這有利于散熱風扇將進風口空氣導向出風口,形成有效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