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一大堆花花綠綠的雜志中很驚喜地發現了《地圖》,如獲至寶。
在文史圈打轉兒的我對地圖、地理有極大的熱情,一向樂于收藏地圖及相關書刊。第5期首先吸引我的是封面的“方言魔方”以及方言這個大專題,非常有趣,非常精彩。《跟著丁丁走南美》喚起了我們八十年代人對“丁丁”的美好回憶,《成化皇帝回憶錄》不同的寫史方式讓人耳目一新。圖片方面,大到“西西里島”、“呼和浩特的道路”,小到“慶祝登月的玉米田”、“九曲花街”等都很符合~份雜志對“地圖”的詮釋。
人文地理類的雜志不少,但叫“地圖”的只有一個。冒昧建議貴刊在選擇圖片方面,發揮“地圖”的特長,除了常規的美麗圖片外。加大地圖的比重,并提高地圖(尤其是珍貴地圖圖片)的尺寸和清晰度,必要時可以舍棄其他常規圖片和大段文字。這樣《地圖》更能成為地圖愛好者的收藏品,成為無法取代的特色雜志。
作為一個熱愛地圖、熱愛地理的普通讀者,衷心祝《地圖》雜志越辦越好!
康妮/北京
時光飛轉,還沒從北京奧運的鼎盛中回神,2009年的日歷竟然也快要翻過了。今年《地圖》雜志加大了全國發行的力度和幅度,不少新讀者借此與我們相識。這一年里,第一期贈送的《1950年北京地圖》、第二期的《歷代政區地圖》、第三期的《北京近現代建筑地圖》、第四期的《黃河圖》、第五期的《中國漢語方言地圖》,都是編輯辛苦搜尋、編繪的地圖佳品。謝謝康妮的鼓勵,來年,我們一定會以更精益的內容和品質回饋大家對我們一直以來的支持。
編輯部
一直知道我國的方言很多很多,但到底有多少種,又是怎么變化、怎么分布的,還真是沒幾個人能說清?!稘h語方言地理》于我而言,不僅有茅塞頓開之感,個中若干小貼士更是讓我樂不可支——貴刊還真是寓教于樂呢!
其實,方言中有許多表達真是勝過普通話的。比如福州話中形容女子嫵媚弄姿為“鱟”,就大有學問。明人筆記載,鱟屬水族,雌體大雄體小,雌常負雄,因此雌雄不分離,以是人稱之為“鱟媚”??梢姼V莘窖孕稳菖印芭藶轺c”是多么形象傳神。
李白《菩薩蠻》有“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之句,許多人覺得“傷心碧”這句難以理解,碧綠色有什么可讓人傷心的呢?有詩家就認為,李白是四川人,“傷心”在四川方言中即“很”、“非?!敝?,像四川人說“這個好吃得傷心”,就是說太好吃了,如此一來,這句“寒山一帶傷心碧”就不那么晦澀難懂了。雖然學界對此說法不一,但按照百花齊放的原則,也算是獨辟蹊徑了。
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真高興結交了《地圖》這樣的良師益友。
戴志祥/南京
古人說開卷有益,讀戴志祥讀者的信也恰有此感。確實如此,各地方言經受當地文化千百年的浸漬,不僅包含著豐富的人文地理信息,還精到犀利、妙語連珠,像北京人管出丑叫“露怯”,生氣叫“搓火”,有話不直說叫“兜圈子”;某位兄臺在主人家做客,主人都困乏到呵欠連連,客人還談興釅釅,女主人暗自嘀咕:“這位屁股還真沉?!边@些方言特有的表達是不是都惟妙惟肖,惹人噴飯?
編輯部
《地圖》編輯部也有丁丁迷嗎?《跟著丁丁走南美》讓人覺得好親切!就像在街頭,偶爾看到有人穿著丁丁的T恤,那種會心一笑的感覺!
丁丁的足跡,遍及世界各個角落,他與所到之處存在的一切不合理現象作斗爭,他講友誼,重許諾,扶弱斗強,智勇雙全。我最喜歡的故事是《藍蓮花》,在1931年的上海,丁丁為中國車夫教訓十里洋場的洋人,從漲水的河里救出淹得半死的張仲仁后來與他成為一生好友——在戰爭與陰謀的背景下,丁丁的東方歷險充滿了深刻和凝重。你們有興趣的話,可以繼續把丁丁的故事做下去,我一定捧場哦!
對了,編輯部的丁丁迷一定也很期待2011年吧,因為斯皮爾伯格與彼得杰克遜兩大導演合作攝制的3D電影《丁丁歷險記:獨角獸的秘密》(The Adventuresof Tintin:TheSecret of theUnicorn)到時候就會上映了!
叮叮當/廣州
很開心《丁丁走南美》能獲得叮叮當的認可和喜歡。雖然我們編輯部沒有鐵桿的丁丁迷,但是這里,可以報一下作者的八卦:寫丁丁的這位作者也是在周遭親友的影響下,一點點走上丁丁迷的道路呢。首先。她的導師就是丁丁迷,走到哪都收集丁丁的周邊產品,T恤、鉛筆、橡皮、火柴、郵票,布偶……應有盡有。其次,她的一位朋友也是丁丁迷,捧著全套的丁丁彩本漫畫到中國來。翻著《藍蓮花》在上海街頭找相似的建筑。也許,我們的很多習慣都是這樣養成的,因為愛人,所以愛他所愛。
編輯部
“互動”來信征集啟事
歡迎您對《地圖》雜志的內容作出獨到的評論,對身邊的相關事件發表自己的看法,對刊物的發展提出言之有物的意見與建議,對地理、旅游、生活等各類話題進行廣泛積極的探尋,“互動”欄目將敞開大門,為您與編者、讀者搭建溝通交流的平臺。您可通過以下方式參與:
1發送電子郵件至dituzazhi@yahoo.com.cn,并留下您的通信地址,以便我們與您取得聯系。
2寫信并以傳統的方式郵寄至: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路50號《地圖》編輯部(100045)。
雜志有權刪改、編輯來稿來信,一經采用,作者將至少獲得稿費100元,此外還有更多驚喜。
編輯部
上期幸運讀者名單
童瑞昇(浙江)
商瑩瑩{山東)
田家飛(江蘇)
熊偉(湖北)
黃學紅(上海)
柳偉明(北京)
陳時印(江西)
黎偉(北京)
王佳(北京)
任自明(重慶)
以上幸運讀者將獲得定價36元的《地圖》增刊《北京人文地理》一本。
《北京人文地理》是本刊與北京市規劃委員會、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合作,共同推出的一部作品,以豐富且權威的規劃資料為后盾,以通俗的語言、豐富的圖片、精確的地圖直觀地反映北京歷史的沿革、文化的演進、城市的發展。
本期增刊以京西古道為主題,全面發掘介紹門頭溝區的歷史、地理、文化、風俗等。作者均為規劃、文物、民俗、建筑等領域的專家和學者,保證科學性和權威性的同時,深入淺出。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根據來自第一線的第一手測量數據,制作了大量高清晰的地形鳥瞰圖。無論是古道尋蹤還是秘境探奇。背包族、旅友都可以循著我們提供的信息欣然前往、樂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