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友
在當今的信息社會中,盡管信息傳播的渠道廣泛,人與人交流的方式、方法增多,但在現實生活中,口語交流仍占主導地位,在人際交往中是不可替代的。正如《語言課程標準》指出的:“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必備的能力,應在具體的口語交際情境中培養傾聽表述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和諧的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
《語言教學大綱》強調:“要利用語言教學的各個環節,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在課內外創設多種多樣的情景,讓每個學生無拘無束地進行口語交流;要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極主動地鍛煉口語交際能力。”然而,在口語交際教學的實踐中這一要求的實施和落實并不盡人意,口語教學還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或流于形式,或蜻蜓點水。教師主宰課堂,不給學生說的機會。試想,學生沒有交流的實踐和體驗又何談增強學生的聽說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呢?那么,在教學中應該如何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呢?
一、從基礎做起,促進口語能力的生成
初中學生由于受生理和心理發展因素的影響,性別感和自尊心不斷加強,好面子,羞于表達。所以在口語交際方面,學生中較普遍地存在著一種不想說、不肯說、或不敢說話的心理定勢。受此影響,說起話來常常伴隨著:“嗯……唉……完了……”等贅語,語流中斷的現象也屢見不鮮。另外,受成長環境的影響,語言貧乏,無話可說的情況也較為嚴重。
“思之能言,言之有物”這是對說話最基本的要求。因此,要積極促進學生口語能力的生成,教師就要努力為學生搭建口語交際的平臺,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課堂教學,給學生創造密切配合的口語交際環境和氛圍,使說話訓練在輕松、和諧、愉悅的氣氛中進行,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說話的興趣,調動學生說話的欲望。例如,在教學中讓學生就教材回答問題,引申進行討論,或讓學生自選內容,自選方式進行漫談。形式多樣,輕松愉快的說話環境,無疑會使學生想說、敢說、樂說;另一方面,要拓展說話的內涵,加強學生語言的積累。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加強學生的語言積累在口語交際中至關重要。所以,在引導、訓練學生口語生成的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不斷地增大閱讀量。組織和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養成讀書的好習慣。學生只有不斷地豐富讀書的閱歷,在口語交際中才會言之有物、言之成理、言之有術。指導學生大量閱讀的同時,還可以引導學生摘抄或評價優美的詞句和語段,學做旁白,或質疑,或贊許,或議論,進而提高他們的思維認知能力,提升語感和駕馭語言的能力。
二、強化學生的朗讀訓練,感悟口語的準確性和情感魅力
口語的準確性和情感魅力在口語交際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如果不能表達口語的準確性,就會傳遞有誤信息。例如:在學校舉辦的學雷鋒故事會上,一位同學把“雷鋒同志,春節還出差嗎?”這句話的重音放在“出差”上了,一位調皮的同學緊隨一句:“出差給我捎點東西來。”鬧得哄堂大笑。其實,為了突出雷鋒春節不休息做好事的精神,重音應落在“春節”上。可見口語準確性之重要。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書對理解句子的含義有著重要的作用。所以,強化學生的朗讀訓練,是培養學生口語能力不可缺少的環節。
閱讀教學是培養學生口語交際的有利契機,在教學中,老師要有意識地加強學生的朗讀、誦讀和背誦訓練。首先,讓學生進行反復朗讀課文,使其感知、感悟語言文字的運用和情感,在朗讀中學會欣賞,學會表達,掌握更多的說話方式和技巧;其次,指導學生誦讀,在誦讀中讓學生掌握藝術化的口語表達方式,正確運用停頓、重音、語調、語氣和語速,并輔以手勢、眼神、體態動作和面部表情,使其誦讀能激起聽眾的共鳴,或心情愉悅豁然開朗;或頓開思路感慨萬千;或潸然淚下激動不已;其三,對好的章節、片段或詩篇要求學生背誦,這樣不僅可以強化記憶,積累語言素材,還可以使學生的口語優美、準確、言簡意賅。
三、創設口語交際情境,貼近生活情境進行鍛煉
1.貼近生活,培養學生口語交際中的應對能力
生活為口語訓練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是口語交際的源頭活水。因此,口語教學活動應該選擇貼近生活的話題,將學生的口語交際活動置于貼近生活的具體交際情境中。例如,在教學中選擇:將一天的學習生活情況與家長溝通;向他人求助;兩個同學在樓道里發生碰撞;父母間爭吵;到醫院看望生病的老師;招待家里來的客人等主題,設置場景,讓學生表演,這樣既能加深學生對口語交流重要性的理解,激發學生口語練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又可既鍛煉學生在特定情境中的應對能力,還可增強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組織活動,抓住時機再現生活情景
活動是學生體驗生活,增加生活閱歷,進行口語訓練的有利形式。例如,在學校有計劃地組織學生才藝表演、春游、清明掃墓、慰問孤寡老人、植樹等活動后,學生往往會余興未盡,沉浸于歡樂之中,大有一吐為快的欲望,這時,教師因勢利導,及時組織學生把最感興趣、最有感悟、最難忘的情景講出來,互相交流。學生會情緒高昂,暢所欲言。長此下去,不僅學生的口語能力會得到不斷提升。而且在交流中,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描述手法,會促進學生取長補短,相得益彰,增強學生對生活的觀察和感悟能力。
3.搜集、交流口語資料,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培養學生搜集、處理、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是語文教學的職責,口語學習就要圍繞這些要求來進行。生活是口語交際的源泉,從生活中搜集口語資料,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對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大有裨益。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搜集和反饋生活中富有情趣的口語信息,特別是大眾化的口語,往往更生動、形象,更具有生命力。例如,學生搜集到這樣一條信息:一對夫婦吵架,互不相讓。一個鄰居過來勸說:“唉,算了,過日子嘛,哪有鐵勺不碰鍋沿的。”另一個鄰居緊跟了一句:“是啊,鐵勺碰了鍋沿也碰不壞,可別吵了。”兩鄰居的話把夫妻倆逗笑了。
總之,學生口語能力的培養還在探索中,但有理由相信,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學生口語能力的培養一定會碩果累累!
作者單位:河北省盧龍縣盧龍鎮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