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群英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段落”?!墩Z文課程標準》明確告訴我們,語文教學必須引導學生積累語言。
一、積累語言的意義
積累語言是獲取新知識的前提。理解需要知識儲備,沒有豐厚的儲備,任何認知或理解都難以產生。人們認識外部世界,往往要依賴在學習和實踐活動中積累起來并貯存在大腦中的知識單元。知識單元有了大量的積累,新信息進入大腦后才會自動去結合、接通、激活這些已存在的知識單元中的信息,才能依據這些知識單元去對照、分析、比較、鑒別那些紛繁的客觀事物的屬性。
積累語言是提高語文素養的需要。人腦具有巨大的記憶儲量。根據研究,人大腦中的神經元總數至少在1萬億至1.4萬億個之間,它可以容下四個美國國會圖書館的信息量。人腦的記憶儲量比現有計算機要高10萬至1億倍。我們應充分利用大腦的儲存功能,積累語言。積累是和“領悟”、“掌握”緊密相聯的,只有外在的知識經驗被真正領悟和掌握,變成自己的知識經驗,才能積累下來;也只有累起來的知識經驗,才能算被真正地掌握并可隨時提取和運用。積累是學習主體對外來知識信息進行內化的產物,也是對自己的認知結構進行重新建構的結果。所以積累能幫助學生重新構建自我,充實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語文素養。
二、“積累語言”的范圍
積累語言知識。內容包括字、詞、句、段、篇,精彩的詞語及片斷,如能領會并熟讀成誦,將文本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一旦使用,自然會左右逢源,得心應手。
積累語言形式。教材或課余讀物中出現的各類語言形式和表達方法,如果學生有所感悟,并在大腦中不斷地積累,形成相應的諸如句式乃至謀篇布局的寫作“范例”,一旦下筆成文,這些“范例”就能自動“檢索”,自然地泉涌于筆下。
積累語言經驗。語言經驗主要指在聽說讀寫實踐中得來的理解和使用語言文字的經驗。例如,聽人說話抓住要點的經驗,說話時突出重點的經驗,閱讀時理解文章思路的經驗,領會文章中心的經驗,發現文章表達方法的經驗,作文時寫得具體的經驗等等。這些經驗隨著量的增加,經歷一個從個別到一般,從零散到全面的過程,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就會產生質的飛躍。
三、積累語言的策略
1.加強朗讀
朗讀有助于加深對語言的理解。語言的學習與掌握,都是從理解開始的,只有深刻理解了,才能在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朗讀可以加深印象。朗讀形成的信號刺激強度,遠遠超過默讀和討論,可以更加有效地“內化”書面語言。朗讀可以讓學生受到美的感染。學生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會受到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的熏陶,陶冶高尚的思想情操。
教學中教師對朗讀流程的各個階段要有明確的指向:初讀要求讀準讀通順;細讀要求理解內容;精讀則要抓住重點句段,細加品味,感悟入情;熟讀則要積累語言,以至背誦。
2.強調背誦
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大多文質兼美,朗朗上口,通過背誦,積累大量的佳詞妙句,精美篇章,不斷充實語言庫存,并從背誦中體味作者遣詞造句、謀篇布局的匠心所在,悟得表達方法的真諦,語文能力必然會逐步提高。
在指導學生背誦的過程中要注意幾點:一是背誦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不能死記硬背。背誦應在講讀課文后,即學生對所背的內容理解了、弄懂了之后進行。二是教給背誦方法,幫助學生找好背的“支撐點”或“切入點”,對所背內容的順序、層次、有新領會。三是重視熟讀在背誦中的作用。背誦一般都應經歷“朗讀——熟讀——背誦”的過程,背誦是熟讀的結果,也是誦讀遍數的積累。在反復誦讀的過程中,通過反復品味,實現語言的積累。
3.廣泛瀏覽
多讀多寫,是獲得語文能力的重要途徑。引導學生廣泛閱讀,也是在積累語言,充實語言倉庫。學生從小學到初中階段有三四百萬字的閱讀量,腦子里裝著數百篇文章,一二百首古詩,語言積累會更加豐富,語文能力定會增強。因此,語文教師要指導學生掌握瀏覽的讀書方法,讓學生學會根據不同目的,大量閱讀有關書籍、報刊、電子讀物,以便快速獲取有用的信息。要指導學生寫讀書筆記,既積累語言,又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4.重視復述
復述有利于培養學生系統連貫地表述的能力。復述時要對復述材料進行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抓住重點,因而,復述不但能幫助學生累語言,通過內化,規范口頭語言,而且能提高了學生理解、記憶、概括等多種能力。復述根據要求和難易的不同,可分為簡要復述、詳細復述和創造性復述。要注重創造性復述,引導學生大膽想象,善于取舍,敢于求新求異。這樣就使復述為學生提供了充分內化語言的機會,使學生能充分調動頭腦中已有的語言材料,有效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5.注意歸類
從信息學的觀點看,由“攝入信息”到“儲存信息”之間還有一個“整理信息”的環節,若忽略了這一環節,就很難使積累的語言進入語言積累鏈,也就談不上真正意義上的積累。歸類就是使積累的語言材料進入語言積累鏈的重要方法。以讀懂句子為例,語文課文中較難理解的句子大致有這幾種:表達中心思想的句子,含義較為深刻的句子,結構較為復雜的句子,內容距離學生生活較遠的句子等等。
6.鼓勵運用
語言只有在運用中才能真正得到內化,真正進入自己的語言庫,牢牢嵌入相應的語言鏈,在需要時招之即來,來者可用。在運用語言文字的過程中,不但能加強理解,強化記憶,而且能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實現從“理解”水平到“運用”水平的飛躍,使積累語言實現提高語文素養的目的。我們應創造運用機會,讓學生在課堂內外有足夠的時間聽、說、讀、寫。要通過各種手段,創設情境,激發學生運用語言的興趣,為其運用語言鋪路架橋,克服障礙。
作者單位: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洪峰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