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林
有人曾把自信視為鑰匙,把成功視為門,沒有相配的鑰匙,你始終不能順利地打開成功這扇門。現代中學生隨著學習壓力的增加,變得自卑,如何讓他們重新自信起來,我們義不容辭地承擔著重任。實踐證明,真誠的鼓勵,可以讓自卑的學生重新自信起來。
鼓勵是指鼓動、激勵、勉人向上。鼓勵能使學生樹立起信心,使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更容易發掘學生的潛力;鼓勵是師生交流的武器,使師生之間的溝通變得順利和諧。
上學期我們班轉入一位臺灣小同胞。記得那是開學的第一個晚自習前,一個小女孩怯生生地來到辦公室,走到我面前說:“老師,我是新來的。”我說:“歡迎你!你叫什么名字呀?”她回答說:“我叫邱筠驊,從臺灣來的。”我說:“哦!來我們這邊不太適應吧?”她沒回答,但眼睛里充滿了憂傷。我趕緊分散她的注意力:“你去準備一下吧,待會兒到班上去自我介紹一下,讓全班同學認識你,喜歡你,你肯定會喜歡我們這個班集體的。”她點了點頭出去了。由于生活環境和學習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她的不自信表露無遺,也讓我意識到首先得幫她樹立信心。
一周后,我們班進行了一次語文和科學測試,成績出來后,她偷偷地哭了,因為她的科學考了倒數第一,而作文因只寫了200多字,語文也沒有及格。經過了解,我發現,臺灣和武漢兩地在學習內容和考試方式上的差異造成了她的成績不理想,嚴重打擊了她學習的自信心。她顯得退縮了,在周記中寫道:“離開臺灣一段時間了,現在好想回去看看,甚至想回到以前的生活,但這是不可能的。老師,我到底該怎么辦?臺灣的學習其實很簡單,語文作文只要求寫200字,而武漢這邊卻要求寫600字,臺灣的考試大多是選擇題,這邊的考試題型太多,數學還有演算題,真的讓我難以適從。”我在她的周記中鼓勵著回復道:“環境需要我們去主動適應,只要你真心付出和全心去適應,相信你有能力去適應我們這兒的學習,你是一個樂觀、積極、開朗向上的女孩。你有困難,我們全班師生都會幫助你,但請你記住要開口講喲!相信有一天,你會發現這里的一切都很美好!”
從那以后,我發現她對身邊事物的興趣濃厚了許多,有時她會到辦公室和我交談,談學習、生活、興趣、愛好等。集體活動我總是鼓勵她參加,讓她表現自己,讓同學們欣賞她,接納她。漸漸地,她融入到我們這個集體中來了,學習和生活也表現得越來越自信了。
國慶節后,又收到她的心情周記,她寫道:“這周比較特殊,因為剛好碰到國慶節,我又參加了我們班上的一個特別有意義的活動,感覺到這次國慶節特別有意義,當然這需要有老師用心策劃、同學們熱心參與,或許這就是臺灣缺少的吧!,我已經喜歡上這個班級了,也越來越喜歡這里的學習氛圍了!但是,我也有點害怕,因為學校就要開秋季運動會了,老師讓我報了跳高,可我從未參加過這個項目,尤其是對‘高這個字特別敏感,不過,我會用心去跳的,只是希望老師能教教我該怎么跳。”我仍然選擇了鼓勵性的語言回復道:“用心生活,用心學習,一切都會順理成章,很開心看到你這么快就融入到我們這個集體中,期待你有更大的進步!至于跳高嘛,本周二教你,盡力而為就行,重在參與!”結果她認真訓練后,在運動會上取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績。我又鼓勵她:“相信自己就一定會超越自己,勝利只屬于勇敢的人!”她說:“戰勝自己真的好開心!”她的表現讓我看到了她的自信,我相信,只要真誠地鼓勵她,她一定會迅速成長起來。
事實證明,她的變化確實很大。記得期中考試前的一次班會,我談到有些學生的學習態度問題,說了點氣話,那天一下課,她來到我的辦公室,十分認真地對我說:“我們初二(1)班如果少了您,少了任何一個人,那還算整體嗎?我希望您讓我去帶領大家一起努力,我們會朝著目標前進,會更加刻苦、努力的!”她的自信和開朗讓我肅然起敬。漸漸地,她進步了,成為了同學們心目中的優秀學生。
她的變化,使我更加相信,學生自信心的培養,在于教師運用多種新穎的、具有感染力的方式來培養學生,合理地調控他們的情緒,特別是老師對學生真誠的鼓勵更能激發學生的潛力。自信心的良好發展,能促使學生正確地對待學習和生活,正確對待人生中的困難和挫折,滿懷信心去挑戰成功。用真誠的鼓勵,讓每一個學生真正自信起來!
作者單位:六中分校初二年級組長物理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