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武 張桂芬 李春華 姜 波
綜觀當前學校內部管理改革的實際,存在著兩種截然的教師觀。一種是把教師看成是自己管轄者,是學校進行工作,實施內改,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的媒介,管理上追求權威化、程序化、統一化,要求教師無條件服從安排,以命令式、指令性取代教師的自主性,長此以往,使教師習慣于一種被動的,你說我做的工作態度,使校長和教師之間的距離不斷擴大。另一種是把教師看成自己的合作者,是實現校長辦學價值觀的依靠力量,校長努力創造條件讓教師在教育舞臺上公平競爭,各顯神勇,學校在教學環節上宏觀調控各種變量,達到最優化的教育效果。由此可見,確立現代教師觀顯得十分重要。來自校長對教師在學校的地位和作用的不同認識,不同的領導作風和工作方式,會導致教師管理工作中不同的工作氣氛和工作結果。
首先,應該明確教師是學校管理的主體。學校教育由教師和學生這兩個相互依存的方面構成。但在眾多的學校,師生被捆綁在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戰車上,日復一日地被分數奴役,而效果未必明顯,教師厭教,有的從事第二職業,造成此種隱性流失的原因,除了經濟待遇上的直接原因外,更重要的是教師的勞動價值的扭曲和尊嚴的失去。教師成年累月地應付著各式各樣的考試、測試,越來越細的考核指標與獎懲措施使教師陷入應付各種檢查怪圈。因此,教育管理者應該認識到教師是學校進行創造性勞動的主體,通過確定其在學校管理中的主體地位激發其主體意識,把教學活動組成幫助學生認識與發展的活動,通過教師創造性的、完美的設計,使學生既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又弘揚了個性特長,這樣教師才能在教學設計中創造人生智慧和人生價值,把教育管理者理想的辦學思想轉化為現實。
其次,教師是學生成長、社會化過程的主導者。當今時代是科技迅猛發展,競爭日趨激烈的時代。學生的成長和社會的進步更是有賴于教育,是教師育人過程中成敗的關鍵。因此,作為教育管理者,應搭好舞臺,讓教師顯示出各自的教育個性,發掘出各自的教育潛能,通過各自的知識權威和人格權威的力量引導學生個體向符合社會期待的方面轉化,讓學生從教師身上看到一個聰明、善良、學識淵博的現代人,認識到教師是學生智力生活中的一盞指路明燈。只有這樣,才能切實地積聚起教師的教育能量,在提高教師素質的同時完成素質教育。
作者單位:富裕縣紹文鄉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