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愛敏
在低年級作文訓練過程中,一些實踐證明,寫好作文并不難;另一些實踐也證明,寫好作文確實難。那么,寫好作文到底難不難呢?
一、解決認識問題
實事求是地說,寫好作文并不難,對低年級的孩子來說同樣不難。這是我們首先應該解決的一個認識問題?,F在的情況是,除少數人之外,大多數人普遍認為寫作文難。所以,當孩子還不知道什么叫作文的時候,就已經知道作文難了。到了老師鄭重其事地讓學生寫作文的時候,學生在心理上已是不戰先敗,怎么能指望會寫出好的作文呢?
我們要走出這個認識上的誤區,找一個全新的認識,那就是寫好作文其實是很容易的事。
大家可以想想看,作文和說話有什么不同呢?作文不就是把說的話用筆寫下來嗎?而這雖然有異,但異遠小于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有誰感到說話難了呢?有誰不會說自己的國語呢?沒有??蔀槭裁匆炎约旱脑拰懴聛砭推械诫y了呢?顯然,寫不好作文是沒有什么道理的。再說,一個孩子從會坐,到會爬,再到會站,直至會走,在大人眼里,每一個動作,每一個階段都是多么難啊!可孩子本人覺得難了嗎?我們每一個成年人都是從這個階段過來的,回憶一下,當初學走路時,我們有誰感到難了嗎?我們每個人不都學會了走路嗎?其根本原因就是孩子在練習學坐、學爬、學走這些動作的時候,他壓根就沒有難的概念。假如他先入為主有了這個概念,那結果恐怕就是畏而卻步很難學會走路了。寫作文也是這個道理,從一開始就不要讓孩子知道什么叫難,要讓孩子懂得寫作文就好比學走路一樣容易。
二、需要持之以恒
我們再探究一下這個問題,孩子僅僅是因為不知道難就學會走路了嗎?不是的,那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孩子在不停地走,摔倒了爬起來又走,哪怕是摔疼了,甚至是摔出了血,也沒停止走。就是這樣日復一日的走啊走,越走越穩,越走信心越足,沒有多久,就學會了走路??墒钱敽⒆訉懽魑牡臅r候,是這樣嗎?是天天都在寫嗎?如果這樣做了,肯定就能寫好。常聽一些家長和老師說,他們并不要求孩子們天天寫,一星期只寫一篇周記就行了。這不行,太少了。想想看,孩子學走路時,你只讓他七天才走一次,他要多長時間才能學會走路呢?這不是一樣的道理嗎?有句常言說得好:“一日練,一日功,一日不練十日空?!绷曃?、練琴……是這樣,寫作文也是這樣。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不行,要天天寫,長也行,短亦可,只要持之以恒,自會有成效。至于在寫作過程中出現的啰嗦重復、用詞不當、邏輯錯誤等等,都是正?,F象,會在寫作過程中逐漸得以糾正的。這一點,只要想一想孩子學走路時的情形就會明白。他哪一點沒走好,摔倒了,可為什么那一步沒走好,也許旁邊的大人不明白,但孩子本人心里是有數的?;蛟S他還會再三的出現同樣的錯誤,但終有一天他會記住那個教訓,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寫作文也是一樣,孩子只有在寫作的過程當中,才能體會到運用語言的技巧。而且寫得越多,技巧就會越熟練。如果做不到天天練筆,就很難領悟到語言的奧妙,很難找到寫作的竅門。
三、應該由仿到創
孩子學走路,經過學習后才慢慢會走,是由模仿大人開始的,學習寫作文也應是這樣的。如果學生對童話、詩歌、書信等問題沒有接觸過,怎能讓他們寫出這類體裁的文章?因此,我認為寫作文的途徑是從仿寫到創寫。朱熹說:“古人作文做詩,多是模仿前人作之。蓋學文既久,自然純熟?!狈聦懣梢苑抡照n文寫。我們所學的每篇課文都是佳作,都有自己獨特的表達方式。如學習了科普詩歌《大自然的語言》后,讓學生仿寫詩歌,他們就寫出了不少好的片段:
你看那樹枝上的樹葉,就是大自然的語言。樹葉變黃了,秋天已到人間。
枯黃的樹葉在空中飛舞,不就像一張張電報,大自然在樹葉上寫著,秋天已到人間。
也可仿照課外閱讀的文章寫。如學生在興趣課上學了童話《小雨點和白云》,明白了此篇童話就是通過對話來寫一件事:白云勸阻小雨點留在天空自由自在的生活,而小雨點卻為了解救大地上的生靈不聽勸阻、奮不顧身的投向大地。然后,讓學生仿寫童話《電冰箱和空調機》,學生寫的童話故事五花八門,沒有一個是相同的。孩子們盡情地享受著創編給他們帶來的快樂。雖然他們的文筆顯稚嫩,但想象豐富,內容具體,記敘有序,故事情節入情入理。這就是學習寫作文從仿到創的過程。
四、鼓勵產生信心
作為大人,在孩子學走路的過程中起了什么作用呢?不總是先為孩子選擇一個平坦的地方,然后先讓孩子站好,或是站在身后扶他一把,再放開讓他自己走,或是站在前面招引著他走。當他能走一兩步時,大人是何等的高興,又是鼓掌又是親吻。當他摔倒時,大人總是鼓勵他站起來再走。沒有人會去責備,這種鼓勵對孩子而言是一種起決定作用的信心支撐。如果沒有這種鼓勵,孩子學會走路的速度也會放慢??墒?當孩子開始寫作文的時候,我們是否給孩子也提供了類似的條件呢?給他選擇一個好的途徑,給以足夠的鼓勵,對他的點滴進步都給以真誠的贊許。如果做到了這一點,還用得著擔心孩子寫不好作文嗎?而恰恰是在這點上,我們大部分人都做得很不夠,顯得恨鐵不成鋼,舍不得給孩子鼓勵的話。或者說,我們的眼高得很,把孩子的進步看不到眼里,總嫌孩子的進步小,不知不覺中就挫傷了孩子寫作文的積極性。
“善表現”是小學生的天性。設置多種多樣的作文展臺,讓學生充分地展示自我,可以滿足他們的成就感,激發他們不斷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在學校里,組織學生把自己認為最好的作文在課堂上誦讀,然后張貼在黑板報上展示,讓同學們進行評比,優秀的習作推薦給校廣播站或???在家庭中,可讓學生將優秀作品讀給父母聽,獲得家長的贊許;在社會上,可讓學生多參加社會活動,積極寫作,踴躍投稿,學生的作文能在報紙、雜志上發表,這是對他們最大的獎勵。當學生們看到自己的作品變成鉛字,寫作的興趣和熱情就會像火山一樣爆發出來。這樣,學生在寫稿、追求發表的過程中培養興趣,樂于作文,提高水平。學生有了展示自己能力的機會,心里充滿了成功的喜悅。第斯多惠說:“教學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睂W生的作文一旦完成,需要及時鼓勵。學生在老師、家長和社會的贊揚聲中得到了力量,因而激發出一種強大的創作動力,自然就會把作文當成一件樂事,就能越寫越好。
一句話,如果低年級孩子能夠像當初他們學走路時那樣練習作文,家長和老師能夠像教孩子們走路時一樣教他們寫作文,作文練習將是一件容易和快樂的事。
作者單位:河北省秦皇島市盧龍縣劉田莊鎮魏官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