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娜
掌握知識的目的在于應用,因此,學生能否將學到的新知識運用到新的情境中去解決相應的問題,這是至關重要的。于是在我們面前就出現這樣的問題:教師怎么進行知識教學,怎么引導學生掌握知識,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將新知識遷移和應用到新的情境,順利地解決有關問題。知識的遷移也叫學習的遷移,心理學上把已獲得的知識、情感和態度對后續學習活動的影響或者后續學習活動對先前學習活動的影響稱為學習遷移。
日常生活及學校教育經驗表明,先前的學習和后來的學習會相互影響。這種現象無論在知識、技能還是品德的學習中均普遍存在,并以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尤為突出。如“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等,都是學習遷移。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切實把握影響學生數學學習遷移的各種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促進學習正遷移的產生。結合教學實際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一、充分利用比較遷移法
比較遷移法是充分利用數學教材中相反或相對的內容,在教學設計時加以重新組合,通過同中之異或異中之間的比較,使之相為映襯,更深刻地理解數學教材的教學方法。
如在教學“百分數的一般應用題(二)”,我適時組織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分析,在感知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對百分數的意義和百分應用題中數量關系的認識,并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挑戰性,感受數學思考的條理性和數學結論的確定性,使學生認識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或少)百分之幾的不同含義,知道比的標準不同,得到的結果也不同。這樣學生通過利用比較學習新知印象更深效果極佳。
二、訓練遷移
實踐出真知。事實證明,對結構相同或相似的例題便可采用指導學一部分,教給學法,再讓學生運用此法自學下一例題的方法教學,減少教師活動時間,增加學生訓練量,學生觸類旁通,學用結合,在有效的訓練中學法得到了遷移。
因此,在教學中我經常設計相關的游戲,如開火車、接龍比賽、送信、奪紅旗等穿插在教學中。這些游戲既能照顧到點又覆蓋到面,信息反饋及時,學生興趣盎然,其樂融融。例如在復習鞏固分數乘法計算時,我設計了一個口算競賽“接龍游戲”。要讓學生熟悉游戲規則。只要開始了游戲,其效果令人驚喜。第一名同學根據本節所掌握的知識出一道相應計算題,第二名同學說出答案,第三名同學在出一個數字與前一個結果合并成一道新的分數乘法計算題,第四名同學在說出答案,后一個同學依次類推,同學們積極出題、解題,及時將游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大家討論、大家解疑。如有的同學提出的“帶分數乘真分數怎樣算?”同學們自動結組討論其問題,不多時,數名同學自動站起解疑:“先將帶分數改寫成假分數,再利用分數乘法計算法則進行計算。”大家不約而同的用掌聲鼓勵解疑的學生,此時不僅激勵了解疑同學的探索精神,還調動了大家的學習興趣。
三、啟發遷移,引導學生主動參與
闡明事例,引起對方聯想而有所領悟便是啟發。教師憑借教材中的啟發點,抓住啟發的契機,由此及彼、巧妙自然地提問、設疑,可活躍思維,使之快速進入積極的思維狀態,達到培養學生思維的創造性的目的。
如教學圓的面積,教學中我啟發學生提出“將圓分割,然后在拼組成學過的圖形”的猜想后,組織學生分兩次動手操作,分別將圓分成16等份和32等份,再拼成近似的平行四邊形的過程,使學生經過推理,認識到“分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就會越接近長方形。”并從中發現圓和拼成的近似長方形之間的關系,形成知識的遷移,根據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推導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學生參與這一知識形成的過程,不僅利于他們理解和掌握圓的面積計算公式,而且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探索問題的能力,進一步發展了初步的空間觀念。
四、競賽遷移
把教學內容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設計若干競賽題目,以競賽的形式組織教學稱為競賽遷移。它符合學生自尊好勝的心理特點,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競爭力和集體主義精神。
如我在教學“分數應用題中的‘工程問題”,我以闖關的形式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解決新知,發揮舊知識的遷移作用。第二關中我及時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并給學生充分的討論和發言的時間,有效地幫助學生總結工程問題的結構特點及解題方法。然后通過第三、四、五關的反復練習加強學生對“工程問題”的理解。整個教學過程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嘗試——探究——成功——再嘗試——再探究——再成功”的過程中等到充分的發展。在此也讓我看到了同學們團結合作的精神。
五、情境遷移
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親身經歷從現實生活事例中,發現簡單的數學問題,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和應用。正確再現與新授知識緊密相關的已有知識,注意學習材料的共同因素,鼓勵學生形成尋找同一性的“定勢”。
如教學“百分數的一般應用(一)”,在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的經驗的基礎上,我給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充分利用百分數與分數的聯系,讓學生練習感知兩個情景之間的相同性或相似性,而且應當鼓勵學生形成一種尋找相同或相似性的“定勢”。通過學習和使用數學知識的過程,使學生初步體驗數學之間的聯系,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總之,數學教學中學習遷移原理的應用,是充分調整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實現知識向能力轉化的有效途徑,不僅使學生把數學知識融會貫通,而且能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學生能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新學習中或以后的生活、工作中,這是教學的根本目的之一。因而,“為遷移而教”應當成為數學教師的教學思路和教學觀點,在每項教學活動中都應注意創設和利用有利于積極遷移的條件和教育契機,促進有效遷移的發生。
作者單位:河北省秦皇島市撫寧縣留守營鎮張各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