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文拓
近日,中科院計算所向美國美普思公司購買了MIPS32和MIPS64架構的專利授權,該事件一經披露馬上引發了網友熱議,多數人都認為這標志著我國在CPU領域自主產權戰略的又一次失敗,甚至有人聯想到當年震驚業界的“漢芯”事件,懷疑這有可能涉及到又一次學術造假。
面對質疑,中科院龍芯項目的負責人解釋:龍芯在關鍵技術上并不依賴MIPS的專利,產品本身并不存在對MIPS專利侵權的行為,購買專利是為了產品銷售時能打上“MIPS兼容”的標志,這不僅可以避免專利權糾紛,還可以借助MIPS陣營多年積累下來的力量來進一步打開市場。
或許是學術界近幾年的行為深深地傷害了公眾的感情。層出不窮的學術造假事件把國人的神經繃得太敏感了,這次事件引起這樣廣泛的議論也不足為奇。從某種程度上說,知識產權問題實質上就是市場問題。比如曾經全美達的市場業績尚算不錯,但因為遭Intel起訴,雖然兩年官司打下來全美達勝訴,但在訴訟期問由于怕惹官司,沒人敢跟全美達做生意,其業績一落千丈,最終被市場拖垮。目前半導體產業正從過去的相對封閉,變得越來越開放,兼容性正在市場上大行其道。即便是在市場上死磕到底的AMD和Intel之間也有一些交叉的專利授權,就算是才雄勢大的Intel,在初次進入手持設備市場的時候同樣需要考慮對ARM架構的兼容性問題。從零開始的創新在IT業界既存的領域十分艱難,光是用戶黏性的問題就能左右很多公司的生死,兼容才是當前的王道。高傲的蘋果不也對兼容性屈服了嗎?微軟能呼風喚雨不也就是因為它手握兼容性這柄利劍嗎?
顯然,公眾不應該對學術界的新聞一概采取上綱上線的態度,再好的東西也需要市場的承認才能成功,龍芯要想成功產業化,必須過兼容性這一關。我們應該理智的看待我國的高科技創新產業的發展,少一些無端指責,多一些包容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