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中旭


奧巴馬在韓國逗留的20個小時內,兩國政府不僅高調恢復了傳統友誼,更重要的是,奧巴馬宣布了訪問亞洲以來的最大新聞:美國總統特使即將訪朝
整整7天的亞洲行,美國總統奧巴馬給韓國預留了20個小時,所以他必須直奔主題。奧巴馬與韓國總統李明博會談的時候,兩位首腦對韓美同盟贊不絕口。比起金大中和盧武鉉政府,算是友情的華麗恢復。更重要的是,首腦會談還出現了美國總統特使訪朝這一爆炸性新聞。
“我們要傳遞的明確信息是,如果朝鮮準備采取具體且不可逆步驟履行義務、去除它的核武項目,美國將提供經濟援助并幫助推動朝鮮全面融入國際社會。”11月19日,正在韓國進行國事訪問的美國總統奧巴馬說。
美國總統的這一表態,看上去與李明博兩個月前提出的“大妥協”并無二致,棄核乃是朝鮮得到援助的先決條件。
看起來,奧巴馬的強硬立場不可妥協。但在堅持完原則之后,他話鋒一轉,宣布美國朝鮮政策特別代表斯蒂芬?博斯沃思將于下月8日赴朝會談。朝鮮方面一直期許的朝美雙邊會談終于即將粉墨登場。
朝美會談的前景
自打朝鮮今年4月宣布“永遠退出六方會談”以來,朝美雙邊會談就一直是這個“有核”國家堅持的立場。無論是會見哪方的代表、特使,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日都表明了這一態度:視朝美雙邊會談進展,再來決定是否重返六方會談。
10月初,溫家寶曾經與金正日數度會談,其中一次長談近4小時。朝鮮方面除了做出積極表態“實現半島無核化是金日成主席的遺訓,朝方致力于實現半島無核化的目標沒有改變”,另外派出外務省美國局局長李根赴美,也是中朝建交60周年的會晤成果之一。
10月下旬,李根如期抵達紐約,首先于10月24日與朝核問題美國代表團團長金成展開晤談。兩天之后,兩人又出現在一個名為“東北亞安全合作對話”的學術場合,進一步展開磋商。11月3日的美國雜志《外交政策》報道,李根和金成之間達成協議,同意在朝鮮重返多方會談之前,雙方先舉行兩次正式會談。
美方的建議是:一、朝鮮重返六方會談之前召開兩次雙邊會談;二、美方朝鮮問題特使博斯沃思訪朝,并會見朝鮮第一副外相姜錫柱;三、朝鮮遵守2005年《9?19共同聲明》,盡早放棄核開發計劃,同時重新加入《核不擴散條約》。
就前兩個建議,朝鮮表示同意,但對最后一個建議,朝鮮提出反對意見,表示愿在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的框架內舉行會談。
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教授張璉瑰總結了朝鮮4月以來關于重返六方會談的原則立場:其一,視朝美雙邊會談順利與否;其二,朝美建交;其三,朝美雙方簽署和平協定;其四,美國及國際社會給予朝鮮大規模經濟援助。“只有同時滿足這4個條件,朝鮮才有可能重返六方會談。”張璉瑰說。
11月19日,一位美國國務院官員訪問北京某國際關系研究機構。面對 “美國是否可能在朝鮮有核的前提下給予朝鮮經濟援助”的提問,這位官員沒有絲毫猶豫地回答:不可能!
這一表態,與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美國總統奧巴馬的官方態度相符,也與韓國總統李明博的“大妥協”方案相符。朝美雙邊會談在六方會談框架之內,一直是朝核六方會談除朝鮮之外的五方未曾動搖的立場。
朝美雙方的根本立場未曾接近,自然讓很多國際關系學者做出了美國朝鮮政策特別代表斯蒂芬?博斯沃思訪朝“無功而返”的預判。
至此,六方會談陷入了一個尷尬的局面:朝美雙方如果按照朝鮮預期談攏,則“雙邊”替代“六邊”已成現實;如果雙方無法談攏,朝鮮不會重返“六邊”,六方會談依舊遙遙無期。
美國的“綜合措施”
“所以,奧巴馬此番打出的這張牌,并不是底牌。”張璉瑰說。
就在奧巴馬訪問韓國的同時,一個朝核問題國際研討會也在首爾召開。曾在美國國務院任職的現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喬爾?韋特在發表主旨演講時表示,美國將針對朝核問題采取“綜合措施”。會后,與會的復旦大學韓國問題中心研究主任石源華找到韋特,追問“綜合措施”的具體內容,韋特避而不答。
但在石源華等學者看來,盡管朝鮮兩次核爆,聯合國分別祭出的1718號和1874號決議,但都沒有訴諸“武力”。“美國感到受到實質威脅的時候,繞開聯合國直接動武的先例已經比比皆是。這才是美國的底牌。”石源華說。
并非是一種巧合,朝鮮多年來一直抱有“遠交近攻”的戰略思想。“這種結果,顯然中國不希望看到。”石源華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同時,韓國和日本也很難接受‘有核朝鮮這一事實。”
無論周邊國家接受與否,朝鮮已成為“核國家”。新加坡《聯合早報》評論得可謂尖刻:“從過去十多年的情況看,最大的敗筆莫過于美國的政策反復不定,韓國缺乏外交主見,日本夾帶太多‘私貨,中國跳不出感性思維,俄羅斯實行虎視眈眈的機會主義。”
多名國際關系學者承認,在要“穩定朝鮮”還是要“無核朝鮮”問題上,各方都始終沒有一個最終的定論。火中取栗之術,在于朝鮮洞悉了各懷心思的五國牌局。
在奧巴馬訪問韓國同時召開的朝核問題國際研討會,就幾乎成為了“穩妥派”代表的聚會。會議由韓國在野黨民主黨主辦,民主黨3位此前曾出任過韓國統一部長的前高管與會。會議上,在野黨猛烈抨擊現任韓國總統李明博的“大妥協”政策,宣稱如果民主黨執政,就將恢復金大中和盧武鉉前總統謀求與金正日雙邊對話、韓國匯集中、日、美、俄、歐盟大規模援助朝鮮的“陽光政策”。
“如果朝鮮崩潰,難民潮產生,埋單的最終還是韓國和中國,這也是兩國無法承受之重。”石源華說。
石源華認為北京的不少學者是對朝強硬派,“他們主張朝鮮要首先‘棄核”。而這些學者的主張也自有其道理,核試驗之危險,也是中國無法承受之重。
主流意見認為朝鮮是一衣帶水的鄰邦,兩國友誼由鮮血凝成理應牢固不破。而“非主流意見”則認為這一論調“已經過時”。雙方依舊在各個學術論壇上爭吵不休,而朝鮮則繼續在火中取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