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紅
摘要本文從命運、愛情、金錢和社會現實等方面綜合分析影片的藝術結構,剖析了影片的藝術手法。影片把生活的境況賦予了公正審判的結果,讓人們對生活有了新的認識,完美地編制了一切巧合,讓故事看起來是那么的寓情于理。影片在帶給人們藝術享受的同時,也告訴人們一個簡單的道理:無論生活在何種環境下,都要做一個守法的、有道德的善良公民。
關鍵詞命運,審判;愛情;金錢;現實
最近觀看了由英國導演丹尼·博伊爾執導的影片《貧民富翁》,這部電影讓人們再一次感受到“好評如潮”。流暢而完整的劇情一氣呵成,自然得就像流水一樣,并在結尾處碰撞出幸福的火花。丹尼·博伊爾用細膩的筆觸與簡單的動作編織了一個童話般的美麗夢境,就連凄慘的插曲也是為了美好的結局。他給人們帶來的是藝術上的盛宴,雖然不夠華麗,但足以令人回味。走出電影院的觀眾臉上都帶著微笑,這微笑就是對一部劇情片最好的評價了。
一、命運的審判
命運,是貫穿整部影片的主脈絡,它就像一根無形的繩,牽著主角們一步一步走進屬于自己的那一片天空。命運把人們在生活中遇到的無數巧合編織成一條環環相扣的鎖鏈,牽引著人們前往那命中注定的方向。而人們自身做出的決定,卻是構成那些巧合的必要因素。人們無法判知到底怎樣才能擁有最完美的結局,但是,人們又不得不承認,每一個選擇都是自己內在意向所驅使的。同在一個社會環境中長大的兄弟倆沙里姆·馬里克和賈馬爾·馬里克,因各自的生活態度不同,走上了完全不同的兩條道路。也許是上天的安排,兄弟倆都有著各自的幸運,這種幸運并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適應社會需要時應運而生的。不同的是,哥哥沙里姆是為了擺脫貧窮的束縛而拼搏,弟弟賈馬爾則是為了自己內心的那一份執著而努力。上天是公正的,他們最終都得到了自己最想要的。也許,這就是“命中注定”,無論結局如何,都可以簡單地歸結成是公正的審判。
命運,無非是人們不得不接受現實而去尋找的托詞罷了,現實的殘酷在任何條件下都清晰可見。然而,電影帶給人們一種戲劇化的效果,它賦予了兄弟倆在生活中不可多得的幸運。這幸運一直悄悄地跟在倆兄弟身后,幫助他們擺脫死亡和被奴役的境況。在人們眼中,這種幸運則被稱之為“命運”。人們只能服從這嚴肅且神圣的公正審判,它有著無法抗拒的力量。
公正的審判也體現在女主人公拉提卡身上。賈馬爾相約拉提卡在車站見面,其目的不過是想要帶她離開,離開那個帶給他們黑色回憶的地方。具有諷刺意義的是,那個地方既是他們出生的地方,同時也是命運征途的開端。那座象征著命運的車站,既表示一段人生的終結,又代表另一段人生的啟程。拉提卡最終逃出惡魔的牢籠,與心愛的賈馬爾幸福團聚。在影片的結尾,有一段具有典型印度元素的舞蹈,人們可以把它看成是導演展示印度風格的一種手法。舞蹈是由男女主角領銜的群體舞,節奏歡快明朗。這段舞蹈在弟弟賈馬爾對兒時的回憶中也有所體現。人們在享受著舞蹈的同時也感受到了導演想要呈現給觀眾的一種欣慰之感。那舞蹈中透著一股讓人無法忽略的幸福氣息。人們在命運的站臺上愉悅地跳著,直到最后踏上人生的旅途,前往未知的明天。這種被演繹出的命運,也是對拉提卡公正審判的結果,曲折中帶著美麗,令人動容。
二、愛
拉提卡:我們靠什么生活?
賈馬爾:愛。
簡短的回答就已經包涵了所有的一切,炙熱的氣息中帶著真誠和永恒。影片中的那場大雨,同情是起步,而同樣悲慘的命運卻是彼此相互了解的開端。貧窮的生活對這里的孩子來說是多么無助,然而人們卻能看到孩子們單純的笑臉。孩子們的感情隨日月的輪轉而漸漸堆積,一點點沉淀成孩童心目中最初的愛戀,純真且又堅定不移。但是,堅守一份愛情談何容易,他們能夠活著就是最大的期望。好在影片中的主角是個固執的人,任何磨難都無法使他的執著退去。“我愛你,即便分離,也要在人海中把你找尋;即便曾經失去,我也依舊珍惜著你。”這是一種非同尋常的愛戀,刻骨銘心。這無法抹殺的聲音,一直縈繞在賈馬爾的腦海,像信念一樣,牽引著他踏上命運的旅程。
隨著影片的繼續,人們不難發現,賈馬爾對拉提卡的愛是指引他一步步前進的方向標,他一直沒有放棄對她的尋找和等待。同樣,這也是他參加節目的惟一目的。金錢在他的眼里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在他的內心一直都堅信愛是生活的真諦。憑著這種愛,他能感受到幸福。幸運的是。他得到了他所期望的。
影片中,賈馬爾對拉提卡的愛是那牽動命運之繩的手,沒有那種對愛的執著和永恒的追求,也就無法承接那命運的安排。也許,導演就是想為人們展現這種難尋卻又令人向往的愛情故事。即便現實是多么殘酷與無奈,人們也能在愛情所營造的美好氛圍中感受到內心深處的甜蜜。這無非也是公正審判的結果。
三、金錢
影片中,金錢是人們不得不重視的一個元素,生活在貧民窟的人們,一生都在金錢的陰影下掙扎著。他們別無選擇,只有接受現實并頑強地走下去。無論何時何處,也許他們一直都在尋找,尋找一處歸宿去寄放自己的心靈。人們會不自覺地在自己的內心對社會底層的人們烙下不沽的印象,帶著不公平的眼睛去看待他們的行為,好比戴著一副有色眼鏡去觀看事物的本來面目。然而,人們又為其施舍憐憫,來證實自己本是個擁有同情心的人。這虛假的表象經不起推敲,越是施加以鄙夷的同情越是有著剝奪尊嚴的力量。對于貧民窟的人們來說,這樣的憐憫對于他們內心的尊嚴是一種無法想象的摧殘。他們茍且地活著,被表面光鮮而內心腐化的人們看成社會中的蛆蟲。但無論再怎么卑微或難堪,他們的內心都有著生存并渴望陽光的強烈愿望。生活下去,做有尊嚴的自己,對他們來講,即便污染了雙手也沒關系,一切只為了去換取心靈深處的向往。
對于哥哥沙里姆,金錢就是他心靈的向往,是內心深處一直渴望的尊嚴和擺脫貧困的精神支柱。沙里姆的一生都在追求金錢,對于那兒時幼小的心靈,金錢的誘惑力足以抗衡一切,“我寧愿用一切我所擁有的去交換那象征地位與財富的特殊紙片。”在沙里姆的心中,金錢的存在價值已超過了身邊所有的東西,為此,幾乎失去了惟一的弟弟。而他的欲望仿佛是個旋渦,卷著他一點點沉淪,把他拽向欲望、理智、情感交雜的邊緣。這三者混亂地在他的腦海中交錯,他那被擾亂的神經在掙扎中不知該如何是好,最終只能被迫放棄、崩潰、停止……
但哥哥沙里姆用最后的理智與情感把自己遏制在對金錢徹底淪陷的邊緣之處。他有理由帶著微笑離開,物質與精神這兩種很難融合的東西在沙里姆生命的終點得到了完美的結合。用生命去交換的原諒是可悲又可憐的;用生命去體味的幸福是美好但短暫的。對于沙里姆的死,人們只能沉默,那是他對自我內心的一種詮釋。他的死亡帶著殘酷的美麗,滿浴缸的鈔票并不是他臉上微笑的來源,那不過是他追求的“死得其所”的審判結果,難能可貴的是他最終為自己保留了靈魂。他走了,帶著乞求般卻又未知的
寬恕。他感謝神,因為他知道,自己的靈魂是可以被救贖的。他是幸福的,即便他的離去被孤獨所充斥著。至此,人們應該承認,他曾經的追求并不算罪惡。
再來看看弟弟賈馬爾的金錢運程吧。顯然,賈馬爾把他全部的生命都托付給了他的感情,金錢并不是他生活下去的動力,只是簡單維持生活的工具而已。承蒙上天的眷顧,那些命中注定屬于他的東西如期而至。或許,當人們駐足對物質的所求而去回顧往昔那些錯過的情感時,幸運之神也會射我們一箭吧,善良的人們都期待著公正的審判結局。
四、現實
每一個到這個世界上的生命體都要去面對被稱之為“現實”的東西,它似一個巨大而有力的鉗子,鉗住人們夢想的翅膀,擺正人們的身姿。然后,直視著人們,讓人們無時無刻都能意識到它的存在。它用那強大的力量塑造著人們的身心,人們也在時光的洗禮中潛移默化地為它改變著。它能輕易地碾碎人們的夢境,戳破曾被人們小心呵護的希望,就像逃不出的迷宮,冷峻地看著人們在它的掌控之下玩著前進與碰壁的游戲。而作為群居的人們,社會的存在與構成無疑加劇了現實的殘酷性。現實中,每一個人都必須在“社會”這樣一個巨大的舞臺上扮演一份角色。不過,遺憾的是,人們不能完全左右自己的選擇。但人們可以通過努力和拼搏去改變自己現有的社會地位。然而,有時這種力量顯得太過于渺小,在社會上存在著太多人們未知的強大力量,無法抗衡,且招架不住。無奈的人們只能選擇屈服般地默默接受,并還要保留力量去保護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存在。正是這種現實給了人們一個殘酷的世界,沒有誰能夠脫離現實之外而存活。每一階層、每一社會環境下都有屬于那個世界的潛規則,牢固得像無法攻破的城墻,制約著渺小的人們。影片所展示給人們的就是一個真實的屬于印度社會底層的世界,那是一個黑暗多于光明的世界,人們同樣無助的生活交織成不同境況的悲慘命運。而對于影片外的人們,除了感慨,似乎無事可做,同時,也讓人們深刻了解到,社會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和內心的塑造是多么強大且不可忽視。其實,人們不過是“身不由己”。
人們無法去譴責社會的不公,也無法在短期內去改變人們生活環境的現狀,人們所能夠做到的就是去努力地適應社會,并活下去。曾有人這樣說:“活下去,是一種悲哀,而活著本身卻不是。”人們可以把這句話看做是對社會現實的無奈以及對美好生活的渴望而交織起來的矛盾點,社會的力量甚至可以塑造一種人格。當人們為影片的美好結局而感到欣慰的同時,是否也應當意識到,要做的不過是在欣喜之余提醒自己,那只是電影,現實的人們依舊生活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同樣為了金錢而忙碌,形影匆匆。電影映射了現實的殘酷卻杜撰了看似相匹配的幸福,它只是為了讓幸福的來臨看起來是那么的順理成章。它詮釋了哥哥的死亡和弟弟的幸運,帶著審判的威嚴和無法抗拒的力量,為人們表現出那被剖析過的殘酷的社會現實,并把這種現實活生生地展現給人們。它讓人們為之無限感慨,之后,自然而然地證實了影片的魅力。
影片用舞蹈的形式落下帷幕。一段簡短的舞蹈仿佛在回憶整部影片的完整性,節奏很愉悅,氛圍很和諧,帶著對影片的回味。當人們發現自己的情感被認同和尊重時,就是滿足了人們內心的潛在要求。彼此陌生的心靈有了熟悉之感,尋找到了一絲相同的氣息。這種感覺在人們的腦海里迅速傳播著,共同的聲音敲擊著心靈中那片柔軟的地方,和諧的氣氛在身邊縈繞。這就是獲獎影片的優秀之處,有種能觸動人心的力量,引發潛在的情感,被公眾認可、推崇。不管這故事情節是真實也好,虛假也罷,它滿足了人們善良的心愿,也許,這就是所謂的通感。讓人們帶著微笑去欣賞,輕輕地聆聽那屬于內心的聲音,輕輕地舞動那屬于內心的旋律。
讓人們一起祈禱:當每個人迎接最終的公正審判時,愿他的臉上都能掛著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