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嚎凳デ?/p>
大型舞劇《廉石之歌》,通過“臨危受命”“力挽狂濤”“郁林春色”“指點江山”“安邦攘民”“兩袖清風”等宏大壯觀的場面,表現了三國時期郁林太守陸績為國家為人民鞠躬盡瘁、無私無畏的高風亮節。同時,運用超時空超現實的浪漫主義手法,表現了“廉政”為政權建設中永遠的熱點,“清官”是人民永遠的期望。使廉政題材具有凝重的使命感和強烈的現實意義。
舞劇追求塑造英雄和表現歷史的統一,藝術風格追求古樸和時尚的結合,全力表現古代嶺南地區的風土人情,盡力挖掘百越民族原生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舞劇情節曲折離奇,人物關系錯綜復雜,劇情引人入勝。
舞劇的藝術風格十分獨特,運用大量獨舞塑造主人公鮮明的人物個性;舞臺場景險峻,集體舞場面宏大,運用多民族的舞蹈形式,極具地方特色。舞臺色彩豐富多彩,舞蹈動作熱烈奔放。特別是在“尾聲”把廉石擬人化,給人以極大的心靈震撼及歡愉強烈刻骨銘心的藝術享受。
時間:漢末,三國時期。
地點:廣西郁林,吳郡。
主要人物:
陸績——男,28歲,郁林郡太守,偏將軍。英俊雄健,書卷氣,會彈琴,善詩賦,有著述,能文善武。風流倜儻,胸懷大志。
陸夫人——女,24歲,江南才女。漂亮賢慧,勇敢善良,詩書琴畫樣樣精通。
鐵伯——男,60歲,鐵匠,中原技術移民。打鐵鑄銅,為人正直,會武功,鑄造成功天下第一大銅鼓。
鐵妹——女,16歲,鐵伯孫女。聰明美麗。能歌善舞。
山大蟲——男,50歲,土著頭人,地方一霸。有政治野心,被郡都尉覃醉利用。后被陸績收服感化,歸順地方政府。實行民族團結。
山小虎——男,18歲,山大蟲兒子。正直好學,聰明勇敢。向往漢文化,接受漢文化,景仰陸太守,擁護地方政府推行民族團結。
覃醉——郁林郡太尉,腐敗分子,被陸績撤職。后潛入土著村寨,煽動民族分裂,被陸績粉碎其陰謀,下場可恥。
書僮、親兵、府兵、土著士兵、家丁、鐵匠、百姓等。
序幕臨危受命
吳郡,陸府前院
陸夫人舞動纖纖十指,低沉的古琴聲,如遠方一陣清風。
陸績捧讀《水經注》。
古琴聲轉為狂風,遠方滾雷轟鳴而至。
陸績幻化成大禹,與風與浪共舞。(特技)
(陸績獨舞)
陸績一個踉蹌,舞停,陸績有頑疾,古琴聲戛然而止。
陸夫人起座,端來一杯茶,陸績接茶一飲而盡。
書僮稟報:“朝廷命官到?!?/p>
東吳朝廷命官上,宣讀東吳主公孫權命令。
隨著命官宣讀,幻燈展示:
廣西郁林遭受水災,郡城城墻淹沒一半,城外民居僅露屋頂。
災民外逃,流離失所。
郁州太守連同印璽墜江,失蹤。
地方政權群龍無首,土著人聚眾鬧事。
東吳朝廷命官:“郁林郡庫空虛,災民嗷嗷待哺,為安定嶺南,授命陸績為郁林郡太守,即日上任。”
陸績從命官手接過太守印璽。
命官離去。
陸績手捧太守印璽,如捧千斤重擔。
陸績高歌抒懷:“有漢志士、吳郡陸績。幼習詩書、長玩禮易;領命南征,身患頑疾;臨危受命,死而后已。”
(陸績獨舞)
書僮肩挑書匣隨陸績上路。
陸夫人一身戎裝,從后面追趕而上。
陸績大喜,與夫人合唱:“共赴南蠻地,掃嶺南瘴氣,治理山河,廣開民智;遠人不服、文德束之,關山如鐵,夫妻比翅。天下大同,我輩盡力?!?/p>
(男士雙人舞)
第一幕力挽狂濤
郁林城郊。南江碼頭
喇叭聲碎。水災過后的斷墻殘壁,乞討的饑民,逃荒的人群。
路口
流浪的鐵匠鐵伯帶著孫女鐵妹和徒弟數人,被山大蟲帶領的兵丁綁架。
山大蟲要鑄造一尊天下第一大銅鼓,對鑄造技術高超的鐵伯早就垂涎欲滴,捉到鐵伯,他大喜過望。
碼頭
郁林郡太尉覃醉手執酒壺,邊喝酒邊指揮士兵捉人。
山大蟲討好地送上一只熟山雞,覃醉接過咬了一口。
山大蟲放一把碎銀在覃醉面前的矮桌上。
覃醉揮揮手叫山大蟲迅速離去。
郡兵們在檢查過往船只,搜查來往過客。
郡兵從一對魚簍里搜出私鹽,走私的鹽客被五花大綁。
繳獲的銀子堆放在覃醉面前的矮桌上。
一艘大船駛來,郡兵喝令停船,上船搜查。
一聲鑼響,大船樹起“郁州太守”旌旗。
眾郡兵跪伏在地。
陸績和陸夫人在親兵簇擁下下船。
鐵妹向陸夫人求救。
山大蟲拷打鐵伯,被親兵制伏。
陸績為鐵伯等人松綁。
覃醉醉眼朦朧,向陸績請安。
陸績摘掉覃醉官帽。
饑民涌向陸績。
親兵們從船上搬下糧食,分發給災民。
陸夫人親自把糧食分給鐵妹。
災民與親兵互動。
(集體舞)
陸績跳上江邊一塊巨石之上,發表安民告示。
(陸績獨舞)
一輪紅日從江中升起,巨石上的陸績顯得格外高大。金黃色的陽光灑在陸績身上,陸績的身影熠熠生輝。
蛙聲此起彼伏,蛙鳴陣陣,形成巨大的聲浪,震撼整個劇場。郁林的春天來了。
第二幕郁林春色
歡快的嶺南八音交響樂。
大災后的郁林,萬物復蘇,百業漸興。
織布作坊
民女們在織布,染布,曬臘布匹。
布匹圖案古樸華麗,極具百越民族的藝術特色,曬晾的葛布構成飄蕩的海洋,色彩繽紛。
(婀娜多姿的織布集體舞)
榨油作坊
壯漢亦裸上身,著短褲,舉起大木棰,哼著鏗鏘有力的號子,打擊木榨楔子。起錘落錘前俯后仰的夸張動作,震天動地的木棰擊打聲。
(孔武剛健的榨油集體舞)
山坡
婉轉動聽的蘆笙聲。
姑娘們在編織竹笠。
揮舞的竹片如飛飄的雪花,一隊小伙子前來挑選意中人。姑娘們以斗笠遮臉,忸怩嬌羞。
突然大雨來到,姑娘把自己的斗笠讓給小伙子戴,兩人相讓。爭執中,竹笠掰成兩層,小伙子把有竹葉的笠帽戴到姑娘頭上,自己戴上穿窿竹笠內層。
姑娘小伙相親相愛的動作令人發笑。
(動作詼諧的集體相親舞)
城墻
兵士和民眾修砌崩塌的城墻。
城墻下
戰鼓陣陣,斜地里跑出一隊百越勇士和一隊軍士。
百越勇士,頭戴藤頭盔,身穿藤鎧甲,一手執藤盾,一手執大彎刀,與軍士對練武動。
(原生態百越武打集體舞)
西江書院
悠揚的漢樂府音樂。
陸夫人正在給學童開蒙講學,學童中有鐵妹等人。
壁上掛著一副刻竹對聯:君臣父子、禮義廉恥。
山大蟲送兒子山小虎入學,陸夫人熱情接受山小虎。山大蟲感謝離去。
陸夫人教授學童們跳漢樂府舞。
院子里
陸績與眾親兵挖井,一籃籃泥土從井內吊出。
井內傳來歡呼聲:“出水了?!?/p>
陸績手捧大碗井水,鐵伯進入院子。陸績送上井水。
鐵伯一飲而盡:“甜!”鐵伯圍井轉了一圈,贊嘆道,“陸公井,郁林的甘露之源呀!這是千古一井。”
陸績交給鐵伯幾套工具模型:“為了根治水災,必須疏通河道,務必請鐵伯鑄制一批鐵制工具?!?/p>
鐵伯點頭接過模型。
第三幕指點江山
南江碼頭
陸績率領民眾,大興水利工程。
熱烈的嶺南八音引領,鐘鼓齊鳴。
(氣勢磅礴的治水群舞)
(挑擔群舞)
(獨輪車隊運石群舞)
(打樁群舞)
(打夯群舞)
(民女為民工送茶送飯群舞)
(眾鐵匠合抬鎮水鐵牛群舞)
鐵伯抬天下第一大銅鼓在前面開道。
整個舞臺群情激奮,號子聲此起彼伏。
鐵伯敲響大銅鼓,聲震天地。
祭祀儀式開始,氣氛肅穆。
陸績在河邊巨石上焚香膜拜,為鎮水鐵牛奠基,求蒼天賜福。
(原生態祭祀舞)
一鐵匠飛身向鐵伯報告:“山大蟲綁架了鐵妹,山大蟲提出要用天下第一大銅鼓贖人。”
鐵伯率眾鐵匠離去。
第四幕安邦攘民
大藤峽
一座藤索連接兩岸懸崖峭壁,這是土著山寨與外界的通道。
戴著面具的土著士兵推著被五花大綁的鐵妹,在藤索上飛渡。
(高難度空中舞蹈動作)
山寨大廳
虎面人高坐王座。
師爺狼面人高喊:“把人帶進來?!?/p>
豹面人和狗面人把鐵妹推進大廳。
狼面人猥瑣地捏了一把鐵妹的面腭,威脅鐵妹:“叫你爺爺拿銅鼓王來換人,不然,丟你落深溝喂狼?!?/p>
虎面人敲響銅鼓。(一種小型的工藝簡單的銅鼓)
一群面具人跳起了傀僮戲舞蹈。
(原生態傀僮戲舞蹈)
張牙舞爪的傀僮威嚇鐵妹。
山小虎帶著陸夫人闖進大廳。
陸夫人把山妹攬進懷里。
狼面人命令傀僮們包圍陸夫人。
鐵伯與眾鐵匠把大銅鼓抬進大廳。
鐵伯:“我用銅鼓王換鐵妹。”
虎面人大喜,忘情地敲響了銅鼓王。
虎面人領舞,傀僮們跳起群舞。
(盤王舞)
山小虎欲放行陸夫人和鐵妹、鐵伯等人。
狼面人阻攔,狼面人煽動虎面人:“把陸夫人扣作人質。把鐵伯扣做奴隸。打造兵器。你有了銅鼓王,就可以劃地稱王。”
陸夫人怒斥狼面人。
狼面人拔劍要殺陸夫人。
鐵伯和鐵匠們從大銅鼓肚里抽出刀劍,保護陸夫人。
狼面人擊鼓,傀僮們進攻鐵伯,山小虎鳴鑼,傀僮們后撤,如此反復幾次。
雙方劍拔弩張,眼看一場廝殺就要發生。
山小虎、牛面人、馬面人、羊面人、猴面人、豬面人制服狼面人。
山小虎拿下狼面人的面具,覃醉露出真面目。
一聲鑼響,有人打出郁林太守旌旗,高喊:“郁林太守陸績到。”
陸績和眾親兵拿下面具,露出真面目。
陸績:“拿下覃醉?!?/p>
覃醉打倒山小虎,逃出大廳。
大藤峽
覃醉攀上藤索,向對岸逃跑。
眾親兵攀上藤索追擊。
(高難度高空打斗舞蹈動作)
懸崖邊
山小虎張弓搭箭,飛箭正中覃醉。
覃醉慘叫一聲,跌落萬丈深淵。
大廳
山小虎敲響銅鼓,土著們跪地向陸績磕頭。
虎面人負荊請罪。
陸績拿下虎面具,是山大蟲。
陸績教育山大蟲:“天下一統,人心向背?!?/p>
山大蟲認錯。
陸績為山大蟲松綁。
山大蟲敬服陸績仁政,表示歸順。
山大蟲帶男女土著跳“百獸歸順舞”。
(集體舞)
陸績、陸夫人、鐵伯與親兵、鐵匠們一起加入集體舞。
(百鳥朝鳳舞)
山在跳、天在笑,天、地、人歡融一體。
第五幕兩袖清風
春華秋實,大地生輝,稻熟牛肥。
碼頭
一艘空船在江中停泊,等候陸績登船。
陸績三年任期已滿,離職歸家。陸績與夫人兩袖清風,書僮肩挑書匣相隨。
陸績向前來送別的新太守交割官璽、財產名冊。
陸績向眾人揖別,轉身登船。
(一曲桂南八音“送客”。高亢嘹亮)
一隊民眾肩挑桐油桶,向陸績走來。
(獻桐油舞)
民眾要挑桐油上船,被陸績拒絕。
(零尺和竹琴交響樂)
民女們手捧一匹匹葛布走來。
(民女獻布舞)
民女們送布上船,被陸績擋住。
(清脆的偏鐘聲響起)
鐵妹手捧兩盞精美的青銅羊燈。這是鐵伯精心制作的新產品。
鐵伯和眾鐵匠興高采烈地走來。
(獻燈舞)
陸績婉言拒絕。
震天的銅鼓聲、銅鑼聲、號角聲響起。
山大蟲、山小虎帶領浩浩蕩蕩的土著隊伍,有的人手拿獸皮象牙,有的肩挑茶葉、桂皮、山藥、五谷雜糧走來。
(土著朝貢舞)
陸績擋住眾人去路,表示絲毫不受。
陸績與人民難舍難分,水乳交融。
(集體舞。陸績與鐵伯、陸績與山大蟲分別領舞)
一陣大風吹過,江船搖晃。
鐵伯大驚:“舟船太輕,不能渡海?!?/p>
山大蟲:“是呀,陸太守行李太少,船輕抵不住風浪?!?/p>
陸績神情凝重,皺起眉頭。
鐵伯堅決地:“把東西搬上船去。”
眾人要把禮物送上舟船,群情激奮。陸績極力阻擋。民眾盛情難卻,陸績態度堅決,天地動容。
陸績奔向江邊巨石,大聲疾呼:“請大家把巨石搬上舟船為重。我與這一塊普通的郁林石情深義重,它迎我來,送我走。我搬江石歸家,與我朝夕相處。見石如見郁林,處石如處鄉親??煞?”
眾人歡呼著搬運巨石上船。
石動天驚,民眾對陸績表示了衷心的擁戴。
(場面宏大,氣氛熱烈的集體舞)
主題歌響起:
郁林太守陸績。三年任滿離職。
舟輕不能渡海,搬取江邊巨石。
來時一擔書籍,任上布衣粗食。
歸去兩袖清風,滿栽人民感激。
一千個日日夜夜。
窮盡了心智精力。
嘔心瀝血為哪般,
石頭代我表心跡。
為官不欲民自樸。
天地無私開霹靂。
高風亮節日月輝,
千古流芳郁林石。
陸績和夫人與民眾依依惜別,登上舟船。
舟船開動,民眾潮水般擁到江邊。
喇叭聲如咽如訴,說不盡民眾對陸太守的感激和不舍。
陸績攜夫人與眾人告別。
舟船慢慢遠去。
尾聲
吳郡,陸府前院
陸績依郁林石而坐,捧讀《道德經》,不時執筆批注。
陸績躄疾日重,神情憔悴。
流水行云的古琴聲,似乎把陸績帶回到往昔的歲月。
突然,弦線崩斷,琴聲戛然而止。
陸績倒伏石上,安然睡去。
旁白:“一年后,陸績辭世,終年三十二歲?!?/p>
陸績與郁林石化成一體。(特技)
凄涼的桂南八音響起。
(哭喪調)
幻化:
鐵伯率眾人憑吊。
(集體舞)
(桂南八音轉傀僮戲音樂)
幻化:
山大蟲、山小虎率眾傀僮憑吊。
(集體傀僮戲舞)
在悠揚激越的漢樂府聲樂中,郁林石由原先的臥態緩緩立起。(特技)
朝代更替,音樂聲中,宋、元官員前來觀瞻郁林石。
音樂聲中,明代弘治年間,御史樊祉為郁林石建亭覆之。
樊祉率眾官員朝拜郁林石。
音樂聲中,清乾隆蘇州太守陳鵬年把郁林石移至蘇州太廟院中,命人在郁林石上刻上“廉石”兩個朱紅大字。
陳太守率眾官員朝拜。
陸績從廉石中化出。(特技)
(陸績獨舞)
主題歌響起:
一座豐碑,郁林廉石,
膾炙人口,永駐典籍。
為國用權,為民謀益。
兩袖清風,為官盡職。
社稷棟梁,廉政標尺,
高風亮節,聲威望極。
千古流芳,太守陸績,
萬代傳頌,郁林廉石。
參觀朝拜廉石的人絡繹不絕,人群中有官員,有百姓,有中國人,有外國人。
“廉石”向舞臺中央移動,越變越高大,成巍巍之勢。
兩個紅色的大字不斷從石中飛出,無數個“廉”“石”漢字在舞臺飛舞,如滿天流星……(特技)
(劇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