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波
摘要花鳥畫是中國畫傳統畫科,體現了人與自然生物的審美關系。折枝花鳥是花鳥畫的重要組成部分,指花鳥畫應用局部為構圖主題的特殊形式,以其獨特的形式構圖、多樣的表現技法和題材而表現出多樣的審美情趣。本文希望通過對其繪畫技法、審美題材、畫面構圖、意境傳達等方面多角度、多樣化審美特質的探討,以及其在
關鍵詞花鳥;折枝;中國畫;審美
花鳥畫是以動植物為主要描繪對象的中國畫傳統畫科。體現了人與作為審美客體的自然生物的審美關系,它往往通過對花鳥的描繪抒寫作者的思想感情,體現時代精神,間接反映社會生活,表現出具有較強的抒情性的特點。
折枝花鳥是花鳥畫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折枝顧名思義是指花鳥畫應用局部為構圖主題的特殊形式,是相對與全景而言的,畫面多取局部而寫,花鳥主體虛空孤懸于獨立的時空,是花鳥主題擺脫了泉水坡石、樹木花草、泉、石、水、地等因素而獨立于畫面的構成形式,體現出畫家對美的形式追求更高境界的審美意識。
一、“折枝花鳥”以其技法多樣而呈現豐富的感性美
折枝花鳥畫以描寫手法的精工或奔放,分為工筆和寫意,寫意又可分為大寫意花鳥畫和小寫意花鳥畫;從使用水墨色彩上的差異來區分,可以分為水墨花鳥畫、設色花鳥畫、白描花鳥畫與沒骨花鳥畫。其豐富的表達技法顯現了豐富的花鳥境界。
工筆花鳥畫的基礎是以線造型,重在表現物象的形狀和結構關系,形成了工筆花鳥畫獨特的造型體系,即利用線的藝術變化去表現物象的形態、質感、動勢、節奏、空間等造型,使線融于形象之中,這是完成富有個性的造型形式的具體體現。豐富的線條具有韻律美與節奏美。描繪上注重細節的刻畫,精雕細琢,按照藝術美法則,對花鳥加以概括、提煉,將自然規律變為程式的描繪,使之定型、規律化、理想化,而形成了具有裝飾的美感。
寫意花鳥畫表現在造型上重視形似而不拘泥于形似,追求“不似之似”與“似與不似之間”,借以實現對象的神采與作者的情意。講究墨色濃淡干濕蒼毛,運筆的筆法也豐富多變,或樸或雅,或拙或巧。而且在寫意花鳥畫中,尤講究詩書畫印的綜合安排,把題畫的詩詞在適當的位置書寫出來,輔以印章,成為一種綜合型藝術,集文學、書法、繪畫及篆刻藝術為一體,成為畫家多方面文化素養的集中體現。
以水進行調墨、調色,利用墨色在生宣紙上滲化創作的水墨畫,畫家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自然界光色的困擾,專注于畫面筆情墨韻的營造和對精神氣質的捕捉,是在筆、墨、水綜合運用下進行意象造型,畫面形象不拘泥于自然,講究直抒胸臆。以濃墨、淡墨、干墨、濕墨、焦墨等畫出不同層次,講究“墨即是色”,“墨分五彩”,被稱為“墨韻”。這樣便成就了一個清淡幽雅的藝術境界。
相對于以墨為色的水墨作品,設色花鳥由其濃麗華貴或淡抹相宜的設色方法,更體現了“隨類賦彩”的法度。花鳥畫設色,注重物象的固有色及固有色明度的變化,不追求光影效果。從配彩類別上可分為:墨彩、粉彩、淡彩、重彩。設色技法多樣:分染、平涂、罩染、統染、立粉、積水、烘托甚至貼金描銀等手法。例如,北宋宋徽宗畫院制度的設立,逐漸形成一種院體之“格法”,畫院作品大都造型準確,格法嚴謹,精微細膩,賦色濃艷,華貴富麗。
白描花鳥畫更是單純以線造型,并且舍棄了光源、色彩、明暗,并通過這些表象線條去表現物象的本質特征,線描是一種概括、洗練而又能動的藝術語言,富有彈性的毛筆使線的表現特征大大加強,深刻地體現了客觀物象的具象美,具有無窮的生命活力和獨特的審美情趣。
沒骨花鳥畫是直接用顏色畫成花葉,而沒有用墨線勾勒的輪廓而被稱“沒骨畫法”。以色彩直接渲染,粉筆帶脂,點染并用。例如:明代惲壽平畫風清新雅麗、淡冶秀美,于絢爛中求平淡天真,表現了“清如水碧,潔如霜露”般理想化的美的境界。
二、“折枝花鳥”以廣泛的審美題材顯現諸多形式美
折枝花鳥畫無論技法如何多樣,因其對造型要求美觀妍麗的特性,所以作品表達入世的情感意味較為濃重,無淪供宮廷皇室玩賞的院體畫花鳥,還是野逸士大夫的文人畫,大都能達到“賞心悅目”的目的,與一般世俗的審美品位較為契合。神游萬境,萬境皆由“心生”,使心有靈犀者在畫中感到自我的存在。所以在不同階級諸多口味的審美客體的觀照中,折枝花鳥畫的內容題材也表現出雅俗共賞的趣味性,適應了中國各層次的社會審美需要,傳達了折枝花鳥多姿的生命力。如各種花卉、蔬果、草、鳥、魚、蟲等皆為表現的范圍之內。
折枝花鳥從唐代的折枝花到宋宣和畫院充滿的奇花異草珍禽的折枝冊頁和團扇;從元明時期君子題材體現文人墨客心性高潔的梅蘭竹菊,至清末近代以來的世俗的菜蔬野趣、瓜果梨桃、一枝一葉,折枝花鳥一路走來,擺脫了花鳥畫由作為人物配景到獨立構圖的過程,更摒棄了遠江近渚、竹溪蓼岸、潛山坡石,以折枝構圖局部特寫來造境,這是其他題材所沒有的,因而盎然勃發了全然獨立的生命,體現了審美上的獨特性。
可以說,花鳥畫帶有許多世俗的美感。折枝花鳥畫中以小觀大的藝術手法增進繪畫的風格樣貌,使得不同題材有所獨特之觀照,花鳥以外的許多物象也成為表現對象。另外,折枝花鳥畫不但自身美感訴求較為世俗,而且形式內容、技法觀念也具道德文學內涵,具有強烈的象征意義。像梅的一身傲骨、蘭的孤芳自賞、竹的瀟灑一生、菊的凌霜自得,都被歷代人民所喜愛。折枝花鳥畫中也誕生了許多杰出的風格迥異的作品,品類之盛不可勝數。宋代院體的工致典雅華麗細膩,徐青藤的狂放不羈、縱橫跌宕,八大山人的孤高冷峻、怪誕乖戾,都是一代典范。宋代米芾說:“心匠自得為高。”齊白石的花鳥,能以其獨特的形式盡情抒發其詩人般的醇情,其題材無論是花鳥、草蟲還是油燈、鞭炮、白菜,皆風格獨具。他的畫寓巧于拙。能熟外求生,以書意入畫,筆墨酣暢,童趣盎然。常以單純濃麗的沒色與深重的墨色相映襯,墨塊與極具功力韻致的線結合,濃淡干濕巧施,意味醇厚,富金石氣。
三、“折枝花鳥”的畫面造境顯現簡約美
意境的創造是繪畫的靈魂,也是構圖的最終目的,而構圖是構成畫面意境的首要因素,拋棄了從屬地位的折枝花鳥在構圖上使折枝花鳥成為畫面的主體,講求布局中的虛實對比與顧盼呼應,畫面更加善于剪裁,注重提煉。王國維在《人問詞話》中提到:“山水畫是有我的,境界大的、宏壯的;花鳥畫是無我的,境界小的、優美的。”折枝構圖因為取其局部,以極小的空間、內容發掘其間的豐富變化,所以以小觀大、以少勝多、畫面造型簡潔;“觸目橫斜萬千條。賞心只有三兩枝”,尤其當畫面中只表現孤枝疏葉之時,其彼此之穿插掩映更需仔細經營、小心安排整幅畫的平衡、視覺重心等要素。因此,花鳥畫極為重視物象安排之動勢、開闔、虛實等結構關系,在表現筆法上亦有起、結、破、轉等程式化之要求。故有許多畫譜明確說明起筆、運筆以及構組物象的方法,如竹譜、蘭潛等。其“造型”“結構”單純簡練,甚至在文人畫興
盛之后形象塑造被簡化為筆墨線條的節奏組合,搭配款識及印章,整幅畫的制作像極了設計安排一個平面作品。中國畫發展到極致的簡潔形式,其折枝構圖正是一個明顯的體現,對時空的抽離、物我心境的融合、對物象性質的概括,體現了“寫意”的訴求。
“簡約”,從來就不是簡單化的意思,“簡”有數量上多寡的含義,而“約”則有質的飛躍的含義。“簡約”需要以能表達出超出形式本身的意蘊為前提。所以折枝構圖的出現正代表了折枝花鳥畫自成一體、自成構圖,并開始致力于描繪花鳥本身、淘汰其余繁瑣景致。求得畫面表現精簡,純化的審美情趣。例如,錢選的《林檎山雀圖》,去繁就簡,畫面疏朗明潔,寄寓高雅淡逸的情趣。畫折枝林檎果一枝,自右斜出,疏密得體,細密不懈,描繪手法表現葉筋與檎果的明暗暈染十分細膩,轉折柔順而無不硬,畫幾片疏葉,葉向背仰覆,墨白相隔,卷皺斜出,不但合于透視,而且各具生動姿態。甚至連樹葉枯黃殘損也表達得細致傳神。與林檎果葉的勾勒精工相反,山雀是以暈染梳出細羽的方法層層漬出,但從細膩的角度來看,兩者又是異曲同工。真是一幅精心之作,在它身上集中了縝密的技法要素以及構圖、神態的種種追求。在一幅小頁上有如此精密的全面追求,足見作者的苦心經營。
四、“折枝花鳥”顯現畫里畫外的意境美
繪畫所強調的意境是主、客觀世界的統一,是在自然美、生活美和藝術美上所取得的高度和諧的體現。通過對境象的把握與經營得以達到“情與景匯,意與象通”,這一點不但是創作的依據,同時也是欣賞的依據。畫家是通過塑造具體直觀的藝術形象構成意境的,通過繪畫中的元素造型、虛實黑白色彩關系等手法來展現言外有意、情外有韻、景外有景、象外有象、境外有境、以少總多、以實求虛的藝術時空境象,這些手法使畫家在意境構成上極具新意,破除了具體客觀物象的局限,展現了更廣闊的藝術想象的空間。
折枝構圖是將極少的畫面元素——花卉或鳥類置于構圖的主體部位,在難以覺察的取舍中平衡畫面,留取并利用空白,在樸素大方的空間中營造意境,像一首優美的詩歌、一段悅耳的音樂,默默地流淌著那一份高雅、平淡、寧靜、深遠之美。對于這種“局部特寫”的觀照,這種觀照的產生應該和寫生有密切關系,花鳥畫一向重視寫生,將花卉植物做出嚴密的觀察。如“插花”般截取局部以便觀察的行為廣被采用,通過對花鳥做獨立的描寫,傳達人與自然的聯系、心境與物境的聯系,從而在構圖上表達出一種由畫里到畫外的張力美。
早期的中國畫很少留空白,從張僧繇的沒骨法作品和顧愷之畫云臺山記中的“竟素上下”,就知道“空白”是繪畫進步的體現,因“布白”能營造出中國繪畫特有的“虛實”境界,講究“知白守黑”“無畫處皆成妙境”。畫外之畫,詩外之詩,文外之文,音外之音,這正是最好的意境的突破。
宋人俠名的《荷葉圖》,此圖描寫荷塘里枯枝斷莖、荷葉翻卷殘破、滿布蟲蝕的痕跡,在一只小鳥的停駐下搖搖欲墜。小鳥雙爪緊握荷莖,扭頸俯視,神情專注,為蕭瑟的深秋平添了幾許生氣。構圖疏密有致,動靜結合,鳥與荷葉安置在畫面上方。似乎給人以構圖不均衡的感覺,而鳥的視線卻將觀者的視線導出畫外,使人感到整個自然的蕭瑟,并影響到觀賞者的心境。
除了上述的美感,折枝花鳥畫還有托物言志的意向美。通過花鳥草木的描寫,寄寓作者的獨特感觸,以類似于中國詩歌“賦、比、興”的手段,緣物寄情,托物言志。強調以意為之的主導作用,追求像中國書法藝術一樣淋漓盡致地抒寫作者情意、不因對物像的描繪而束縛思想感情的表達。為此。折枝花鳥畫的立意往往關乎人事,它不是為了描花繪鳥而描花繪鳥,不是照抄自然,而是緊緊抓住動植物與人們生活、思想、情感的某種聯系而給以強化的表現。它既重視真,要求花鳥畫具有認識作用;又非常注意美與善的觀念的表達,強調怡情作用;成為中國畫種類中特殊的藝術形式,并影響到其他藝術種類。例如瓷器的紋樣等,習稱“折枝花紋”“折枝果紋”“折枝花果紋”,統稱折枝紋,常見有折枝梅、折枝蓮、折枝牡丹、折枝枇杷、折枝石榴、折枝荔枝等。所以說折枝花鳥的多樣審美情趣不僅帶給我們絢爛多姿的藝術世界,更影響到我們的生活。我們應該秉承傳統,開拓未來,把這一蘊涵生命之美的藝術形式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