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瑩
摘 ? 要:材料肌理的表現性方式有多種:視覺、觸覺、及其他感覺,它是一種符合感知。作為一種原始材料,經過藝術家的創作、設計、選擇、制作,是相語、相知、相融的過程。物質與精神的“置換”,使這種最原始的材料成為一種可以傳達藝術精神的載體與媒介。
關鍵詞:材料造型;形式;審美
中圖分類號:J219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30-0024-01
藝術創作中所形成的色層或者材質的現象就是藝術性材料。材料性藝術創作的關鍵不在于類型,而是反應藝術作品的真實面貌。藝術作品是一個復合體,相互融合,它具有四個顯著的特征:材料質理本身創作出的理念;品質意義的延伸;文化信息的索引;質地固有肌理的經緯。另一方面材料藝術造型與審美的諸多元素都隱藏在形態內部結構中,抽象材料所呈現出來的語言經常是不被認知的,因為材料本身帶有隱秘的單純與簡潔。作為觀賞者,當外在與內在的情況發生變化時,都會直接影響你對這種事物的感應。材料藝術的創意,無論是表現形式、結構處理、材料的搭配、功能調節等都應考慮主體-人的物質功能與審美情趣的要求,使生理上的要求與心理上的要求兼顧。
一、材料造型中的形、色、質
由蒙德里安象征主義繪畫有關的冷抽象延伸出的音樂廳,是新造型主義風格的一種,它主張以垂直和水平線作為分割點,以簡單單純的原色配置材料,反對傳統的對稱均衡原理,達到完全以造型為目的繪畫。蒙德里安認為“藝術不是重復復制那些看的見的,而是要創造出你想要別人看見的。”“簡單的藝術法則”是通過最簡單造型來凸顯物像或氣氛。用最簡單的色、簡單的形合成最和諧的質地效果,才是真正的“人造自然”。材料中的物質形態是材料肌理存在的基本物質框架,它能夠準確的凸顯出物像自身的特點,視覺效果簡單明朗。形態由點、線、面構成,點可以指示、聚集;線可以平衡抑或交錯;面可以對比、傾斜。它貫穿于對材料認知的整個過程,有很強的時代特點。材料中的色彩是光、空間的產生之源,色彩本身的物理特點不止是對光的吸收與反射,還存在物體間相互作用關系所形成的錯覺,它是材料運用最為活躍的語言形式。材料的肌理越來越注重在認的視覺感官上所產生的抽象的心理反應與快感,不同的材質呈現出的不同肌理讓人產生不同心理感應。藝術創作中善于利用人的感知引起生理、心理情感的變化,使藝術作品可以和公眾更好的交流。
二、材料造型中的形式趣味
現代藝術中,筆觸、結構、情緒等各種材料的獨立性逐漸顯現并成為一種趨勢。材料的物理形態所呈現出來的生命特征引起了藝術家們的高度關注。現在藝術不再是模擬再現事物的本身,而是注重了主觀意識的表達。材料從原始的載體功能到如今的自我表現,它的多樣性創意和與顯示生活的緊密結合,是構成時代藝術的重要因素。社會科學的進步、技術的不斷研發、人類的對于材料認知的提高,使得藝術家有了更為豐富的材料觀念。
三、天意塑造的筆觸
從高速公路挖掘出來北齊石佛;從水漬拱門中塵封千載的敦煌經卷;樂山大佛的雄姿氣度;封存千年的古瓷、陶尊;煙熏火燎封存下的洞窟壁畫等你會感嘆這個世界的驚奇。它們滿身瘡痍、傷痕累累,金縷雕飾已剝落,濃妝重彩也已經淡去,剩下的只有本質的石材,枯萎螻蟻的木材,歲月的年輪將它們逝者如斯的氣息、可能的無限性、無限的可能性進行勾畫。材料的空間與時間的對交錯位,有時會改變材料固有的特質,或以另類的面貌呈現,并賦予材料新的視覺意義。許多古代珍品多是在時間與空間的流轉中沉淀塑造出來的,材料藝術本身就存在于時間與空間之中,它具有時代性、歷史性,但藝術本身正好可以把時間的意味聚集起來,成為一個永恒的存在。
四、顛覆與多元化的力度
許多事情在藝術上難以透徹解讀,正如遠古時期北美秘魯納斯卡的大地畫;當代瓦爾特?迪士尼音樂廳;我們依然在探索,這就是藝術的魅力所在。不同時期,不同的觀賞者對于相同的作品依然可以品味出不同的味道。
迪士尼音樂廳引人注目的是它藝術形式的意味,不是里邊的功能而是視覺景觀的展現。現代材料的藝術手段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方正的水泥、石材的陸地建筑群中、突兀明亮的金屬船體,加上白天的日光、夜晚的人工照明展現出不同光感下的藝術景致;凱瑞對設計與材料的大膽運用確實是“顛覆手法”。結合中國鳥巢建筑的特點,我們可以更加深刻的去理解建筑藝術中“顛覆手法”的哲學和文化意義。中國鳥巢建筑的外方設計師赫爾佐格、德穆隆認為;時尚、音樂與藝術造就“我們的時代”的概念,如果你搞建筑而部潛心于你的時代-時代的音樂、時代的藝術、時代的時尚,你就不能說出你的時代語言。建筑師要表達自己的時代語言,因為建筑是公共的藝術,是公眾而存在的藝術。鳥巢的造型、色彩材料都是為21世紀設計的,它除了反應技術。材料,還要反應當代人們的人文精神。中國歷史文化深厚,能夠大膽的進行創造。鳥巢在西方被認為是顛覆性的,在中國卻能夠被人們所接受,并不是偶然的。當代顛覆性建筑藝術理論,中國沉淀的文化精神及激變時代的心理空間,為這樣的藝術奠定了基礎。
五、尺度的結構
儀式包含多層信息,流行在世界各國的閱兵式就是一場巨大的視覺盛宴。拿破侖時代、德國希特勒時代、俄國冷戰時期、中國、朝鮮、印度、越南等,各種閱兵式都展示出英姿颯爽,武器材料的展示,作為空間里的觀眾看到的是巨大尺度中的表演場景;造型圖案、色彩肌理組合、人們的視線被淹沒在這種尺度結構的海洋中,場面越是壯大,情節越是豐富,賦予給人的感召力就會越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