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慶寧
〔關鍵詞〕 理想危機;理想教育;理想目標;言傳身教
〔中圖分類號〕 G637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09)10(B)—0008—01
理想是指引人們前進的燈搭。但在當前我國部分中小學生中卻存在著“不良理想”或“理想危機”的現(xiàn)象。造成中小學生理想危機的深層次原因一方面在于受到社會不良環(huán)境的影響,另一方面在于家庭、學校對學生理想教育的簡單化、形式化,只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卻忽略了包括理想教育在內(nèi)的品德教育,沒有使學生樹立起對高尚的理想目標終身追求的信念。在全面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今天,理想教育應該成為學校對學生開展品德教育的靈魂。筆者認為,對中小學生進行理想教育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理想教育應該成為學校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內(nèi)容
首先,教師要了解學生精神追求的現(xiàn)狀,分析學生出現(xiàn)理想危機的原因。學生出現(xiàn)理想危機,除了社會原因和學校教育出現(xiàn)偏差外,還在于現(xiàn)階段不少家長,特別是一些農(nóng)村家長對子女的理想目標疏于引導,客觀上造成了部分學生缺乏遠見、胸無大志。其次,要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理想目標。教師應讓學生明白,實現(xiàn)理想是要經(jīng)過一番艱苦努力的,不是只想不做就能達到目標的。理想的確立要根據(jù)個人的實際情況,進行實事求是的定位,其總的前提是要符合社會發(fā)展的趨勢,有利于自身能力的發(fā)揮。在此基礎上,再把理想具體化,并且制定出分步實施的子目標,其間還要考慮可能會出現(xiàn)的問題,并不斷予以修正。最后,學校要將理想教育滲透到具體的實踐活動中去。而校園文體活動則是開展理想教育極好的載體。
二、理想教育應該滲透到所有學科的教學過程中
對學生理想教育的滲透,我們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是思想品德課、政治課教師的事,學校所開設的所有課程都應該滲透進理想教育的內(nèi)容,各科任教師都應該充分挖掘各自課程中所蘊涵的理想教育素材,以激發(fā)學生為理想而學習的熱情,從而消除為教學而教學的片面傾向。如陳毅同志的《梅嶺三章》,用“斷頭今日意如何,創(chuàng)業(yè)艱難百戰(zhàn)多;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的鏗鏘詩句,表達了革命者對崇高理想的堅定信念和為之奮斗的決心。其他還有諸如從小就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一代偉人周恩來;愿做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shù)睦卒h;為中國乃至世界人民解決吃飯問題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這些人無不是在理想的指引下,無不為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因此,不論是一代偉人,還是一個平凡的人,不論是在戰(zhàn)爭年代,還是在和平年代,每個人都不能沒有理想。
三、理想教育應該體現(xiàn)在教師的言傳身教中
教師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影響,要想使學生成為有理想的人,教師首先應該成為一個有理想的人。教師要通過自己的一言一行,表現(xiàn)出對生活的自信和樂觀,要通過自己的身體力行,表現(xiàn)出對理想追求的執(zhí)著。所謂親其師而信其道,在理想追求方面,教師應該時時處處為學生樹立榜樣,成為學生心目中的偶像。也只有這樣,教師對學生的理想教育才能成功,理想才能化為學生的實際行動。
四、理想教育應該成為學生成長的驅(qū)動器
學校應該通過各種方式,讓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并且使之成為學生內(nèi)在的發(fā)展動力。如加強政治課的教育功能,讓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可以通過舉辦專題演講會的方式,讓學生表達自己的理想;可以組織召開座談會,了解學生在理想實現(xiàn)的過程中遇到的困難,進而予以疏導解決;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理想話題的辯論,讓學生明辨是非曲直;還可以通過建立學生理想檔案的方式,記錄下每一位學生實現(xiàn)理想的過程。
總之,幫助中小學生樹立遠大思想及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把個人前途和命運自覺地融入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中去,并為之而努力奮斗,這樣,我們的未來才會更有希望,我們的祖國才會更加繁榮富強,我們的民族才會更加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