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曉霞
〔關鍵詞〕 幼兒;游戲;自主性;環境;規律;指導
〔中圖分類號〕 G61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09)10(B)—0040—01
研究兒童游戲的日本京都大學副教授藤本浩之輔認為,通過游戲可以培養與兒童的認知能力有密切聯系的“創造性”。在幼兒的游戲中,每樣東西都會有各種不同的作用,毛巾可以放在琴弦上拉動產生新奇的音響,紙箱可以在電車游戲中變成怪獸的頭盔……因此,教師要善于利用游戲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在設置游戲時,教師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尊重幼兒游戲的自主性,滿足幼兒的多種需要
幼兒之所以喜歡游戲,是因為他的自主性在游戲中能夠得到充分體現和發揮。當幼兒在游戲中按照自己的興趣和意愿活動時,就有了很高的自主性。他們對游戲的開始、進行、結束都有自己的想法,教師應予以尊重。不能因為不符合自己預先的設想就予以否定,更不能強行將幼兒游戲的發展納入到自己事先預設好的軌道中來。教師應該認識到幼兒游戲時所選擇的是他們可以理解并感興趣的內容,教師不可以統一安排、硬性規定活動內容和形式的。如果教師交待“我們今天玩商場游戲”或是規定周一大班玩結構游戲、中班玩表演游戲、小班玩角色游戲,不能讓幼兒自己做主,這樣游戲就失去了其本質特征,就違背了讓幼兒游戲的初衷。另外還要注意游戲形式的多樣性,盡量避免因游戲形式單一使幼兒失去興趣。如,有的幼兒園只玩結構游戲或角色游戲,很少玩表演游戲,有的則室內游戲多,室外游戲少,有的安靜性游戲多,運動性游戲少,這樣游戲形式單一,不能滿足幼兒的需要,不利于幼兒的發展。因此,教師應該充分了解幼兒的興趣和愛好,盡量創造條件滿足幼兒的多種需要。
二、創造良好的能引發幼兒創造性的環境,保證幼兒游戲的時間
游戲的環境主要包括游戲的場地及游戲的設備等物質條件,以及這些物質條件之間的相互關系。能激發幼兒創造性的環境首先應該是能滿足幼兒需要的,包括滿足同伴間交往需要的環境。如,一個中班幼兒的游戲環境應保證其有足夠的區域玩各種角色游戲。例如,教師在角色游戲區放上白大褂、聽診器等,幼兒一進入這個游戲區,自然而然地就會和同伴一起玩醫生看病的游戲。游戲剛開始可能只有三四個幼兒一起玩,不一會兒,就會吸引更多的幼兒,于是出現爸爸媽媽帶著娃娃上醫院,因為娃娃要住院,醫院又開設了住院部等場景。這樣,參與游戲的幼兒越來越多,游戲的內容也就越來越豐富。關于游戲環境的創設,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教師應該研究幼兒,了解幼兒的發展水平、已有的生活經驗、知識水平、認知規律和需要,了解他們的個體差異,同時還要研究游戲材料的功能,以選擇適合幼兒的發展水平、興趣需要的材料。
2.游戲材料的放置要注意其適宜性,既不能琳瑯滿目,給予幼兒過多的刺激,使幼兒無法集中注意力,變得無所適從,又要注意適量、有計劃地增加一些可以引起幼兒興趣的材料,以便長時間地激發幼兒的興趣,同時還要考慮每個幼兒的活動量,并保證活動的多樣性。
3.游戲場地的安排應注意相對集中,相互協調,互不干擾。如,結構區、角色游戲區、表演游戲區等場地應盡可能大一些,同時要有足夠的通道,不至于游戲時相互碰撞,影響游戲的質量。
三、按照幼兒游戲發展的規律指導游戲
隨著幼兒的成長,教師在指導幼兒游戲時應該考慮幼兒游戲發展的規律。如,小班幼兒常從事平行游戲,即各人玩各人的,彼此玩的游戲相同,但又互不相關。他們喜歡模仿成人的活動,但游戲的目的性較差,主題和內容也極不明確。因此,對于小班的幼兒應引導他們確定游戲主題,了解游戲規則,逐步學會合作游戲。中班幼兒在游戲中有合作,也有分工,能有目的地玩,但是計劃性較差,組織能力也較差,教師應盡量為幼兒提供多種條件,滿足其開展各種游戲的需要,同時注意引導其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游戲。大班幼兒有了一定的創造意識,并開始對復雜的游戲感興趣。因此,對大班幼兒可以增加棋類競賽等競爭性較強的游戲,并在游戲時設置一些問題,讓他們嘗試著在游戲的過程中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