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吉林通化的一個小山村。解放后,我是村里小學的第一批學生。我的老師李鳳志是位熱愛農村教育,熱心農村工作的年輕教師。他向我們講什么是人民共和國,什么是人民當家作主,等等。
1949年10月1日早晨,老師把秧歌隊同學集合起來,告訴我們,今天,以后每年的今天,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慶節!早飯后,由學生和民兵組成的秧歌隊向20里外的另一個村莊出發。走了一段山路后,我們都走不動了,因為我們當時大都是八九歲的孩子,結果是民兵叔叔背著我們走了很長一段路,叔叔們不怕累,幾個人換班背著我們這些走不動的小學生。
每到一個村口,我們就立即扭起秧歌來,鄉親們那個高興!男女老少都站在家門口看秧歌,聽老師講什么叫中華人民共和國,今天是什么日子。我們一氣兒走了四個小村莊,鄉親們第一次見到這些新秧歌,聽到新中國成立的好消息,都露出欣喜的笑容。
吉林省通化市李景蘭
新中國的同齡人
1949年10月1日,當毛主席站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我呱呱墜地。雙喜臨門,全家人高興得不得了,給我取名“國慶”。
我最初并不理解“國慶”這個名字的含義,直到上小學加入少先隊時,老師摸著我的頭說:“小家伙真幸運啊,和新中國同齡。”同學們都投來羨慕的目光,我頓時感覺高人一頭。在與共和國一起成長的歲月里,有兩個國慶節讓我印象深刻。
一是30年前的10月1日,我以勞模身份瞻仰了毛主席遺容,我哭了,很傷心。我上學第一篇課文是毛主席萬歲,最先學會寫毛主席三個字,天天唱著《東方紅》,毛主席給我們帶來太多太多的記憶。
第二個難忘的國慶節是10年前,我下崗了。很多員工都哭了,我也不例外,眼看著打了鐵飯碗,生存遭遇危機,這是無奈的哭。后來才體會到當時政府采取那種舉措是正確的,看著社會的發展,國家經濟大局的好轉,我很欣慰。我現在生活得很好,作為新中國的同齡人,我真心祝愿新中國:生日快樂!
遼寧省遼陽市
魯國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