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碧發
三叉神經痛又叫“痛性痙攣”,是一種在面部三叉神經分布區內反復發作的陣發性劇烈疼痛,常被稱為天下第一痛,是國際公認的疑難雜癥之一。人群中發病率約為千分之二,中老年多發,女性發病多于男性,是疼痛科常見病之一。
三叉神經痛分為兩種:一種是三叉神經走行經過的部位或臨近部位存在炎癥、腫瘤或血管和骨的畸形所致的疼痛,稱為繼發性三叉神經痛;臨床上找不到明確原因的三叉神經痛,稱為原發性三叉神經痛。
三叉神經從腦內發出并延伸后分成三支,各自負責面部不同部位的感覺功能。第一支管理額部、眼部區域的感覺;第二和第三支分別管理下眼瞼、鼻旁、上下嘴唇及上下牙齒區域的感覺。如果哪一支患病,就會出現相應部位的疼痛。臨床上以第二和第三支發病多見,所以疼痛常從一側牙齒開始,易被誤診為牙痛,而將“病牙”拔出后,疼痛卻依然不止。
疼痛呈陣發性,可持續數秒至數分鐘,驟起驟停,痛如刀割、針刺或電擊樣,難以忍受。說話、吃飯、吹風甚至手指輕觸嘴唇都可能引起劇烈疼痛。
那么,三叉神經痛和牙痛應該如何鑒別呢?一般來說,服用普通的止疼藥后牙疼不見好轉,而吃了卡馬西平卻有效,則可能是神經疼痛而非牙周炎癥性疼痛。如經檢查沒發現齲齒或牙周炎癥,卻仍牙痛難忍,則可能是三叉神經痛。另外,牙齒炎癥導致的慢性疼痛常為持續性,與三叉神經痛的閃電般劇烈疼痛不同。
由于三叉神經痛的病因和病理還不十分清楚,所以目前臨床治療以鎮痛為主。鎮痛方法分為無創和有創兩種:無創治療包括中西藥物、針灸、理療等;有創治療包括手術和射頻熱凝療法。由于不少中老年人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等,對手術治療常有顧慮。而以射頻熱凝技術為主的神經介入治療,具有創傷小、恢復快、鎮痛效果好等特點,適用于常規藥物治療無效的患者。
編者提示:如果您想嘗試用偏方治三叉神經痛,請關注本期第61頁“不妨一試”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