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優秀焊接工程”頒獎暨經驗交流大會召開
本刊訊2009年8月26日,“2009年度全國優秀焊接工程”頒獎暨經驗交流大會在北京召開。2009年度全國優秀焊接工程共有103項,其中一等獎34項。
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設立的全國優秀焊接工程獎,由中國工程建設焊接協會組織每年審定一次,旨在促進企業貫徹“百年大計、質量第一”的方針,加強工程建設的質量管理和科技創新意識,提高工程質量。
頒獎會上,安徽電力建設第一工程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第一建設公司、北京首鋼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中鐵山橋集團有限公司、中建鋼結構有限公司、中國化學工程第六建設有限公司等7家榮獲“2009年度全國優秀焊接工程”一等獎的施工企業進行了工程創優、焊接技術及質量管理等經驗交流。
中國工程建設焊接協會理事長、中冶集團科技中心主任劉軍,協會副理事長、中冶建筑研究院副院長劉景鳳,協會副理事長、國家電網科技研究院副院長楊建平等領導出席了會議。(呂楠俊)
大慶開展學校安全教育“日、周、月”活動
本刊訊為培養師生自救技能,增強師生安全意識,提高全市學校安全管理水平,2009年9月初,黑龍江省大慶市在全市開展安全教育“日、周、月”活動。
在新學期的第一個月,大慶市各級各類學校深入開展安全教育,將9月1日定為“安全教育日”,重點是強化師生安全意識,營造安全氛圍;9月1~7日定為“安全教育周”,重點是加強安全技能培養,提高師生防災自救能力;9月1~30日定為“安全教育月”,重點是組織安全演練、安全知識競賽和安全大檢查活動。
各學校的活動內容主要有5項,即:集中整治學校各類安全隱患;組織師生參加逃生自救演練;舉辦安全主題班團隊會;組織安全知識測試、競賽、講座等活動;利用條幅、宣傳欄、板報、廣播影像等開展宣傳教育活動。(黑龍江省安監局)
龍口市5部門聯手整治基建及探礦工程安全
本刊訊為全面強化非煤礦山地下開采的基建、探礦工程安全監管,有效查改基建、探礦礦井工程存在的薄弱環節漏洞,2009年9月上旬,山東省龍口市國土、安監、公安、工商、電業5部門聯合成立專項整治小組,對轄區內所有非煤礦山基建、探礦工程安全基礎管理和現場安全管理進行了集中專項整治活動。
重點檢查了基建、探礦礦井工程“三同時”手續是否齊全、有效;安全生產責任制及各項規章制度、操作規程是否健全;主要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特種作業人員是否持證上崗;施工單位、勘探單位(項目部)資質是否齊全、有效等11項內容。(山東省安監局)
江都“4舉措”推進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
本刊訊為全面提高高危企業的本質安全度,江蘇省江都市安監局將2009年定為高危企業“標準化建設推進年”,采取4項措施,抓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磚瓦窯、造船、建筑施工等高危行業的標準化建設。
一是實行掛鉤包干。為及時掌握標準化工作推進情況,江都市安監局從局長到每個科室人員都分別掛鉤負責1個鄉鎮,具體實施對標準化建設的宣傳、指導和幫助。每個掛鉤人員每周不少于1次到所掛鉤的鄉鎮部門開展咨詢活動。
二是創建“示范點”。為使企業標準化建設有序進行,江都市安監局建立10家危險化學品標準化建設示范企業、4家造船標準化建設示范企業,并在26家磚瓦窯企業和3家煙花爆竹生產企業實施整體推進。
三是開展檢查督查。為使標準化建設向縱深發展,江都市安監局每月召開專題會議,解決在標準化建設推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同時,工作人員深入到 “示范企業”開展檢查督查工作,規范現場管理。
四是組織現場觀摩。為發揮示范效應,江都市安監局組織了67家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召開了標準化建設現場觀摩會,使企業明確了怎么做及做什么的目標。(夏開才)
東方電機舉行應急隊伍點驗活動
本刊訊為完善東方電機電應急體系,增強職工危機防范意識,2009年9月4日,四川省德陽市東方電機有限公司(簡稱東方電機)舉行了應急隊伍點驗(點驗是指逐一查對檢驗)活動,對應急演練、應急裝備、應急隊伍等方面逐一進行檢驗。
東方電機應急總隊由25個應急分隊,共789人組成。此次點驗活動以模擬突發事件的方式展開。4日下午17:00,各應急分隊接到指揮部指令后,立即從東電各生產區域跑步到指定位置集合。從下達點驗命令到集合完畢共用時13min。
這次點驗活動中,不僅人員集結迅速,還出動了諸多應急裝備,有德陽市第五人民醫院急救中心救護車、保衛部消防車、運輸部大貨車、汽車吊、輪式裝載車,動能供應部電力搶修車,發電機、切割機,各應急分隊機電工具、急救箱、擔架等。活動檢驗了東方電機的應急協調能力,達到了“招之即來,來之能戰”的演練目的。
上圖為東方電機焊接分廠應急分隊正快速趕往集合地點,下圖為此次點驗活動中出動的汽車吊、輪式裝載車、電力搶修車等應急裝備。(秦德東王國江何建東)
九江檢安公司推行TPM管理模式
本刊訊為做好設備管理、維護和檢修工作,2009年以來,江西省九江市九江石化總廠檢安公司推行TPM全員設備管理模式。
TPM(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全員設備管理模式,是以提高設備綜合效率為目標,整合企業的人力、專業、技術、裝備等優勢資源,打破機械維修、電氣、儀表、設備、安全等專業技術傳統界限,制定了“機械、電氣、儀表”等部門全員參加的設備管理作業規范,運用“看、聞、聽、摸”的方式進行設備巡檢,每臺設備都實行維護人員包機制,保持完好備用設備,對全廠72臺關鍵機組和設備實行各工種人員聯合承包的“特級維護”,逐步形成規范的閉環設備管理體系。同時還推行了專人巡檢負責制,并使用點溫計、測振儀等先進的儀器檢測運行設備,及時掌握設備運行狀態和關鍵數據,提高設備事故預防能力。
圖為九江檢安公司電氣維護人員在生產裝置現場巡檢電氣設備。(汪學峰)
煙臺市福山區通過案卷評查提升安全執法水平
本刊訊為規范執法程序,實現制度、機構、崗位、執法人員的有機結合,2009年9月初,山東省煙臺市福山區通過案卷評查的方式,規范執法行為、提升執法水平。
為規范執法程序,減少隨意執法、濫用自由裁量等不適當執法行為,福山區將行政執法職責分解到相關科、室、隊,并制定了詳細的執法工作流程,嚴格規定了辦案人員、科長、隊長、主管局長的辦案職責、工作程序、時限、審批權限等。
為規范執法文書使用,福山區按照《安全生產行政執法文書(式樣)》的要求,對原有的執法文書進行梳理,查找問題。同時,針對文書書寫不規范的問題,組織全局執法人員進行集中培訓學習。
為實行對執法文書的集體討論制度,對重大案件在下達整改指令或作出處罰前,實行集體討論。從證據收集、案件管轄、執法主體、適用法律、處罰程序等方面進行討論,確保制作的法律文書做到行政主體認定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充分,符合法定程序,適用法律法規正確。
為建立執法案卷內部評查制度,福山區定期組織召開專題會,對典型執法案件的案卷開展評查,由評查小組對案件調查取證材料的證明力與關聯性、事實認定與案件處罰依據的正確性以及案卷材料語言表達的組織性等方面進行總結。(山東省安監局)
鹽城市鹽都區舉行首次行政處罰聽證
本刊訊2009年7月31日上午,江蘇省鹽城市鹽都區安監局公開舉行了行政處罰聽證會。這是鹽城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系統首次舉行的行政處罰的聽證會。
2008年12月4日,鹽城某石油機械有限公司將新建廠房的鋼屋面、夾心板等工程承包給無資質的個人施工。2009年5月9日下午2:50,承包人楊某組織人員施工時,對鋼屋面進行油漆,架設的活動腳手架沒有按規范要求進行搭設,且登高作業人員沒有正確接系安全帶,致使腳手架倒塌,造成1人死亡1人受傷。經過事故調查認定,楊某無資質承建工程,依據《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第三十七條第一款規定,擬對其實施罰款10萬元的行政處罰,對建設單位也作出了相應行政處罰。
楊某在7月10日接到行政處罰告知書后,于7月12日書面向鹽城市鹽都區安監局提出聽證要求。鹽都區安監局接到申請后組織聽證人員學習有關聽證的法律、法規、規章,并邀請律師進行指導,以保證聽證會在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下有序開展。
聽證會上,案件調查人陳述了案件的發生經過、當事人的責任、行政處罰的法律適用和擬處罰的金額;當事人充分發表了自己對行政處罰的意見,對責任認定等方面提出了質疑,對行政處罰提出了不同意見,雙方進行了質證和相互辯論。在聽證過程中,各項程序符合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要求,并讓當事人充分發表了個人訴求,體現了行政處罰公正公平。(李 戎)
淮北礦業鐵運處臨機段開展檢修標準化
本刊訊2009年以來,安徽淮北礦業集團鐵運處臨機段為提升職工業務技能、強化內部安全管理,開展了機車車輛檢修質量標準化建設。
臨機段首先成立動力設備檢修技術領導小組,技術小組下設機車檢修組和車輛檢修組。專業組成員主要負責動力設備的故障確認、診斷分析、提票分工、實施動工、現場監督、階段匯總、竣工驗收、簽字確認等8個環節的具體操作。如某一環節未達到確認,下一環節工作將無法施工,并接受連帶處罰。
臨機段還針對機車臨時檢修的情況,成立應急故障處理小組,制定機車應急故障處理預案,24h接受乘務員故障咨詢,必要時趕赴現場協助處理故障,保證了機車在區間運輸暢通、安全高效。(靳 偉)
小河嘴煤礦通風隊舉辦安全“周末講壇”
本刊訊為引導職工做本質安全人,2009年以來,四川煤炭產業集團達竹公司小河嘴煤礦通風隊每周五下午都舉辦1場安全“周末講壇”。
在安全“周末講壇”上,通風隊給每位參會人員發放1張本周安全隱患自查自糾表,要求職工認真填寫本周內發生的安全隱患和事故,然后由職工現場投票選出本周“安全之星”主持講壇,由他給大家講講自己在安全生產中的好的經驗和做法,用身邊的事教育身邊的人。通風隊要求全隊所有職工每周必須參加 “安全講壇”,每月必須至少主講1次。通風隊還規定,凡參加講座學習時間達不到規定期數的職工,月終考評不得評為月度“優秀員工”。為規范學習教育管理,通風隊將隊管人員、職工參加“講壇”情況一一登記在冊,以確保學習效果。(楊 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