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特約記者
主板堪稱一臺電腦的核心,處理器、內存、硬盤、顯卡、鍵盤鼠標等部件都要在它的支持下工作。主板一旦出現故障,電腦罷工也就難以避免了,因此主板的售后服務情況非常值得關注。相對于以“三包”為基礎的質保條款,廠商對主板產品提供的售后服務細節更值得關注。
在眾多電腦硬件中,主板可以說是最為關鍵、起著基礎作用的部件。主板擁有眾多的插槽、電容、芯片等,都相當脆弱;同時作為其它眾多配件安全工作的基礎,主板一旦損壞就極可能造成電腦罷工甚至是其它配件的損壞。所以對于它的質保,我們不但要從廠商公布的售后服務條款入手,同時還要關注整個售后過程中的各種細節問題。在此我們就和大家探討一下近年來主板的售后服務情況,談談具體發生了哪些變化,有哪些值得關注的地方。
一、主板質保先看表面文章
很多人對《微型計算機商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中關于主板三包的理解是:7天包退、15天包換、1年包修,而這也是主板廠商在制定相關產品售后服務條款是的主要參考。通常情況下,主板廠商都會自行對包換、包修的期限進行延長,例如華碩就為其主板產品提供了15天包換新品、1年包換良品、3年包修的服務。除了華碩以外,其它主板廠商也陸續將原先1年或者2年的質保期限提升至3年免費質保。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只要簡單查詢一下各個廠商的質保條款,就可以大致了解所購主板能夠獲得的質保服務內容了。
二、質保條款上的細節變化
1.條款改進
除了基本的條款,還有更多的細節需要注意。認真研究過主板廠商保修條例的消費者會發現,其中通常都有幾條免責聲明,用來限制消費者的保修資格或者對故障原因進行要求。不過隨著消費者權益逐漸被重視,這些條款雖然沒有刪除,但卻變得越來越人性化。以華碩主板對質保憑證進行限制的條款為例,過去的規定是“如無可證明的購買憑證,恕不更換新品,人為損壞不在此服務范圍”之類比較生硬的話語,現在已經更新為“如無可證明的購買憑證,華碩將以產品出廠日期加十四個月為準。”也就是說按照以前的規定,如果沒有購買證明憑證(通常是購機發票)的話,就不能得到華碩官方的質保。而現在華碩提出“以產品出廠日期加十四個月為準”的辦法,讓消費者不再為遺失購機憑證而煩惱了。這樣的變化雖然很小,但卻體現了廠商對消費者的負責以及對售后服務的認真態度。
2.特色服務
對消費者的關懷,并不只是簡單的“三包”,還在于服務的細節。主板廠商提供的特色服務,如富士康的“三年零等待”服務等,都有助于提升消費者的質保體驗。顧名思義,“三年零等待”就是消費者無需等待維修的時間,就可以直接更換同規格的良品。對消費者而言,這樣的服務確實是令人興奮的——在送修故障主板的同時不耽誤正常的工作。相比以往消費者需要等待十多天甚至是數十天,這可以稱得上是一種高效率、人性化的解決方案。除此之外,翔升的“綠洲服務”、“差價升級”服務,磐正的“續保服務”以及致銘的“非義務保修”等,都是在原有“三包”的基礎上增加的特色服務。
3.硬件支持
售后服務的品質不僅僅是指保修條款,還有一定的硬件因素在內,例如售后服務中心、熱線電話等都是提供優質售后服務的基礎。24小時800免費電話、E-Mail技術支持以及在線幫助等措施雖然不起眼,但從這些細節之處卻能感受到廠商對消費者的負責和誠信的程度。另外,諸如華碩、微星等廠商提供的全國聯保承諾(消費者可以獲得異地保修服務),也是真正為消費者著想的具體體現。
寫在最后
近年來,隨著產品同質化日趨嚴重,主板性能和參數的差距已經不再明顯,所以廠商都在尋求新的增長點。而無論規格有多強、技術有多新,對于普通用戶來說,售后服務仍然是最為看重的一點,所以不少廠商都在這一方面下足了功夫。
一線廠商如華碩、技嘉等都是業界的“大腕”,在售后方面都有一套明確且詳盡的規范制度。在保修時間上,基本都為3年免費保修,并且還具備15天換新,1個月換良品的服務。而如今一些二、三線廠商也陸續從1~2年的質保升級至3年免費質保,基本和一線廠商保持一致。而對于一些不知名的雜牌廠商來說,雖然有類似售后服務的規定,但受到自身實力的限制,往往很難履行售后服務的條款,令人擔心。一線廠商和二、三線廠商的區別還體現在細節方面,例如大廠都有自己的售后服務中心,相比小廠商為各級分銷的保修制度來說拉近了和銷售者之間的距離,也減少了消費者的等待時間。
綜合來看,無論是一線、還是二三線主板廠商,在售后方面的表現都算相當不錯。與IT領域各種產品相比,主板產品售后服務的完成度及人性化程度都處于較高的水平,消費者的利益能夠得到較好的保證。
MC觀點:“顧客是上帝”不是口號,要從消費者切身利益出發!
從廠商對售后服務的改進上我們可以看到,如今廠商已經越來越多地為消費者考慮,從細節、實處出發,做好售后服務工作。主板的售后服務,已經從被廠商忽視的紙面文章,轉變為產品營銷中的一大賣點。雖然在售后服務中依然會有各種問題出現,但明顯的改進也是不容忽視的,這也有助于主板廠商提升品牌口碑,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新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