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峰
2009年7月31日凌晨,舉世矚目的羅馬世錦賽女子50米仰泳決賽打響了,來自中國武漢的姑娘趙菁笑到了最后,當時間被定格在27秒06時,全場頓時沸騰了,所有人都慶幸自己親眼目睹了一個新的世界紀錄的誕生!
趙菁的優秀表現讓遠在千里之外的母親黃小萍熱淚盈眶,不為人知的是,趙菁并不是泳壇的天才,天生肺活量就很小的她甚至還達不到一個普通運動員的身體標準。為了讓女兒在泳壇上闖出一片天地,媽媽始終以近乎霸道的手段管理著女兒,為此,母女的關系曾一度緊張,不過,站在了羅馬世錦賽的最高領獎臺上后,趙菁終于讀懂了那份血濃于水的"鐵血"母愛……
寒門女兒學游泳,豈料愛你并不容易
趙菁1990年出生在湖北省武漢市的一戶普通人家,母親黃小萍是織布廠的車間職工,父親趙明勇是河南人,從部隊轉業后在武漢軍區某招待所上班。趙菁父母兩人的收入都不高,平日里各種開銷都需要精打細算。
1994年年底,由于工廠的效益不佳,黃小萍從單位下崗了。這樣一來生活就更難了,眼見著女兒快到了上學的年齡,各式各樣的開支會接踵而至,這可怎么辦呢?和丈夫商量后,丈夫的想法很傳統:在現實的情況下,女兒要想有個較好的出路,就必須比別的孩子多付出。他對黃小萍說:"我的身高接近1.8米,你身高也有1.7米多,這樣看來將來女兒的身高肯定矮不了,我想讓她練個體育項目,也算是多學了一門生存的本領。"黃小萍也覺得這話有道理。
7歲的趙菁開始上小學了。一天傍晚,趙菁從學校拿回了一大摞宣傳單。黃小萍翻看了一下后,發現里面有美術、舞蹈、英語和游泳等好多種類的學習班。黃小萍的目光在游泳的宣傳單上停留了很長時間。她問女兒:"菁菁,你自己說說,到底上哪個學習班?"小趙菁歪著腦袋想了好大一會兒后,一本正經地回答:"我想上英語班。"黃小萍沒有一口回絕女兒,而是耐心地引導她:"菁菁,咱家一出門就是東湖,夏天雨下大了后,湖水常常會淹到附近的馬路上,我看你還是學游泳好,學會游泳才不會有危險……"聽了媽媽的話后,小趙菁不再吱聲了。
進入游泳隊以后,生活展露出冰冷與無情的一面。趙菁每天放學后不能回家,而是直接步行到數百米外的區體校,在體校大院的法桐樹蔭下,她掏出作業本,在一張青石長條椅上做完作業,然后跟隨教練完成當天的訓練課。趙菁的書包總是比同學們大一號,因為里面除了課本文具,還塞滿了浮板、拉力繩、以及墊饑的面包和礦泉水。每天晚上10點鐘左右,在左鄰右舍快要熄燈休息的時候,小趙菁才一臉汗水地回家吃晚飯。每當看到女兒在飯桌前狼吞虎咽的樣子,黃小萍的心里就充滿了無奈和辛酸。
雖然練得十分辛苦,但小趙菁的進步卻不大,主要的原因是她的膽子太小了,大半個月后,教練找到了黃小萍說:"和她一同來的孩子都敢從岸邊直接入水,只有她一步也挪不起來!”。黃小萍和丈夫趕到訓練場地一看,果不其然,別的孩子都能夠從一米高的岸邊往下直接"扎猛子",只有小趙菁慢慢地順著角落里的扶手順下去。看到女兒這樣怯懦,著急的黃小萍連忙上前勸說和鼓勵,然而不管她說得如何入情入理,小趙菁就是不為所動。
這一下,黃小萍是真的有些生氣了,她想,對女兒不“發狠"是肯定不行了,她對站在身旁的丈夫說:"菁菁不敢跳,你把她直接扔下去!"于是,在旁人驚詫的目光中,趙明勇抱起女兒,直接把她拋進了淺水區里。從一米多高的岸邊“撲通”一聲落入水里,小趙菁嚇得"哇"地大哭起來,這種情形讓幾位家長看不下去了,她們不滿地指責黃小萍說:“你做家長的怎么這么狠心,把孩子嚇著了怎么辦?”,不過,渡過了心理的障礙后,小趙菁發現這并沒有什么可怕的,她很快掌握了入水的要領,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起來。
就這樣,在媽媽近乎“霸道”的方法下,小趙菁一下子找到了游泳的感覺。她先是學會了自由泳,接著又掌握了蛙泳、仰泳和蝶泳。結果,在短短的一個多月時間里,趙菁一口氣學會了4種泳姿,其后來居上的態勢連教練都暗暗咂舌。
轉眼到了2001年年初,由于體校修建校舍,暫時把訓練場地改在了武漢市體院的游泳館里。黃小萍發現這里有一支更為專業的游泳隊,于是,她找到了其中最有名的石曉銘教練。石教練曾是全國仰泳冠軍,1984年退役后擔當湖北省隊專業教練。
經測試,石曉銘發現趙菁的水感、協調力以及爆發力都不錯,但在測量她的肺活量時,石曉銘皺起了眉頭,趙菁的肺活量只有2300毫升左右。石曉銘對黃小萍揭示了其中的道理:肺活量是一次性呼吸的最大量,最能反映出游泳運動員的潛質,好的運動員往往是標準肺活量的一倍。而照趙菁目前的年齡看,她的肺活量至少要在2500毫升左右,也就是說,她的肺活量甚至不及一個普通人,練下去也勉為其難。聽罷石教練的話,黃小萍的心里涼了半截,不過在她的懇求之下,石曉銘還是答應讓趙菁留下來“試訓”。
"試訓"的意義是什么,黃小萍當然再清楚不過,一想到女兒今后難以在游泳上有所作為,她的心情就不由自主地沉重起來。那天回到家里后,黃小萍把女兒拉到了面前,一字一板地說道:"石教練的話你都聽到了,沒有哪個專業運動員的肺活量比你更小,先天的條件比別人差,就需要后天加倍地努力,只有這樣才能趕超上別人,你明白嗎?"看到媽媽嚴肅的表情,趙菁不由自主地點了點頭。
在"試訓"的那一段時間里,黃小萍到處咨詢增加肺活量的方法。后來,有一位專業人士指點她:每天多喝一些牛奶不但會增加人的體制,還會相應地增加肺部容量。聽從這位專業人士的話,黃小萍和丈夫兩個節衣縮食,除了保證女兒的正常營養外,還額外為她每天增加4大瓶牛奶。
豈料,一次去漢口體院送衣服的時候,黃小萍意外從趙菁床底下翻出來十幾個牛奶瓶子,打開來一聞,其中的一大半都已經發酸變餿了,女兒這樣不顧家長的苦心,隨意地糟蹋牛奶,黃小萍氣得一屁股坐在床上,渾身上下都在打顫。
中午時分,訓練完畢的趙菁背著一大塊浮板回來了,看到臉色鐵青的媽媽一聲不吭,再看看地上一大堆牛奶瓶子,趙菁一下子明白了,便大大咧咧地解釋道:"牛奶我不喜歡喝,平時的訓練緊,我也抽不出時間喝……",女兒的態度讓黃小萍更加氣惱,她一把拽下了女兒手上的浮板,用力打了她兩下。劇痛下的趙菁用手臂一擋,浮板"咣當"一聲掉落到地上,看到浮板壞了,趙菁"哇"地一聲哭成了淚人,女兒的哭聲也讓黃小萍萬分難過,不過,她還是硬下心腸,強行地忍住眼眶里的淚水。從此之后,無論是刮風還是下雨,黃小萍天天去漢口體院督促女兒,以保證她每天能喝下4大瓶牛奶。
挑戰生理極限,母子聯袂闖過難關
"浮板"事件之后,趙菁也體味到了媽媽的苦心,從此之后,她訓練變得更為刻苦起來。做50個一組的引體向上,別的隊員三下兩下就完成了,她做完后卻接著做。兩天一次的力量練習,更是讓她傷痕累累,手上的血泡從來就沒長好過。特別讓黃小萍感動的是,在單杠上練習懸垂靜止時,其他隊員受不了上肢的壓力,往往最多堅持10分鐘就落地了,而趙菁由于肌肉類型不佳,也為了練習上肢的協調能力,不咬牙堅持20分鐘就決不下來。
辛苦的訓練帶來了回報,很快,趙菁就被石曉銘教練正式招入麾下。14歲那年,初出茅廬的趙菁參加了在加拿大蒙特利爾舉行的世界游泳錦標賽,雖然只拿到了第八名,但卻被招入國家隊的年輕陣容。2008年的全國冠軍賽暨北京奧運會選拔賽上,趙菁在女子100米仰泳決賽中,以59秒81的成績,打破了中國名將賀慈紅保持了14年之久的女子100米仰泳的亞洲紀錄,排名世界第六。
就在趙菁漸漸步入事業正軌之際,北京奧運會上的她卻遭受了最為沉重的打擊。由于賽前3天鯊魚皮泳衣才到,加之這種游泳衣最多只能使用7次,因此無法多次試穿。結果,趙菁在100米仰泳比賽中,最終沒能掌握好比賽的節奏,超過了15米的出水線而被取消了比賽資格。
當時的黃小萍就在北京觀看比賽,賽后的趙菁悲痛欲絕地告訴她:“多年的訓練都是為了這一次奧運會,現在,我連死的心都有了!”其實,這屆奧運會趙菁很有機會獲得獎牌,可是由于違規……想到這一節,黃小萍也不僅淚流滿面。
北京奧運會后,趙菁的情緒一下低落起來,恰在此時,一些媒體也開始對她狂轟亂炸,指責她沒有起到一名核心隊員應有的作用。這些評價傳到趙菁的耳朵里,她心里面越加地難過,甚至懷疑起自己是不是游泳的材料。黃小萍的心一下子被揪緊了,她十分清楚:如果這道坎女兒邁不過去的話,她的前途就徹底地完了。
但黃小萍沒有放棄,她特意找到國家游泳隊前總教練張亞東求教。張亞東教練也很欣賞趙菁,只是覺得她的心理和性格,還缺少一種王者的魄和冷靜。奧運會上越過了15米的出水線,恰恰暴露出她急于求成、欲速不達的急躁心理。
張亞東教練的肺腑之言,如醍醐灌頂般讓黃小萍徹底清醒。她意識到,自己以前總是強調女兒的營養和訓練質量,這很可能是導致她心理出問題的原因。不過,找到了問題的癥結后,黃小萍反倒變得輕松起來:"既然我以前能影響女兒的性格,今后就一定能淬火回爐,打造出一個更強大更完美的女兒來!"
由于自信心受到了很大的打擊,趙菁在給黃小萍發短信時,總是時不時地問:"以后我還有機會嗎?還能參加下一屆倫敦奧運會嗎?"每每這個時候,黃小萍便為她仔細分析:"蛙后"羅雪娟以前也和你一樣,也有在關鍵時刻頂不住的時候,在低谷的時期,羅雪娟也曾遭受過種種誤解和非議,但她在逆境中不屈不撓,并最終勇敢地站了起來,這才是泳壇上真正傲雪凌冰的"金花"!"
為了培養趙菁溝通的能力,母女倆約定:至少每隔一個星期通一次電話。有一次趙菁參加封閉式集訓后,打電話回家問候黃小萍時,黃小萍聽到女兒說話的聲音像蚊子一樣小,就忍不住朝話筒怒喝起來:"你說話能不能大點兒聲,這樣有氣無力的樣子,是不是不想游泳了?"趙菁解釋道:"媽媽,我的肩關節受傷了,現在正敷著冰塊,拿不起來話筒,只能用免提說話,所以你聽起來聲音很小。"女兒的話讓黃小萍心酸地扣下了話機,她默默對著話筒說道:"對不起,女兒,媽媽這一次錯怪你了!"
2008年年底,利用高原訓練結束的間隙,趙菁回家休假3天。自北京奧運會后,這還是趙菁第一次正式休假回家。黃小萍看見女兒有些發胖,便很不高興地問道:"怎么搞的?是不是最近的訓練量不夠了?"趙菁解釋道:"是最近自己的傷病太多,從而導致了訓練不系統;另外,最近隨隊出席了幾個贊助商的活動,也影響了訓練的質量。"黃小萍聽了沒有吱聲。往常女兒回家,黃小萍都會親自下廚,做女兒最喜歡吃的"燈影牛肉"和"紅燒獅子頭",但這次她不但自己不做,還讓丈夫也不要做,開飯時,只是簡簡單單地端上來五六個素菜。趙明勇說:"女兒好不容易回了次家,你怎么這么心狠?"黃小萍反問道:"你看見有胖子拿冠軍的嗎?"第二天天剛剛放亮,黃小萍就敲響女兒的房門,讓她和自己一起跑步,了解到母親的一片苦心,趙菁順從地從床上爬起來,和母親倆迎著晨曦的清風,一邊跑步,一邊在嘴里喊著輕快的號子。看到女兒的心理真的頑強了,黃小萍暗暗地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羅馬一飛沖天,奪冠時刻讀懂"鐵血"母愛
2009年3月,趙菁再次隨隊到昆明進行高原訓練,出發的那一天,黃小萍和丈夫去車站送女兒。上車前,黃小萍悄悄對女兒說:"菁菁,媽媽知道你這些年付出很多,你肩關節和肘關節常年有傷,膝蓋部也常常積水,看到你老傷未好又帶新傷,媽媽的心里也很難過。對于你的成長,媽媽是不是有時候太過分了?”黃小萍的話讓趙菁的眼圈一下子紅了,她用雙手摟住媽媽的脖子說:"媽媽,我知道你都是為我好,你放心,今后的日子里,我決不會讓你有半點兒失望!"
奧運會結束后,一些大學來游泳隊招收學員,黃小萍積極鼓勵女兒學習文化課,黃小萍心里明白,要想成為中國泳壇的領軍人物,光有出眾的技術還不夠,還必須具備良好的綜合素質。趙菁報考了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專業。由于文化底子較薄,趙菁學起英語專業課來十分吃力,因此她想棄學這門課程,她認為英語對運動員用處不大,即使出國也有專職翻譯陪同。但黃小萍認為英語是一門國際語言,將來無論干什么,都是一個工具。更關鍵的是,學英語能開闊眼界,思維和見識都能得到提高。在黃小萍的堅持下,趙菁拿起了英語課本。漸漸地,趙菁對學英語越來越入迷了,后來每次出國時,她甚至像模像樣地當起了"義務翻譯"。
就這樣,在母親的多方調教之下,泳池里的趙菁越來越成熟。2009年7月,舉世矚目的世界游泳錦標賽在意大利羅馬揭開戰幕。自2005年起,中國游泳隊就一直沒有人染指過該項賽事的金牌。臨近出發的那幾天,趙菁要求媽媽到北京看一看她,考慮到這樣會讓女兒分心,黃小萍拒絕了,她說:"只有你在世錦賽上取得了好成績,媽媽才會到北京迎接你!"
最終,趙菁站在了最高領獎臺上。北京首都機場,當國家女子游泳隊的隊員們出現時,人群里頓時一陣歡呼。黃小萍更是悲喜交加地和女兒擁抱在一起:“菁菁,你真棒,媽媽這些年對你太刻薄了,你受苦了……”趙菁緊緊摟住了媽媽:“您什么都別說了,沒有您我就不會站在世界最高的領獎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