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因年老而放棄維權
□ 王惠卿
某市一位66歲的老人,在一家民營食品廠當夜班門衛。近日的一天下半夜,兩個歹徒來廠里盜竊,老人聞聲后,立刻從傳達室里跑出來,去追趕逃竄的歹徒。途中突發腦溢血,經搶救無效死亡。老人是在上班期間,為保衛企業財產而光榮獻身的。按理說,企業應派人全力以赴協助老人親屬料理老人的后事,并給予一定數額的補償金。但企業領導以老人上崗前,雙方未簽訂《用工協議》為由,只愿意出500元的安撫費,也未派人去幫忙。老人的子女十分憤怒,直接找到市老齡委等方面的領導。最終在各方面的積極協調下,那家企業領導才愿意增加一些補償金,老人的子女這才勉強接受。
老人們個個忠于職守,工作認真負責。他們最缺乏的,就是維權意識。認為自己有了養老金,再干,拿的是份外錢,因而很少去考慮可能會發生的事情,也不會去主動提出簽訂書面協議。這樣,某些用人單位就利用老人們這個弱點。一旦發生意外,老人及其親屬想討個說法也無依據。
每個老人,一定要主動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再上崗時,主動要求簽訂用工協議,以作為維權的依據。對方一旦拒絕,這份工作寧可放棄,也不要向老板低下自己的頭。這樣做,不僅是出于關愛自己生命的需要,也是為自己的后代在維權方面樹立一個學習的榜樣。
“換位思考”的魅力
□ 梁牛
日前參加天津市鶴童義工“嘗老體驗”活動的一位大學生表示,想不到人老時會有這么多不方便,今后我一定要好好孝敬父母和爺爺奶奶。
這樣的“嘗老體驗”活動近來上海、重慶等許多城市都在開展。重慶公交二公司駕駛員劉平明和另外4名司乘人員不久前進行“扮老體驗”,“關節纏上紗布,眼睛涂上凡士林……”跟隨老年乘客一起趕公交,一起找座位,經過幾天的體驗生活,終于由衷地說出了“以后會更加耐心地為老年人服務”的心聲!
其實,開展這類“嘗老體驗”“扮老體驗”活動,都是出于一種“換位思考”的理念。當你處在 “老人”的位置上時,自已就會感同身受,以己心比人心,自覺地多為別人尤其是多為老年人、殘疾人等社會弱勢人群著想,從而在自己的崗位上盡力搞好服務工作,努力盡到自己的一份責任、一份愛心!
顯而易見,開展如此這般的“換位思考”活動,較之平時那些不著邊際的說教或措辭嚴厲的領導批評乃至看似有用的處罰等,其實要管用得多了!將心比心,“比”出了愛心,“比”出了責任!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經常進行這樣的“換位思考”,設身處地多為別人著想,多為老年人、殘疾人等社會弱勢人群著想,那么,我們的社會就會變得更加和諧、文明,其樂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