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保暖勝良藥
□ 中國人民銀行合肥中心支行衛生所副主任醫師 吳國隆
冬季天寒地凍,自然界生機閉藏潛伏,人體陽氣漸收。一些身患慢性病的老年人,如遇風寒更易使陽氣受損而導致舊病復發或加重。
除了感冒高發,慢性支氣管炎、哮喘病情加重之外,冬三月(11月至2月)的持續低溫和大風天氣,常使急性心梗發病率顯著提高。種種跡象表明,冬季保暖是養生防病的關鍵。
遇寒先著衣,保暖重頭背。冷天外出,除做好頭、手、足保暖外,背部保暖也很重要。背為人體經脈陽中之陽,風寒之邪極易通過背部侵入人體引發疾病。穿件貼身小馬甲,會有很好的保暖效果。
睡前必泡腳,天冷也通風。熱水泡腳可通經活絡,改善微循環,增強機體抵抗力。天冷也不要蒙頭睡覺或緊閉門窗,白天適當開窗換氣,有利于預防感冒。
進補需對路,補以食當先。除了根據自身情況,適當服用滋補中藥外,更應強調食補。肉類中以羊肉最適宜冬季食用,加之我國素有“冬吃蘿卜夏吃姜,不勞醫生開處方”的諺語,若以羊肉蘿卜煲湯,堪稱冬補佳品。
滴耳液冬天用前溫一溫
□ 河北省保定市雄縣醫院耳鼻喉科副主任醫師 劉江峰
由于天冷著涼,張大爺的中耳炎又犯了,于是到藥店買了一支滴耳液。回家剛滴了幾滴,張大爺頓覺頭暈,天旋地轉,趕緊到醫院耳鼻喉科就診。聽完張大爺的敘述,檢查又沒發現大礙,于是告訴他是由于滴耳液的溫度過低,刺激內耳前庭器官造成的。
人們常用的滴耳液,使用時有幾點需要注意。首先,滴藥前應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如果是中耳炎伴有鼓膜穿孔,滴藥前應先用3%雙氧水清洗外耳道,再用消毒干棉簽拭凈。滴藥時側臥于床上,使患耳外耳道口朝上,并用手向后上方牽拉耳廓。冬天滴藥前,應把滴耳液藥瓶放在手中焐一會兒,或者把藥瓶放到40℃左右的水中溫一溫,使藥液溫度盡量接近體溫。注意溫度不要太高,以免破壞藥效。使用時將藥液搖勻,使藥液沿外耳道壁緩慢流入耳內。滴藥后宜保持原體位3~5分鐘,并用手指輕壓耳屏數次,以使藥液經鼓膜穿孔處流入中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