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雯
許多睡眠研究都發現,每個人每天晚上都會做夢。平均一個晚上會出現4~5個,甚至更多,只是“沒有感覺”或“不記得”罷了。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教授坎里克·羅賓斯發現,體質比較敏感或內心感受與潛意識比較敏銳的人,的確比較容易感覺在做夢。
許多有關夢與睡眠的研究發現,女性比男性多夢。這是女性常常一早起來訴說自己又做了什么夢的原因。
美國芝加哥瑞斯大學醫學中心心理學主任卡特萊特解釋說,可能是女性比男性更容易記得夜里所做的夢。因為,女性比較愿意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而且女性即使在睡夢中,也習慣下意識地“豎起耳朵”聽隔壁房間的孩子或長輩是否有異狀,是否需要協助。因此,在淺睡和睡眠隨時會被打斷的情況下,比較容易感覺和記住自己所做的夢。
夢能幫人解決問題。藝術家、建筑師、發明家等創造力豐富的族群似乎也特別容易做夢,經常能從睡夢中得到靈感。
比如,德國著名的有機化學家佛里德里希·奧古斯特·凱庫勒,就是在睡夢中看到一條蛇咬著自己的尾巴旋轉,然后便提出了由6個碳原子構成的苯環的概念。
每個人都具有這種能力,不是只有特別有創意與感覺敏銳的藝術家才有。美國頂尖的夢學研究心理學家蓋爾·戴蘭妮教人們如何“孵夢”:在入睡前先回顧一下要解決的問題,并想一想對夢的請求。例如:“請幫我了解我為什么害怕飛行,我該怎么辦”?或“我應該怎么做才能改善夫妻關系”?最后,專注于睡前的問題,直到入睡。不論是在半夜或早晨醒來,都立刻記下夢的內容,再試圖了解夢所傳達的信息。當然,越知道如何解夢和讀夢,越能明白夢境要告訴自己什么。加拿大的研究人員庫肯和奈爾森博士甚至發現,在事情發生的5~7天內,通常能在夢里得到答案。
(編輯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