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 源
人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但在醫生看來,眼睛更是健康的窗口。因為,很多疾病會在眼底有所表現,它是人體惟一能夠直接看到血管的地方,通過這扇窗戶,醫生可以洞悉您是否患有動脈硬化、高血壓、糖尿病、腫瘤、貧血、腎病、風濕病等多種全身疾患。
老年性眼底動脈硬化是50歲以上人群常見的一種慢性血管改變,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病率可達40%。您可能沒有任何不適的感覺,但醫生檢查眼底時卻可以發現動脈變細、透明度降低、顏色變淡、反光增強、血管平直、分支成銳角等情況。老年性眼底動脈硬化,是人體的一種衰老現象。是高齡導致的全身動脈系統退行性、彌漫性硬化,它不會直接導致失明,所以不必緊張,也無需特殊治療。您需要做的是:注意飲食,盡量少吃高熱量、高脂肪、高膽固醇類食品,多吃水果蔬菜,戒煙限酒,不要暴飲暴食,并且保持愉快的心情,多做運動。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延緩老年性眼底動脈硬化的進程。
值得注意的是,老年性眼底動脈硬化是全身動脈硬化的一個信號,尤其是那些同時患有高血壓、高脂血癥和糖尿病的患者,其眼底動脈硬化的進程會加快,嚴重的甚至引起失明!現在讓我們來看看下面幾位患者的遭遇:
王先生,常年做產品銷售,由于工作關系經常需要應酬,50歲不到,已有了發福的跡象。一天,他躺在沙發上看電視,突然發現電視熒屏缺了一半,怎么也看不清。到眼科檢查后醫生告訴他,其眼底的一根靜脈發生了阻塞,并讓他去測量血壓。令人吃驚的是,血壓竟然高達200/110毫米汞柱。原來,王先生在不知不覺中已得了高血壓,由于平時工作壓力大,運動少,應酬多,加上煙酒不斷,眼底血管已嚴重受損,動脈已明顯變細,硬化的視網膜動脈壓迫了伴行的靜脈,使靜脈回流受阻、堵塞,導致出血,造成了視力嚴重下降。這種分支或總干的靜脈阻塞在“三高”人群中非常多見,而且發病年齡也日趨年輕化。眼底檢查可以發現動靜脈管徑的比例異常,動脈變細,而靜脈迂曲擴張,視網膜出血滲出,黃斑水腫,常需激光治療,若長期缺氧還可以有異常血管生長,一旦這種新生血管大出血,則需要手術干預。
老趙,70歲,他是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壓和高脂血癥的,但就是一直管不住自己的嘴巴。一天,老趙洗臉時無意中遮住右眼,發現左眼前一片漆黑,急忙到眼科就診。醫生告知,他患了視網膜動脈阻塞,俗稱“眼梗”。但為時已晚,錯過了治療時機,視力難以恢復。老年人突然無痛性的視力下降需高度警惕視網膜動脈阻塞,一旦發生應及時搶救。但由于我們平時都是用雙眼一起看事物,不少患者因為另外一眼視力良好而不被及時發現,所以建議平時經常分別遮蓋單眼,檢查一下視力。禍不單行的是,沒多久,老趙又得了腦梗,結果半身不遂。其實,老趙兩次得病的原因是相同的,眼睛視網膜和腦細胞都需要動脈來供養,一旦堵住了就會出現缺血性壞死,導致失明或偏癱。由于眼底動脈是大腦中動脈的一個分支,通過眼底動脈可以直接了解腦動脈硬化的程度,所以,血管外科、腦外科醫生常讓病人做眼底檢查,而眼科醫生則常常提醒有過“眼梗”病史的患者更要預防腦梗。
楊女士,54歲,向來精力充沛,可近來感覺看東西越來越模糊,身體也有些疲倦。到醫院就診,醫生給她擴瞳查了眼底,發現她的眼底有小片的出血、滲出和微動脈瘤,懷疑她是由于糖尿病引起的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這個結果讓楊女士有些意外,因為她從來沒有糖尿病典型的“三多一少”癥狀。為了明確診斷,她做了血糖檢測。結果發現空腹血糖10.8毫摩爾/升,餐后2小時血糖18.8毫摩爾/升,被診斷為2型糖尿病。糖尿病引起的眼部并發癥很多,其中,最常見的是白內障和視網膜病變,早、中期時眼底檢查可見微動脈瘤、出血滲出和水腫,若未累及黃斑,患者中心視力可毫無影響,但發展到晚期,眼底廣泛出血,新生血管增殖,甚至牽引性視網膜脫離,則可導致失明。因此,糖尿病患者一旦確診,除了要控制好血糖,還需定期檢查眼底,以及時治療。
小李,在校大學生。近幾個月感到視物模糊,還常犯惡心。他首先來到眼科就診。醫生檢查后發現,他眼底的視神經水腫,動脈變得極細,蛇形迂曲,視網膜上還看到出血和滲出,黃斑區視網膜也高度水腫。由于小李的母親是一個腎移植病人,因此馬上被聯想到可能有相同的命運。之后的內科檢查發現,小李也有。腎病并已發展到了腎功能不全的地步。由于此類病人的體內毒素在血液中大量積蓄,會刺激視網膜。產生典型的眼底改變,如血管嚴重迂曲,眼底大片棉絮狀滲出,視網膜出血、水腫等。及時治療原發病至關重要,否則,眼睛瞎了命也難保。
首次就診在眼科,結果發現嚴重全身疾患的病例不計其數,這說明很多疾病在出現全身癥狀之前,即已從眼睛這扇窗中露出了問題。所以專家建議,要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少食“三高”食品,定期做眼科檢查,及時把握全身健康狀況的信息,積極預防疾病,才能使您的健康得到保障。
(編輯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