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偉紅 徐萬泰
徐州市位于江蘇西北部,東經116°22-118°40,北緯33°43-34°58之間,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適中;四季之中,冬、夏季長,春、秋季短,春天天氣多變,夏季高溫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潮頻襲。從氣候特點看,在春、夏季園林植物容易遭受病蟲害的威脅。近年來,隨著徐州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市區園林綠化面積不斷擴大,園林綠地中的植物種類不斷豐富。據統計,目前徐州市建成區綠地總面積達8538.1hm2,綠化覆蓋率為40.5%,綠地率為35.21%,人均公共綠地面積為12.88m2/人;園林植物種類達到324種,分屬于96科200屬。由于園林綠化植物品種的不斷豐富及徐州特殊的地理環境,危害園林植物的病蟲害種類不斷增多,開始出現新蟲害,使園林綠化養護管理工作不斷面臨新的挑戰和壓力。本文對徐州園林植物病蟲害的發生、防治進行了調查研究,指出目前徐州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對策,旨在為徐州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起到積極的指導作用。
1病蟲害發生現狀
1.1食葉害蟲以局部嚴重危害為主
我市園林植物中危害嚴重的食葉害蟲主要有黃楊斑蛾、黃楊絹野螟、大葉黃楊金星尺蠖、國槐尺蠖、樟巢螟、刺蛾類、重陽木斑蛾、袋蛾、葉甲類等。每年的4-10月,總能看到部分綠地的大葉黃楊、瓜子黃楊、國槐、龍爪槐、法桐、重陽木等園林植物的葉片一次次被蟲吃光,尤其是槐樹、龍爪槐、瓜子黃楊等植物被害蟲危害后掛有許多網狀物,嚴重影響景觀效果。
1.2刺吸式害蟲危害嚴重且逐年加重
刺吸式害蟲中的網蝽、葉螨、蚧蟲、粉虱、蠟蟬、薊馬、葉蟬、飛虱等危害嚴重且逐年加重。長期以來,蚜蟲、蚧蟲、網蝽和葉螨一直是危害我市園林植物的主要刺吸式害蟲。園林植物中的桃樹、杏樹、櫻花、海棠、欒樹、女貞、海桐、月季等都遭受到了蚜蟲、網蝽不同程度的危害,而尤以春季欒樹、木槿、大葉黃楊、海桐蚜蟲,夏、秋季女貞、金葉女貞蚧蟲受害最重,一定程度上影響城市及人居環境。梧桐粉虱危害葉片背面,出現白色絮狀物,既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又影響景觀觀賞,在我市的吳莊路及桃山路等地段危害嚴重,嚴重影響到寄主植物的生長勢。
1.3蛀干害蟲為害嚴重。蔓延形勢嚴峻
天牛類、木蠹蛾等蛀干害蟲為害一直是我市園林植物中發生危害的主要害蟲,前些年主要危害毛白楊、白蠟樹、柳樹、國槐等植物,危害相當嚴重,如煤建路等地段栽植的白蠟樹由于蛀干害蟲的危害,造成整條路的白蠟樹全軍覆沒,隨后,建國路綠地內栽植的柳樹也由于蛀干害蟲的危害逐年枯死。近年來,危害寄主開始向多元化方向發展。目前,我市園林植物小到大葉黃楊綠籬,大到法桐、合歡等骨干樹種上已經有蛀干害蟲的危害且危害范圍及蟲口密度不斷增大。
1.4外來入侵的有害生物種類不斷增多.
近年來,我市的園林綠化事業發展迅速,外地苗木不斷引入,由于檢疫措施不得力,一些外來有害生物(主要為昆蟲)也隨之侵入,如樟巢螟、懸鈴木方翅網蝽,重陽木斑蛾等,以上蟲害雖然入侵時間不長,但對樹木已經產生了較嚴重的危害。特別是重陽木斑蛾,2008年在我市暴發,市區大部分地段的重陽木葉片被該蟲危害,確的植株被吃光,嚴重影響景觀效果。
1.5白粉病、褐斑病、黃化病等病害逐年嚴重
多年來,紫薇白粉病、大葉黃楊白粉病、大葉黃楊褐斑病、金葉女貞褐斑病、梔子花黃化病等一直困擾著園林工作者。近年來,市花紫薇及大葉黃楊、十大功勞等植物上的白粉病也逐年加重。每到發病期,受害植株的葉片和新梢布滿一層白粉,葉片和新梢扭曲、畸形,病葉提早脫落,既影響植物的生長發育,又降低景觀觀賞價值。每年7~8月,全市城區絕大部分的金葉女貞都遭受褐斑病的危害,葉片嚴重脫落,部分大葉黃楊球也因受病害危害出現死亡。
2主要原因分析
2.1植物檢疫環節薄弱,造成部分病蟲害在區域間猖獗
為不斷豐富園林綠化樹種中物種的多樣性,在園林綠化建設時,引進新品種的數量不斷增加,這樣就為有害物種的入侵成為可能。在具體的苗木調運及檢疫環節中,由于不少干部群眾及經銷商檢疫意識不強,對檢疫性有害生物潛伏性、爆發性、危害性和破壞性認識不足,以致部分地方政府、相關領導和廣大群眾前期預防不力,造成嚴重后果。
2.2城市生態惡化為病蟲害的發生開啟了方便之門
城市環境是由人工建造起來的特殊生態系統,地上部分往往是空氣污染嚴重、光照條件不佳、人為破壞頻發;地下部分往往是土壤堅實、透氣性差、土質低劣、缺肥少水、生長空間狹窄,這些直接導致了有害生物的大發生。當某種生態因子達到災變程度,而養護管理又長期不能改變這種不利環境時,生態乎衡將被打破,園林植物病蟲害就暴發成災,發展成為自然生物災害。
2.3植物的配置不合理及栽植過密為病蟲害的發生提供了先決條件
在實際植物配置中,有些植物栽植在一起長不好,主要是由于它們之間互相爭奪陽光營養,或分泌有害化學物質或傳播病蟲;另外將園林植物種植在不適宜的生境,也容易造成植物樹勢衰弱,旦致一些弱寄生菌(如腐爛病菌)和弱寄生昆蟲(如雙條杉天牛.小蠹蟲等)危害。因此,害蟲與寄主在長期進化過程中形成了協同進化關系,可小說植物一栽下去就決定了病蟲害的發生程度,不合理的種植結構是病蟲害嚴重發生的源頭。另外;園林施工中,常出現苗木栽植密度過大,容易誥成植物生長空間狹窄,互相爭光、爭水、爭肥,長勢不好,而且不透光,濕度大,也容易滋生病蟲害。
2.4氣候異常促使城市園林病蟲害大發生
在影響害蟲發生發展和危害程度的三個環境因素:氣象條件、食物及其天敵中,氣侯條件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其它兩個因素也直接或間接地受氣象條件的影響或制約。突發性害蟲一般具有分布廣泛、遠距離遷飛、繁殖力強而迅速、常為暴食性或雜食性等特點。相關的研究和生產實踐證明,幾乎所有大范圍流行性、暴發性、毀滅性的作物重大病蟲害的發生、發展和流行都與氣象條件密切相關,或與氣象災害相伴而生,一旦遇到災變氣候,就會大面積流行成災。在城市化進程中,城市惡劣的生態環境下,園林植物生長勢極弱,這時氣候方面的因素則變成決定性影響因子。
2.5對園林植物病蟲害的研究與防治工作投入不足
面對各地病蟲害的流行為害,因缺乏足夠的資金投入與人力保障而失于控制。目前,由于科研資金投入不足和管理經費限制,我市對于園林植物病蟲害的研究科研力度不夠,園林植物養護總體水平較低,大部分苗木,特別是2級以下綠地大都處于粗放式管理,即使在管理水平相對較好的
1級綠地內,每年實際投入到植物病蟲害防治方面的經費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市公共綠地內病蟲害防治經費不足0.1元/m2。
3對策研究
3.1嚴把植物檢疫關
首先應認真貫徹執行《植物檢疫條例》、《江蘇省植物檢疫管理辦法》,無論是引進的還是輸出的種苗,均需取得檢疫機構的許可,嚴格把好出入關,控制主要蟲源、病源,監視、防止新的病蟲害傳人。其次是建立無檢查對象種苗基地,加強園林綠化工程監理,杜絕使用帶有病蟲害的苗木進行園林綠化種植。再次將相關法律法規納入普法宣傳教育的重要內容。通過廣播、電視、舉辦培訓班等各種形式,加大宣傳力度,提高植物檢疫法律法規的普及率,讓更多的人知法守法,讓更多的人懂得植物產品檢疫有標準,處理有方法,應急有預案。為動植物檢疫工作營造良好的環境,從而保證各項防控工作有力有序有效的開展。
3.2建立健全植保網絡,提高管理人員的素質
園林植物病蟲害的防治措施是綜合性的。需要始終貫徹于栽培和養護管理的各個具體技術環節中。因此,園林綠化管理人員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植物病蟲害預測預報及防治效果。為此,除專業部門要搞好技術指導和服務外,主管部門應加強領導,搞好協調,抓好培訓,建設防治網絡,成立防治專業隊,開展有償服務,并且認真落實國務院頒布的《森林病蟲害防治條例》規定的“誰經營、誰防治”的責任制。
3.3加強抗性植物品種的選育及應用
植物材料的選擇應以植物區系分布規律為理論基礎,以鄉土樹種為主,大力培育、馴化、推廣抗干旱,耗水少,耐瘠薄和土實,抗污染,抗凍害。抗病蟲,耐粗放管理,適應城市生態環境的園林植物品種。
3.4從規劃設計及施工規范著手.控制有害生物的發生
園林植物病蟲害控制必須從規劃設計抓起,除了要達到布局合理,體現觀賞價值外,更要考慮合理利用植物的生長習性、生物特征及植物間相生相克的關系。科學配置園林植物,遵循生物間共生、循環、競爭的原則,以喬木為主,實行喬、灌、藤、花、草多種植物合理混配的林蔭型綠化,營造一個和諧、有序、穩定的園林植物群落,形成一個多品種、多層次、互促共存、遮陰效果好的復層種植結構。在具體施工過程要科學、合理控制植株密度。
3.5加強養護管理,減少有害生物的發生
加強各項具體養護管理,人為地調整適合目的植物生長,而不適合有害生物生長的環境條件,使目的植物能健康、茁壯地生長,抑制有害生物入侵或繁殖。具體工作除做好澆水、施肥、除草、修剪等工作外,更加注重病蟲害的防治新方法及新技術的引用推廣,大力提倡生物防治及保護利用天敵。
3.6加大研究和防治經費的投入
目前,徐州市現有的植保技術力量、資金和設備,遠不能滿足近年來綠地增長、病蟲害繁多和防治困難的需要。因此,園林綠化部門應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及時調查目前病蟲害防治經費缺口,并及時上報政府,建議建立植保防治專項經費,并做到專款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