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慧琴
鋼琴藝術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在眾多的樂器中,鋼琴被譽為“樂器之王”。如今,隨著人們對音樂基礎教育與綜合素質教育的認識與理解,社會上對于鋼琴的學習已越來越普及,一些普通高等學校對非音樂專業類的大學生也開設了數碼鋼琴公共選修課。這種鋼琴集體課形式,適合于初學者或有基礎但知識不全面的學生。
普通高校的數碼鋼琴集體課必須有明確培養目標。只有明確了培養目標,才能制定出相應的教學大綱、教學計劃并選用合適的教材。
一、 掌握基礎音樂理論知識
在普通高校非音樂專業的大學生中,大部分學生以前沒有系統地進行過音樂基礎理論方面的學習,學生整體的音樂知識水平較為薄弱,程度參差不齊。針對這種情況,在學生進行鋼琴技能學習之前,首先要解決的是使學生掌握基本的音樂理論知識。例如:認識五線譜、學習不同的節奏型、掌握簡單又常用的音樂表情術語、標記等等,這些知識能夠幫助學生正確地讀譜,準確地彈奏簡單的鋼琴小曲。此外,學生還必須學習基礎和聲、歌曲分析和歌曲伴奏等綜合知識,讓學生學會為自己喜歡的歌曲編配伴奏,使音樂融入生活,更加貼近學生的心靈和情感世界,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分調動其參與實踐學習的主動性,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提高自身的音樂素養。
二、 具備基本的鋼琴彈奏能力
在教學中傳授學生鋼琴彈奏的基本方法,使其具備基本的彈奏能力是普通高校數碼鋼琴集體課的主要培養目標。首先,教師在教授各種基本的鋼琴彈奏技術時,要注意知識的科學性、全面性和系統性,注意引導學生對各種動作進行分析、模仿,使學生從理性上認知彈奏技術基本的要領,從實踐中體會并掌握基本技術的彈奏方法,在今后的實踐運用中學會“舉一反三”,靈活運用。其次,通過鋼琴教學使學生學會協調身體各部位的相互配合與分工合作。例如:彈琴首先要學會肩部、手臂、手腕、手指的配合與協調,要體會肩、臂、腕的放松與手指的支撐,這一知識可以通過學生對彈奏的學習與訓練來掌握。最后,要使學生明確正確有效的練琴方法,以提高其練習的效率。鋼琴的練習不同于其他學科的學習,要學會“一心多用”。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要充分調動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器官的協調運作,也就是說學生要學會用眼睛看書讀譜,用手指來彈奏,同時還要用耳朵來聽辨、檢查自己的彈奏是否正確或是否達到自己想要的音響效果,甚至當學生學到一定程度時,還要學會用腳踩制音踏板或弱音踏板。整個學習過程是對學生身體各器官協調運用能力的培養與提高,對學生在其他領域的學習也有很好的幫助。
三、 集體合作意識的培養
為使學生能夠更多地了解中外優秀的音樂藝術作品,開拓知識視野,提高音樂審美能力,數碼鋼琴集體課必須針對非音樂專業大學生的實際情況,運用其獨有的優勢與特點,充分利用豐富的音色、節奏資源,把傳統的鋼琴教學內容進行拓展,加入大量的(器樂)合奏內容,模擬多種樂器的合奏,開闊學生的眼界和思路。在合奏的訓練中,要求學生不僅要彈奏好自己的聲部,還要注意傾聽他人的彈奏,學會克制沖動的情緒,消除緊張或自滿的情緒,做到與他人協調、默契地配合。此外,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加入齊奏、輪奏、重奏、協奏等多種形式,使學生可以接觸到更多的音樂作品,深入地了解到更為豐富、浩瀚的音樂文化。整個鋼琴教與學過程都是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進行,學生間相互學會通過音樂語言與他人進行情感的交流與默契的合作。這種鋼琴教學形式不但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整體的音樂素質,還可以培養學生的集體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生的表演熱情,使學生的個性變得開朗、樂觀,積極向上。
四、 音樂鑒賞力的培養
要培養大學生的音樂鑒賞力,應從對音樂作品的欣賞入手。在鋼琴集體課教學內容的設置中,要從當代大學生的興趣、喜好出發,結合學生的實際需要,加入大量的流行音樂作品、通俗鋼琴曲、爵士鋼琴曲、世界鋼琴名曲等多元化的音樂作品欣賞,充分體現出鋼琴音樂的趣味性、流行性、時代性,讓音樂更加貼近他們的生活,走進他們的心靈,與他們的情感世界產生共鳴,使數碼鋼琴集體課成為傾聽音樂、感受音樂、享受音樂的過程,讓學生從中感受到精神的愉悅和情感的滿足,使學生發自內心的喜愛音樂,且主動地去探索、欣賞音樂,從而不斷地提高自身的音樂審美能力。在教學方法上,形式是靈活多樣的。例如教師可以運用講授法,通過對音樂作品的創作者、創作背景、風格特點的介紹、分析與講解,引導學生了解音樂的內涵,體會音樂中所傳達的真、善、美,以陶冶學生的情操;也可以運用討論法引導學生自主地分析、理解和感受音樂;還可以運用比較法,使學生感受到不同時期、不同國家、不同風格的音樂魅力,使學生感受到音樂語言是一種唯一沒有文字的世界性的語言,它的美也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通過對音樂作品的欣賞,使鋼琴教學過程真正成為實施美育教育的過程。
五、 創造力的培養
音樂是聽覺藝術,它可以活躍人的思想,開拓人的思維,啟發人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由古至今,有眾多國內外著名的科學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都是音樂藝術的愛好者。愛因斯坦最大的愛好就是音樂,他曾經說:“在科學思維中,永遠存在著音樂的因素,真正的科學和真正的音樂要求同樣的思維過程。”他還說過:“開啟人類智慧的三把鑰匙是數字、文學和音樂。我在科學上的成就,很多是由音樂啟發的。”心理學家與教育學家也一致提出:“邏輯思維和藝術思維的有機結合,才能最大限度開發人的智慧。”因此,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音樂的學習中來,引導學生感受音樂的美,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才能最大程度地挖掘他們的潛能,使其能夠全面發展。在數碼鋼琴課堂上,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教師可以從為歌曲編配伴奏入手。通過引導學生分析歌曲內容、結構以及情緒,并幫助他們選擇與之相適合的和聲和伴奏音型,使他們學會為自己熟悉的、喜歡的歌曲編配伴奏,從而培養他們對音樂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激發他們濃厚的創作興趣。當然,音樂藝術本身就是一個創作過程,音樂作品的創作為一度創作,音樂作品的演奏為二度創作,學生在學習音樂、彈奏音樂的時候就是一個培養和提高創作力的過程。此外,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在課下大膽地進行音樂創作,發揮其音樂創作的潛能,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促進他們創造性思維的提高。
總之,社會不斷地前進與發展的動力取決于人才素質的全面發展。在普通高校通過對非音樂專業大學生開設數碼鋼琴集體課進行普及音樂教育,是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
(作者單位:湖南工業大學音樂學院)
責任編輯:楊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