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晉商四樓

2009-12-24 10:48:16韓振遠
黃河 2009年6期

韓振遠

明、清、民國500多年,山西商人浪跡天涯,走西口涉大漠,挾輕資走四方,創造了海內最富的商業奇跡,研究者把這一時期的山西商人稱為晉商。

晉商研究者大都認為,晉商有一個由南向北發展的過程,起源于運城鹽池附近,然后才向晉中和山西其他地方發展。因為明代“開中制”后,最早得運城鹽池之便,從“開中制”獲利的首先是運城一帶的商人。

運城古稱河東,翻閱明代歷史會發現,早期最具影響的晉商大都出現在河東,最早崛起的晉商實際是河東商人,鹽池才是晉商的起點,河東才是晉商的發源地。這一時期著名的巨商大賈如展玉泉、王海峰、范世逵和王氏、張氏家族都出現在河東。王海峰“動輒萬金不以為意”,張氏家族中的張允齡“累資數十百萬”。可以這么說,明代著名的晉商大都集中在河東一帶。到清代,地瘠民伙的河東地區百姓仍以外出經商為主要生存方式,民國《臨晉縣志》中有一段話,說明了當時河東人經商熱到什么程度,“凡子弟成年,除家無余丁及質地魯鈍者外,余悉遣赴陜省習商”。他們告別家鄉,下關隴,走河西,窮玉塞,歷金城,入巴蜀,赴吳越,在全國各地留下了艱難的足跡,積累起大量的財富。

巨額的商業財富疊壘起了河東的繁榮,明時,他們生活的蒲州(現永濟)曾“甲宅連云,樓臺崔巍,高接睥睨,南廓以上,別墅幽營,貴家池館,綺帶霞映,關城所聚,貨到隊分,百賈駢臻”(《蒲州府志》)。河東各縣也曾豪宅連片,樓閣廟堂逶迤,這樣的場景讓人能想象出河東當年的繁華。

僅僅過了幾百年,這樣的景象在蒲州舊城里已不復存在。一年前,我去蒲州舊城探尋商人遺跡時,出現在眼前的是一片殘垣斷壁。當年林立的店鋪,豪華的宅院只能從想象中追尋。準確地說,現在的蒲州城只能叫遺址,真正的蒲州城在數十年前就變成一堆瓦礫,只有被歲月摧殘成地垅的城墻還在固執地維護著曾經有過的榮耀。蒲州附近,除了張允齡高大的墓碑還藏匿在蘋果園中默然嘆息外,竟再找不到一點晉商的痕跡。就是在整個河東想找一座完整的晉商宅院也非易事,幸好還有一座萬榮李家大院和幾座保存并不完整的商家宅院,若不然就只能在斷壁殘垣、遺址廢墟中尋覓商人們的足跡了。

河東又是個傳統文化積淀異常深厚的地方,堯都平陽,舜都蒲坂,禹都安邑都建在這片土地上。封建社會2000多年,這里曾產生過無數豪杰俊秀,光耳熟能詳的文化名人就有王通、王勃、柳宗元、王之渙、王維、盧綸、聶夷中、張彥遠、司空圖、司馬光、關漢卿、薛等。400多年前,置身于這種文化氛圍中的河東商人,身上除了濃烈的商賈氣息之外,怎能不受儒家傳統文化感染,沾一身儒雅之氣?

生活在這種環境中的商人,無論積累再多的財富,心中始終有一個解不開的結,在經商致富與讀書入仕之間,他們舉棋不定,1000多年的儒家思想像遺傳基因一樣,早已植入他們的骨髓。對于大多數商人而言,經商只是生活之需,從來沒有成為奮斗的理想,修齊治平,功名利祿,才是他們終生的追求。為此,他們可以一輩子是個唯利是圖的商人,骨子里仍然向往閃爍著理想光環的仕途官場。

我在考察河東各地明、清、民國商人時發現,隔著漫長時光,這種追求仍然像遮不住的呻吟聲一樣,在他們身后留下的豪宅峻宇、碑碣雕刻間處處流露出來,沒有一絲一毫的掩飾,坦率得讓人不知道他們到底是不是商人。500多年間,他們在貧瘠的黃土高原上留下了鱗次櫛比的宅院、林立高聳的樓臺,以期光耀祖宗,福庇后人,500多年后,他們的商業行為已經隨著無情的時光被人淡忘,只有這些古老的建筑還在無語敘說著他們的追求和惶惑。站在這些已成古跡的建筑面前,可以看到在財富的輝煌中,名與利,出世與入世,理想與現實,天上與人間,富貴與驚怵,把他們弄得心事重重,表情復雜,什么都想說,卻又什么也沒有說清楚。

時光如刀,當年華麗的建筑早被割得殘破而且缺裂,頂著現代明麗的陽光,滿臉灰暗地站立著,像一位執拗的老者,凄涼而又可憐。

山西商人這種復雜的心境和驚恐的神情,在門樓、碑樓、牌樓和護家樓這幾種建筑上表現的尤其突出。

門樓

一座宅院無論多么氣勢恢宏,結構復雜,門樓肯定是最講究,最精致的地方。

古人說:“宅以形勢為身體,以泉水為血脈,以土地為皮肉,以草木為毛發,以舍屋為衣服,以門戶為冠帶。若是如斯,是事儼雅,乃為上吉。”把門戶看作冠帶,是從風水角度來說的,其實門戶,也就是我們說的門樓更像一個家庭的臉面,表現出的是這個家庭的氣質和文化層次。站在不同的門樓下,會感覺到不同裝扮的古人,用不同的神情在注視著你,產生不同的感受。

華貴的木雕垂花牌樓式門樓,一般是官宦人家用的,精致的雕刻,配上朱紅大門和兩旁威武的獅子,給人以森嚴的感覺。《紅樓夢》里劉姥姥進榮國府,就被高大威嚴的門樓嚇得不敢進去,站了好一陣兒,溜到角門前,堆起笑臉向門吏道了一聲“太爺們納福”,才進得門來。

封建社會商人地位低下,商家的門樓大多用青磚砌成,雖然也精雕細刻,高大氣派,但從灰暗樸素的色調中,仍能看出主人低賤的身份和卑微的心理。若仔細琢磨上面的圖案、文字,商家的心思就都在華麗的門樓上了。

每次走進商家宅院前,首先被精美別致的門樓所吸引,不由得佇立良久,望著上面各種繁復的圖案和精美的雕刻,感覺好像一位商人正站在那里,張揚炫耀,得意之情溢于言表,又好像一副不滿足的樣子,充滿了渴望。門樓是商人發財后為自己豎起的一座凱旋門,有必要把信念愿望都用圖案的形式表露出來,龍鳳呈祥、和合二仙、三陽開泰、郭子儀拜壽、麒麟送子、獅子滾繡球、松柏、蘭花、竹、山茶、菊花、荷花、鯉魚、寶瓶、麒麟、萬字不斷線,極盡華美地渲染著財富的力量,表露著主人祈求富貴吉祥的愿望。

被裝飾圖案簇擁的門額更像門樓的眼睛,上面簡單的幾個字才是主人真正想表達的意思,是主人做人行事的座右銘,把商家理想與愿望深嵌其中,有人說,門額往往宣揚的是儒家倫理觀念,看多了就會發現,商家門額所蘊含的深意往往讓人捉摸不透。若自以為有學問,不知深淺隨意揣測,商賈們說不定會躲在門后大笑小子無知。

走進絳縣南樊鎮,殘破的明清商家宅院讓人目不暇接,在一條狹窄的巷道里,幾座破敗的磚雕門樓像峨冠博帶的古人一樣引人注目,倒不是因為門樓式樣有多別致考究,吸引人的是門額上的字:“無逸所”、“出入以度”、“懋厥德”、“桂蘭馥郁”,說實話,當時我一個也沒有弄懂,回來后查了資料才知道,這些字都大有出處,有的出自《尚書》,有的出自《易經》,深奧的含義遠不是幾句話能說得清的。

轉過一道彎,迎面的門樓上是一副木雕家訓,旁邊是兩個大字“忠怨”,兩旁有聯:圖書卷帙清芬遠,孝友門庭德澤長。發黑的字跡,工整的雕刻,好像又一下子把人帶入一個書香門第,儼然倚門而立著一位飽讀詩書的老夫子,若不知道主人的身份,誰能想象這里是個商賈之家。

在另一座門樓上,看到了“以孝肥家”四個字后,我笑了,心想古人竟還有用這種方法發財的,而且如此赤裸裸,查了資料,不想同樣大有出處,這四個字竟出自唐代大詩人白居易之口,本來是八個字相連“以孝肥家,以忠肥國”,把前四個字刻在門額上,簡潔明了,很適合商人的身份。

有了這樣的門額,雖是商賈之家,濃郁的文化氣息已溢出院外,表達的到底是儒,是道,還是佛,不得其解,深奧得讓我這自詡為文人的現代人自愧弗如。

萬榮縣的李家大院始建于道光年間,是山西南部保存最完整的商家宅院,占地125畝,大院南側式樣基本相同的4座豪宅比肩而立,這是李家財東李道升留給4個兒子的遺產,各院門前的青石門墩、石獅、石階,盡顯主人的尊貴威嚴,足以讓外人望而生畏,讓子孫刻骨銘心。門額上“謙受益”、“勤補拙”之類的話,分明是說給后代的。門樓下的木雕,無論吉草瑞獸,還是琴棋書畫、場景人物,都寓意著平安吉祥、子孫興旺。門樓下兩側的磚雕家訓格言,讓我們好像看到了一個對子孫諄諄教導的長者,“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祖宗雖遠,祭祀不可或疏;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兩段《朱子家訓》,儒家倫理道德觀可見,殷殷舔犢之情可見,留下了這么豐厚的遺產,還不放心子孫以后的人生,真難為老人家了。

從李家大院的門樓上,還可以看出門樓中西結合的嬗變過程。大院的另一位主人李道行(字子用),光緒末年曾留洋海外,在英國格拉斯哥實業專門學校紡織專科學習,宣統二年(1910年),與英國女子麥克蒂倫結為伉儷,畢業后,民國三年(1914年)攜妻返回故里。

從金發碧眼的麥克蒂倫在黃土高原深處的李家大院中發出咯咯笑聲起,李家大院就有了新的建筑風格。從工業文明的發祥地回到農耕文明的發祥地,從大洋彼岸回歸到黃土高坡,被新知識澆灌的李道行和他的洋夫人帶回來的不僅是一絲新氣象,更多的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

據說,剛剛回到被中國傳統文化包裹得嚴嚴實實的深宅大院中時,活潑開朗的麥克蒂倫張開雙臂,結結實實地給留著小辮的老公公來了個西方式的擁抱,結果,不明不白地挨了一記耳光。厚重的巴掌帶著呼呼涼風,挾裹著千年倫理,驚醒了懵懂的英國女子,讓她一下子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滋味,以后的她,咯咯笑聲中不能不帶著幾分收斂,幾分苦澀。

如今走進李家大院,最引人注目的是李子用為夫人修建的那座哥特式西洋建筑,在鱗次櫛比,重重疊疊的宅院包夾中,它是個另類,既顯得那么特行獨立,又那么蒼白無助。尖尖的拱頂,垂直的線條顯現出濃郁的異國風情,若細看,卻會發現它已被中國文化同化,有了最能表現中國建筑特點的門額,文字是:懷德樂善。兩旁有對聯:三省臺前設棋枰歡留朋友,一經樓上藏書籍遺訓子孫。三省是指《論語》里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門額下的浮雕則是中國明清民居中最常見的圖案,象征多子多孫的葡萄和象征富貴的金元寶。用這樣的浮雕和對聯,李道行明確地告訴麥克蒂倫他想要的是什么。

按照中國傳統習慣,麥克蒂倫在李家被稱為麥氏,在成為李家兒媳婦的同時,也成為一個被三從四德倫理綱常束縛的女人。丈夫特意為她買來的那架鋼琴還在叮叮當當地響,流水落花,殘陽如血,在動聽的音樂聲中,麥克蒂倫的思緒不能不飛到英倫三島。1918年9月12日,麥氏用4年時間給李子用生育二男三女5個孩子后,在滿眼的高墻峻屋中去世,年僅28歲。

還不足百年,黃土高原的風沙已經讓那座哥特式門樓有了與大院里的所有舊宅一樣的顏色,如同麥克蒂倫當年不可改變的金發碧目一樣,盡管她早已向中國傳統文化歸降,卻不能改變那一副天生的模樣。

走過河東許多商家宅院,從一座座門樓上,我好像看到了商人們矛盾的心理,經商本該以追求財富為最終目標,偏偏把門樓弄得如此雅致,分明是要告訴每一個過往的人,這里除了財富還有精妙高深的文化,即使進入民國后,建筑形式中西合璧,這種心結仍不能解開。再看門樓上的匾額,好像一位披金戴銀又一身儒雅的財東站在那里,用一種復雜的表情凝視著過往的人。

碑樓

明、清、民國時期,中國是一個碑碣林立的國度。帝王將相、達官貴人、富商闊佬、文人學士、走卒販夫,生前無論偉大還是渺小,榮耀還是落魄,死后能流傳于世的,只有一塊刻著文字的青石,即使他們的亡靈已被超度到天國,骨殖已化為黃土,碑碣還盡職盡責地把他們的名字留在人世,讓子孫去追思,讓后人去解讀。

在尋訪明、清、民國商人的幾十天里,除了那些殘存的深宅大院,我看到最多的就是躺在旮旯里的墓碑。與深宅大院相比,這些墓碑沒有直觀的讓人贊嘆的榮耀,歲月早就把商人的財富吞噬得無影無蹤,只有帶著一身榮華的大院,還在固執地堅挺著當年的身姿,即使被風雨剝蝕得滿臉滄桑,仍然是活生生的,不時用氣派華麗闡述過去的事情。墓碑卻沒有這份幸運,從被掀翻的那一刻起,就失去了過去的體面,無論記載的事情有多重要,人物有多了不起,都只能隨著碑碣本身的落魄被人淡忘。因而,當我看到那些華麗無比的碑樓時,不由地感嘆,原來,為一通碑也可以豎起一座宏麗的建筑,用石刻文字記載歷史的碑碣與高大巍峨精雕細琢的建筑結合,表現出的歷史似乎更加生動,展現出的財富似乎更加絢爛。

碑樓又稱為碑亭,是保護碑碣免受風雨侵蝕的亭狀建筑。10多年前,我還在文物部門工作時,曾考察過一座碑樓。初冬的中午陽光明媚,幾位老人悠閑地坐在巷里享受著陽光的溫暖,還沒來得及向老人們打聽,那座碑樓已如同戲臺上的老生般,一聲叫板,抖擻著髯髯長須,闖進了視野,在滿村的鱗次櫛比的房舍中顯得格外高大,用被歲月蹉跎成土黃色的身驅告訴看到它的人,這里曾經有過一段輝煌的歷史,出過一位富有的商賈。

我站在下面舉頭仰望,陽光把它與天空連在一起,耀得人睜不開眼。等用晃花的眼睛再看上面精致的磚雕時,一幅幅圖案仿佛都活了,帶著一身的富貴翩翩起舞,就要撲下來與人擁抱。

村里老人孩子都把這座碑樓叫“花碑樓”,它確實“花”,磚雕的蓮花、牡丹逼真精致,努力用嬌艷的花朵裝飾出一個富貴世界。

碑樓的主人姓樊,名紫薇,字帝室,乾隆四十四年(1780年)出生在猗氏縣(現臨猗縣)東姚村一個貧寒之家。3歲喪母,靠外出乞討和鄰里接濟為生。8歲時,進私塾讀書,一年沒讀下來即失學。9歲時被送到曲沃一家商鋪當學徒,不久便被辭退,又被送往陜西一家店鋪熬相公(當學徒)。在這家店鋪,樊帝室起早貪黑,苦熬歲月,時間一晃就是10年,命運好像始終不肯眷顧這位苦命的農家子弟,眼看過了20歲,樊帝室仍孑然一身,若這樣過下去,什么時候才有出頭之日?

幾年后,樊帝室靠省吃儉用攢了點錢,他覺得再也不能這么熬下去了,聽說許多晉中商人在歸化(呼和浩特)那邊發了大財,他動心了,毅然辭了柜,渡過黃河,先回到家鄉告別了父親,只身向北,走過殺虎口,來到了歸化。當時的歸化城內,聚集了大量旅蒙山西商人,這些商人西去包頭,北上恰克圖,穿行在大漠之中,用一隊隊駱駝將內地的食鹽、鐵器、茶葉和布匹運往草原。這是個令人畏懼的行當,樊帝室卻從中看到了希望,用自己僅有的一點銀子購買了幾匹駱駝加入了駝幫。從此成為駝幫的一員,跟隨駝隊跋山涉水,風餐露宿,在茫茫沙漠中往來于歸化和恰克圖之間。賺來了銀子他一點也舍不得亂花,又去購駱駝,他的駱駝在不斷增加,駝隊越來越長,越來越龐大,幾年之間,竟達到了999峰。樊帝室的駝隊在歸化城出了名,商人們但有貨物需要運輸,紛紛來找樊家駝幫。

致富后的樊帝室異常節儉,對老父親卻供奉豐厚,唯一遺憾的事是不能奉養已作古的母親。對于子孫,他并不強求去讀書做官,而要求他們都要學會一種技藝,作為以后的立身之本。幾個堂侄家徒四壁,樊帝室出資,讓他們都有了自己的生意,幾年后,堂侄們的生意都有贏余。又樂善好施,碑樓內的《樊帝室墓碑序》中說:“公得財雖艱,而用財不吝,近而鄰里借貸并不計息,歉歲更樂于賑施,遠而南蠻北狄,焚卷安故友之心,散財延窮人之命,兼之建廟宇助軍餉修橋路捐貲俱無難色,彼世之私所有而甘為守錢虜者聞公之風,亦可少愧矣。”這可能才是這座“花碑樓”立于村頭百余年不倒的真正原因。

奇怪的是,墓碑上寫的卻是“鄉飲介賓國學生帝室樊公之墓”,讓人弄不清這個樊帝室到底是個做什么的,不細看碑文,還以為是個達官貴人呢。看來,樊帝室到底沒脫封建時代商人的桎梏,也曾花錢為自己買了個功名,直到死后,仍以自己是個生意人為恥,令他感到榮耀的反倒是這個花錢買來的介賓國學生。

其實有了這座“花碑樓”,享受哀榮的商人叫什么名字,當年做的什么生意,有多少財富已無關緊要。這座碑樓會盡職地延續他的榮耀,述說他的故事,盡管簡單,盡管是另外一種方式,卻讓他在許多年后,還能繼續為人所知。

據村人說樊氏后人當年修這座碑樓時花費頗多,工程浩大,專門在村西開了座窯場燒磚,各地能工巧匠云集,精雕細刻,所有磚縫全部用糯米汁勾過。兩年多后完工,正趕上樊帝室三周年冥日,樊家擺了流水席,周圍各村百姓誰來都可大吃一頓,那幾天簡直是村里的節日。

再見到同樣華麗精致的碑樓是在去年考察明清商人途中。田野里,即將成熟的山楂紅彤彤一片,如同火紅的花朵一樣,正在贊嘆之際,那座古老的石雕碑樓好像悄悄走過來,不動聲色地站在面前,在熱烈的山楂樹之間,那青灰色的驅體帶著幾分肅穆,把遙遠的過去展示給我們。古樸典雅、秀美大氣的碑樓,給田園風情增添了些許雅拙樸實、脫俗越塵的儒雅情趣,構成一幅自然天成、靈動雅致、幽靜秀逸的田園畫卷。

這是一座建于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的德壽碑樓,一色青石雕就,4根石柱撐起的樓頂斗拱飛檐,看上去精美華麗,又極有氣勢。10米高的亭體巍峨壯觀,在遍野的山楂樹間顯得分外氣勢恢宏。

這座矗立200多年不倒的碑樓,是修給一位叫靳碩德的商人的。早在明萬歷年間,絳縣槐泉村靳家就富甲一方,在山西、河南各地都有靳家字號,據傳靳家每年都有鏢銀從河南運回,每次都有二三十馱銀子,有一年鏢銀運回無處可放,東家竟給伙計說,讓他們馱回去吧,咱這里沒地方放了。靳家世代亦官亦商,延續300年之久不衰,土改時,靳家一次捐出1000石糧食。這樣一個大財東,在村里人望竟很好,這座碑樓的落款是:南北街合村仝立。

讀罷碑文,只覺得那高大的碑樓,正在用一種孤傲的神氣,在娓娓述說著當年的富足。

及至看了喬寺村清代鹽商周萬忠巨型碑樓后,我才明白自己是少見多怪。

遠遠地望那座碑樓,我以為自己看見的是一座巍峨的高樓,我沒有想到碑樓竟能建得如此高大,高大得出乎人的想象。

整個碑樓竟有12米寬,20余米高,在藍天白云下,像一座高樓,然而它所帶來的古樸之氣分明在四周的綠樹間氤氳,仔細看,又被它的精美別致所折服,單看頂部,你會以為那是一座華麗的宮殿,看下面的磚雕,你可能又會以為那是一座極盡華美之能事的影壁,但下面接連7個碑室,又會告訴你,這確實是一座碑樓,看了這樣的碑樓后,你會見識中國古代磚雕藝術的美輪美奐,感嘆僅憑一塊塊青磚,竟能表現出如此豐富的內涵,產生如此強的感染力。那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生動的花卉,精妙絕倫的紋飾,讓人看了之后除了贊嘆,再也無話可說。

碑樓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當年,修這樣一座碑樓肯定是一項浩大而又曠日持久的工程,巨大的費用決非一般商人所能承受,這是一幢用巨額財富壘起來的碑樓,一座充滿著能工巧匠智慧的碑樓,一座代表清代磚雕藝術水準的碑樓。享受如此哀榮的是個什么樣的人,做過什么了不起的事?

如果爬上高大的臺階,一通通碑看去,你會被碑文上那贊美的文字和俊逸的書法弄得眼花繚亂,好容易看完了,會發現所有的溢美之辭和精美雕刻都在印證一個商人的奮斗歷程,此時,整幢碑樓會散發出一股逼人的富貴之氣,這種氣息從道光年間一直彌漫到今天,站在碑下駐足仰望,只感到卑微之氣襲遍全身。

清代商人周萬忠用這么一座豪華美麗的碑樓,讓后人記住了他,用這么一種特殊的形式,把清代的榮耀延伸到了今天,然而,人們記憶更深的還是碑樓本身,商人周萬忠只能深藏在碑樓里尷尬地微笑。

碑樓太華美了,當財富演變成物質時,人們需要的往往是物質,當周萬忠把巨額財富疊壘成一幢碑樓時,人們就只記住了碑樓,沒人知道周萬忠長什么樣,甚至沒人知道他做過什么,只知道他是個商人,盡管他一定是位了不起的商人。

此前,我剛看到過著名的司馬溫公神道碑樓,當時曾想,以司馬光的身份確實應該享有那么高大典雅的碑樓。看到這座碑樓,才知道文人的高雅在商家的富麗堂皇面前,只能叫簡樸,文人的驕傲在商家逼人的富貴面前,只能叫窮酸。

在以后的考察中,我又看到了各種各樣的碑樓,在分辨上面的文字,欣賞精美的雕刻時,我感到,在這個世間,真正容易被時間湮沒的,其實是令千萬人趨之若鶩的財富,才過了幾百年,富商們留在世間的就只有碑樓上的那幾行字了。中國是一個商不入史的國度,盡管多數商人同樣也把仁、義、禮、智、信等儒家觀念掛在嘴上,歷代帝王卻從來不屑于讓商人與他們一同躺在歷史的棺木中,刻在青石上的那幾行簡單的文字,往往就成了商人們留在人世的最后一樣東西。那是子孫對先人的蓋棺定論,把對祖先的懷念全都化作毫不吝嗇的溢美之詞,因而,墓碑上的文字其實是對商人們唯一的贊美。對于普通人來說,也許足以慰藉,對輝煌一時的富商們來說,歲月仍然顯得太殘酷了。一生精明的他們,在人生與歷史的交易中最終虧了大本。

牌樓

考察山西明、清、民國商人期間,參觀過不少宅院、寺廟,徜徉其中,或欣賞古建的精美,或體會宗教的神秘,沐浴在殷殷古風之中,無不發懷古幽情。只有一種古建筑,看完后,心里只感覺堵得慌,像目睹了一次殘忍的施刑過程,幾天過后心里還隱隱作痛。

從蒼翠的中條山下經過,不遠處兩座高大的建筑格外引人注目,藍天白云,原野蒼翠,兩座建筑一前一后,像兩位身材瘦削的女子孤獨地站立著,用灰暗的色調和抑郁的神情,無語訴說著曾經的苦楚。

這是兩座牌樓,因為建在永濟市東姚溫村西,人稱東姚溫牌樓,西面的是一座石牌樓,建于明祟禎元年,東面的是一座磚牌樓,建于清乾隆十五年。兩座不同材質的牌樓,像兩位身份不同的女人,各懷心事地注視著遠方,思念著永遠也不會歸來的親人。

牌樓,又叫牌坊,是中國獨有的一種建筑形式,由門欞演變而來,多為古人感念有功之人或事修建,意在褒揚功德,旌表節烈,有人把牌坊稱為中國所特有的個人紀念碑。按照儒家的忠孝節義,牌坊分忠字坊、孝字坊、節字坊、義字坊四種。其中最令人難忘的是貞潔牌坊。封建社會倡導“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的倫常秩序,若妻子不為丈夫守節,會被視為大逆不道。漢、唐時期,民風開放,對女子操守尚不苛求,女子再嫁也不以為恥,唐玄宗甚至可以娶兒媳婦做妃子。宋代以后,程、朱理學興起,提倡“存天理,滅人欲”,對女子貞操要求愈發苛刻。理學家朱熹、呂祖謙的《近思錄》有言,問:“人或有居孀貧窮無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世怕寒餓死,故有此說。然餓死事極小,失節事極大。”以后,“餓死事小,失節事大”成為封建社會婦女的枷鎖,不知有多少紅顏女子因為這句話苦守空房,茍活人世。明朝初年,朱元璋曾詔令旌表節婦,“凡民間寡婦,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五十以后,不改節者,旌表門閭,除免本家差役。”貞潔牌坊就是這種獎勵制度的產物。據清人趙翼在《陔余叢考》旌門法式中所述:“旌門之式,舊最繁重……皆官為建造也,今制應旌表者官給銀三十兩,聽其家自建。”東姚溫村的這兩座牌坊究竟是誰修的,發生過什么故事,上面并未刊刻,查《永濟縣志》也一無所獲,守了一輩子寡的兩位女人,一生的慰藉就是這兩座牌坊了。

離開東姚溫,我又看到了一座牌樓(坊)。在絳縣南樊鎮滿街錚亮的新房夾縫中,那座牌坊像一位衣著華麗,卻一臉苦楚的女人,訴說著百年前的遭遇。細看,又不禁被她的巍峨精致懾服。三重飛檐若展開的翅翼,若一只大鳥般,好像就要從祥和的藍天上撲下來。牌坊高達12米,最上一層正中間的“圣旨”兩個字,彰顯著這位節婦曾經有過的榮耀。牌坊是集雕刻、繪畫、匾聯文詞和書法等多種藝術于一身,融古人的生活觀念、道德觀念、民風民俗于一體的建筑形式。這座牌坊好像決心把這些功能都演繹到極致,每一重石刻都精美絕倫,每一重雕飾都極盡華麗,戲劇場面,花鳥瑞獸,玉瓶香鼎,重重疊疊延伸下來,該主角出場了。一層通欄刻著:“誥封中憲大夫賈凝瑞之繼妻李恭人節孝坊”。如此隆重熱烈的場面,出來的角色卻連名字也沒有。最下層正中雕有一組人物,幾個待女簇擁著一位老夫人,兩旁各有鳳凰、牡丹圖案陪襯,想來這位老夫人就是牌坊的主人李恭人了。

這座牌坊4柱3門,立柱上的楹聯竭力旌表李老夫人的孝賢貞節,一副是:“孝竭龍盤銘重性,清臺鳳舉仰高風”,一副是:“苦心宜吟潘岳賦,澄心不愧孟效詩”,上方的匾額上分別為:“冰雪齊潔”、“松筠比貞”,看完兩副對聯,一位苦心守節,忍辱負重的節婦形象呼之欲出。

這些似乎都還不足以彰顯李老夫人的高節,牌坊東側另建有一座碑樓,用一通通碑,一副副文人題聯,真、草、隸、篆各種書法,頌揚李老夫人的忠孝節烈。

至此,一位節孝貞潔的老夫人,終于帶著一身的珠光寶氣走到了臺前。

賈家原籍在河南洛陽賈家莊,明崇禎元年來到南樊謀生,一開始靠做小生意為生。到第6代發展成為大商戶,從此亦官亦商,子弟多步入仕途,清代乾隆年間,第7代賈凝瑞貢授詹事主薄,中憲大夫,官居四品。繼妻李氏出身名門望族,自幼熟讀詩書,樂善好施,賈凝瑞英年早逝后,李氏才19歲,立志守節不嫁,獨立支撐門戶,撫養子女,幾十年如一日,最終使兩個兒子都走上仕途。李氏病逝后,嘉慶皇帝大加褒賞,下圣旨旌表。嘉慶八年(1803)10月題準為李氏修貞節牌坊,第二年11月牌坊落成。

如今站在這座巍峨的牌坊下仰視,一組組的人物、花草好像都化成了一段苦澀的光陰,一道道雕刻好像化成了時間的皺褶。陽光照耀在牌坊頂端,晃人的眼睛,那一刻,我好像看到一位紅顏少婦在聲聲唉嘆中,漸漸變成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太太。再看那牌坊,感覺分明就是用女人的辛酸、無奈和艱辛做材料,和著女人的眼淚做成的。

李氏因為養了兩個有出息的兒子,被立坊旌表,不知還有多少像李氏一樣苦心守節的商人婦,因為丈夫創業未就被湮沒在歷史的煙塵中。舊時,中國各地方志中都有《烈女傳》,民國《聞喜縣志·列女傳》中也記載了許多商人妻子。

小祁村張國彥,妻趙氏,年二十,國彥貿易出外,十年無音訊;

胡城村薛氏,張學優妻,于歸三年后,夫貿易河南,遂歿于外;

三合巷葉氏,李步豐妻,年十八于歸,甫數月,夫出貿易,遂歿于外;

東鄉西村行氏,張洋妻,字洋未嫁,洋貿易遠方,歿于外,行氏年十七歲;

仁和巷程氏,葉玉堂妻,年十八于歸,甫十日,夫即外出貿易,越二年,夫以病歸,抵家不數日,卒,無子女;

東宋村馬氏,王思忠妻,年二十,夫外出不歸;

東韓村郭氏,宋三畏妻,年十七于歸,甫半月,夫貿販金川(今陜西安康),音訊杳絕;

上頭地魯氏,衛述瑗妻,十七而嫁,二旬而夫遠賈,遂歿于外;

葉氏,任玉耀妻,于歸甫十日,夫出外貿易,三年無音耗,后聞病歿。

從這些記載中可以看出,丈夫外出經商時,這些女人年齡最大的也沒有超過20歲,新婚后相聚時間最長的3年,最短的才10天,從此便是漫長的等待,與絳縣南樊鎮那位賈氏一樣守了一輩子寡。更可憐的是那位訂了親還沒過門的行氏,一輩子獨守空房就為了“節孝”兩個字。中國封建社會是個男人的社會,雖然每個成功的商人背后,都有個廝守家鄉的女人,但除非女人們貞操節烈得足以彰顯綱常倫理,否則只能默默無聞被時間湮沒。

知道了這些女人的遭際,再看這座牌樓,感覺它更像一個標識,一個象征,代表著封建社會所有女性的共同命運。

那天陽光明媚,牌坊下,村里幾位女人緩緩走過,沒有人像我一樣驚奇贊嘆。21世紀的牌坊只是一段歷史,一種景致,供像我這樣的人去感嘆。

護家樓

每次走進殘破的明清富商宅院,望著傾斜的磚墻,坍塌的屋頂,總有一種凄涼的感覺。所有的雕刻、門匾,好像都是一副無助的樣子,在瑟瑟發抖。

封建社會的商人無論曾經有過怎樣輝煌的業績,多么富貴榮耀,始終是個怪物。中國傳統文化實際是一種農耕文化,不光抑制商業發展,而且并不保護商人利益,封建皇權決不允許哪一位商人的榮耀在王土之上燦出光彩,世俗之見也常常對商人的財富虎視眈眈,在社會動亂、戰爭頻仍之際,商人的財富就像一塊不設防的肥肉,隨時都有可能被張著血盆大口的社會吞噬,看似豪華的大宅院其實是風雨飄搖的孤島,隨時都有可能被淹沒。高墻峻宇正是富商們怯懦心理的體現,有時候,遠遠地望見一座大宅院,會不由得想起他們戰栗蜷縮的身軀。

看到幾座護家樓后,這種感覺更強烈了。

西下馮村是我并不陌生的地方,在鱗次櫛比的農舍中,那座高大的護家樓像個巨人般突兀地進入視野,走在村巷中,只覺得樓上黑洞洞的窗口如同一雙警惕的眼睛,緊盯著過往的每一個行人,高聳挺拔的樓體繃直了全身肌肉,拳頭攥得格格響。漸漸走近,護家樓的表情好像漸漸發生變化,黑黑的窗口空洞茫然,現出了怯懦的神情,被風雨吹打成土黃色的樓體,像一位站在田野里的莊稼漢一般,一副底氣不足的樣子。

走近了看,樓體足足有5層樓房那么高,最下層是一道小小的拱門,門扇用厚厚的鐵皮包裹,上面圓釘密布,厚重結實得非常人所能撼動。門內有個深達數米的大坑,里面填有生石灰,家人躲進去后,抽去蓋板,便成為一個機關,不知情的人貿然闖入,會掉進坑內嗆死。二層與相連的房頂貫通,看來當年整座宅院就是一個完整的防御體系。最上層雉堞之間,建有一座造型別致的小屋。遙想當年,站在這樣一座護家樓上,方圓三五里之內出現什么異常情況,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擁有這樣一座護家樓的肯定是家產萬貫的大戶人家。樓下的院子是村委會,一位老者等在那里,他叫杜學詩,72歲,曾經當過醫生,是這戶人家的后人。據他介紹,曾祖父是個鄉村秀才,靠教書維持生計,家庭異常貧寒。祖父杜月桂生于清光緒年間,少年時即開始走村串巷做小生意,后來在西安熬相公,當掌柜,生意漸漸做大,在西安、蒲城、解州等地都有自己的店鋪,另在北京開有一家鞋帽店。發跡后,在家鄉廣置田宅,有土地四五百畝,騾馬40多匹,雇傭長短工20多人。此時已進入民國,杜月桂共有4個兒子,老大少亡,二兒子杜寶和北京朝陽政法大學畢業后,任聞喜縣法院院長,四兒子杜寶仁黃埔十一期畢業后,曾在甘肅天水任上校團長,老三杜寶太在家主持家務。

見我更對護家樓感興趣,老人說:這樓建于1937年,和我一般大,當時二戰區七支隊、八支隊和土匪經常騷擾,主持家務的父親購買了槍支組織家人護院,又決定建一座護家樓,請的是河津匠人,蓋了整整一年,沒想到樓剛建好,日本人就來了。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六月初八,日本兵闖進西下馮村,先殺死了好幾位村民。聽見槍響,一家人驚慌失措地躲進護家樓,剛上樓,外婆突然想起正房桌子抽屜里還放著幾顆護家用的手榴彈,又下去取,這時樓上的人已能聽見日本兵在巷里哇啦啦喊,真為外婆捏一把汗。多虧外婆膽大,手腳麻利,剛上樓日本兵就進了院子,在房里折騰一陣,把那張桌子抬到巷里給村民開會。現在想,如果日本人發現了那幾顆手榴彈,全村人還不都跟著遭殃嗎?

巷對面的一個門樓下坐著一位老漢,呆呆地朝這邊看,杜學詩老人朝他招招手,那位老人70多歲的樣子,也是杜家后人。杜學詩介紹:他一輩子就在村里,比我知道的多。那位老人緩緩走過來,一聲不吭,蹲在村委會門口,杜學詩說:市里有人來了,想了解情況。等我們問起杜月桂的幾個兒子時,老人滿臉惶恐,像個被提審的犯人,結結巴巴說:他們歷史不清白!

同行的人都被老漢的話震驚了。已經過去數十年,這位富商的后代還在用惶恐的心理為祖先的財富贖罪。我在采訪晉商后代時,已多次遇到這種情況,臨猗富商王萬年、王東順的后人,提起曾經輝煌過的祖先,都還是一副誠惶誠恐樣子。

直到我們離開時,那位老人仍沒能從恐懼中解脫出來。看得出,幾十年來,祖先的財富帶給他的始終是罪惡感,高聳的護家樓并沒能保護杜家后人,反倒成為老人心中揮之不去的陰影。

在絳縣南樊鎮的一座農家院落里,我再次領略了護家樓的氣勢。

明、清、民國時期的南樊鎮是個富商迭出的地方,至今鎮內遺存的豪宅依然隨處可見。其中保存最完好的就是這座護家樓。走在石板鋪就的巷道上,望著兩面不時出現的舊宅院,舊時商家的氣息已洇滿了腦海,再看見這座護家樓時,就沒有了在西下馮村時的突兀感。一座農家院里,牡丹綻出嬌艷的花朵,一位頭發花白的老太太安祥地坐在一旁,藍天白云,涼風吹徹,顯現出鄉村特有的寧靜平和。盯著那座護家樓看了一會兒,就感到一種氣息在擴張著,漸漸改變了四周的氣氛,那是一種財富獨有的霸氣,橫沖直撞,不由分說地占據了人的頭腦和周圍的空間。

還是那么沒有道理的高大挺拔,土黃色的磚墻像一張嚴峻的臉,冷冰冰地面對著下面走過的每一個人。沒有農舍的溫馨,沒有茅屋的質樸,仿佛生來就是讓人畏懼的金剛。這座護家樓建于清乾隆二年(1737年),三間面寬,二十幾米高的墻面上,除了底層開有一道門、兩只窗外,只在高處正中有個圓形的孔,匾額上三個大字“居之安”,透出這座護家樓一臉冷漠的本意。可能在主人看來,想在堆滿財富的豪宅里安穩居住,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門同樣異常結實,外面的門栓看起來平常,實際插銷上有道淺槽,插上后,老太太遞上一把老式鑰匙,任我使盡渾身解數硬是挖撓不開。門后的機關更多,橫的豎立的多達十幾道。然而,再高聳的護家樓,再結實的門,再多的機關,依然沒能擋住家族的衰落。當大廈將傾,時事變遷時,護家樓,大門、門栓只是一種擺設。

臨猗縣北馬村富商王東順的門房本身就是個護家樓,也是我看到過的保存最完好的此類建筑。至今走在村里,仍能感到它那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神氣,高大巍峨的樓體,土黃的色調,精美的磚雕,炫耀著當年王家富貴的同時,好像至今仍在睨視著周圍新建的農舍。

王東順的父親王甲山,綽號毒藥罐子,晉南一帶方言把干活下死力,做事有心計稱作有毒氣,王甲山正是這樣的人,因字貫之,人稱毒藥罐子。說王甲山干活毒,毒到什么程度?筆者采訪他還健在的孫媳婦時,這位80多歲的老太太講了王甲山是怎么干活的。

晉南是產麥區,每年五六月間收麥子是莊稼人最繁忙的季節,一般要連續忙差不多一個月,期間最害怕的是下雨。王家土地多,王甲山又是那種毒藥罐子性格,望見黃澄澄一片成熟的莊稼,恨不得一下子就把麥子全裝進囤里。收割小麥是很重的體力活,一般人白天勞累一天,到晚上能累得趴下。那種毒氣個性,讓王甲山好像渾身都是力氣。每天,他只允許自己睡一根香的功夫,怕誤了時間,睡覺前在身上插一根香箸,等香箸燃盡,燙到皮膚時,立刻爬起來再去干活。

到兒子王東順手里,王家開始經商,在山西、陜西兩省開有商號數十家,其中有當鋪、錢莊、煙房、藥店、點心鋪。民國成立后,軍閥連年混戰,王東順憑著與父親一樣的苦頭和精明靈活的頭腦,苦心經營,生意反而達到極盛期。十幾年間,北馬王家已是臨晉縣最大的財東。據說,每隔一段時間,王東順都要派兩名忠實可靠的伙計往北馬村送銀兩,兩位伙計都是貧民打扮,趕著毛驢,甲送的收據由乙帶去,乙送的收據由甲帶交送,兩相制約,免生弊端。十幾年間來回往返不計其數。

上世紀30年代初,王家花7萬塊大洋從晉中靈石縣購來一座完整的四合院,車拉騾馱運回來,照樣建成后,恰逢晉南一帶兵禍連綿,土匪橫行,眼看幾代人一磚一瓦積累起的財富不保,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又建起了這座護家樓。

高大結實的護家樓給人以壁壘森嚴的感覺,王東順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僅僅過了10多年,這座護家樓便不攻自破,王東順本人也被亂棍打死。現在看,這座護家樓不光把王家的榮耀延續了70多年,也把王家的惶恐心理延續了70多年,雉堞間的槍眼,墻體上的圓孔,如同一雙雙的眼睛,70年來就這么一直圓圓地瞪著,空虛而又無奈,默默表露著當年險惡的商業環境。

輝煌了500年的山西商人終于無奈地謝幕了,護家樓是他們最后的道具,在明、清、民國商人留下的眾多遺跡中,護家樓可能是最雄偉的一種,然而卻沒有古關隘的激昂,古城堡的壯烈,在世俗的重圍中,一開始就戰栗迷惘,直到今天。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一在线| 91精品视频网站| 亚洲精品欧美日韩在线| 亚洲欧美自拍视频| 无码一区中文字幕| 日a本亚洲中文在线观看| 日韩黄色精品| 日韩黄色在线| 国产成人免费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午夜高清国产拍精品| 免费国产一级 片内射老| 欧美精品亚洲二区| 九九九久久国产精品| 自拍偷拍一区| 国产欧美日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视频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 | 亚洲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爱91| 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无码观看| 在线观看免费黄色网址| 国产h视频免费观看| 免费啪啪网址| 欧美精品xx| 国产丝袜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下载| 亚洲日本精品一区二区| V一区无码内射国产| 欧美亚洲第一页| 日韩免费毛片视频| 99精品福利视频| 尤物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精品电影| 国产不卡在线看| 99精品免费欧美成人小视频| 精品成人免费自拍视频| 天天爽免费视频|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综合试看 | 亚洲精品无码AV电影在线播放| 2021无码专区人妻系列日韩| 天天色天天综合| 亚洲精选高清无码|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专区| 亚洲高清日韩heyzo| 亚洲一区国色天香| 亚洲人成影视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青青| 亚洲日韩在线满18点击进入| 玖玖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乱妇无码AV在线| 2022国产无码在线| 真实国产精品vr专区|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 亚洲精品无码高潮喷水A| 国产又爽又黄无遮挡免费观看|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视频| 欧美一级黄色影院| 国产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 97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AV在线天堂进入|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影院| 67194亚洲无码| 色爽网免费视频| 草逼视频国产| 成年女人a毛片免费视频| 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免费观看| 亚洲欧美成人| 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 | 亚洲AV电影不卡在线观看| 8090成人午夜精品| 国产美女精品一区二区| 欧美a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在线小视频| 久久久91人妻无码精品蜜桃HD| 亚洲精品第一页不卡| 中文字幕在线欧美| 国产成人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A级全黄试看30分钟小视频| 国产精品白浆在线播放| 99精品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日本免费高清一区| 亚洲日本中文综合在线| 国产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色在线观看|